分享

【中秋征文】 胡迎春 | 渐逝的炊烟,恒久的月圆

 香落尘外 2020-03-14

渐逝的炊烟,恒久的月圆

文、胡迎春         版式设计、花黎

初秋的清晨,温和如绸缎,两滴露珠,来不及抱在一起,天,就亮了。一大早,还迷迷糊糊呢,就接到老妈电话,叫我赶紧预约中秋订餐。“干嘛去外面吃,我喜欢自己家里做。”“唉,算了,大家都忙,不想辛劳你们。”搁下电话,心里泛起淡淡惆怅。唉,辛劳只是当妈的心疼。现在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了,从农村到城市,厨具都升级好几代了。电一插,灶前阀一开,怎么方便怎么来。说辛苦,买买,洗洗,也费不了多大的功夫。电磁炉,电磁灶,微波炉,电饼铛,烤箱……厨具的设备是越添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可愿意在家凑一块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少。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嫦娥仍住在月宫,可从前月下追着炊烟回家赏月的人,心境却各有不同了。

一家人趴外面酒桌觥筹交错,走走过场,总觉得少了过节那味。骨子里认定,节日有一定的仪式感才显得庄重。古朴典雅的仪式,精神上能予人温暖,给人依傍。不是么?听长辈讲,过去的中秋节,也是有很多仪式的,如祭祖,祭月,舞火龙等。只是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追求随性自由的饮食方式,一些繁复的礼节自然消亡。消亡?有时我看见饭桌上没大没小,吃相难看的场景时,还是觉得,有些礼仪,不但不应该消亡,还需提倡。如对长辈的尊重,对上天丰富食材给予风雨相助的感激等。怀抱感恩之心,去享受当下每个节日的美好,才会有幸福感,不是吗?

问过孩儿,对中秋节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除了吃月饼,没啥印象。心里一紧,有些心酸。我不知道其他家的孩子,是不是相同的感受。我看了看中秋征文,大家不约而同,抒发的都是记忆中的中秋节。为什么逝去的才会刻骨铭心呢?大概是来之不易吧。物质匮乏的年代,半块饼,一碗红烧肉,都可以津津有味地回味许久许久。这种感受,当今不缺吃穿的孩子怎么会懂。就如当初懵懂的我,不懂父亲为什么会对着月亮落泪。记得那是1978年的中秋。是我爸平反,重回工作岗位的第一个中秋。那晚的月亮,特别地明,特别地圆。父亲在院中央,摆放了一张供桌,上面有一些月饼和寓意美好的糕点瓜果。澄明的月光下,父亲领着我们跪下,面朝东方,念念有词:“感谢上苍,感谢组织,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说完还拿袖子抹了抹眼泪。当时,小小的我,特别震惊,有月饼吃,父亲为什么还要哭?

跟大多数从苦日子过来的人一样,我的童年记忆里,每个节日,也就是灶的节日,吃的节日。一把柴点燃灶膛里的火,“哗”的一声,烟囱里窜出烟火,袅袅炊烟舞蹈的那刻,就是节日欢乐的启动。中秋当晚,灶前掌勺的老妈,在我眼里,就是魔术师。简单家常,寓意“运来”的芋头,煮烂后,被她用筷子搅拌成泥,然后顺着拇指与食指的间隙冒出,用力捏一下,一个个小丸子像蓝精灵似的依次往油锅里飞,瞬间幻化出一股好闻的香气。软嫩酥香的芋头米果出锅喽,还冒着热气呢,就被灶台边守候贪吃的我们,左一个,右一个,捻嘴里解馋了,也不管小嘴起不起泡。手背上少不了被妈妈的筷子打,可就算被打,也乐在其中。染了亲情、寓意美好的食物,无论我们蜗居家中,还是客居他乡,在风起月圆时分,总会让心跟着胃不由自主地蠕动。

厨房里不再是烟熏火燎的年代,我家大概是91年开始。因为那年新添的成员外甥已经会走路了,搬入的房子宽敞,煤气灶操作安全,所以也不担心他在厨房里跑来跑去。那年的中秋,最兴奋的要数老妈。终于告别了呛人的蜂窝煤年代,老妈出手了久未示人的拿手“团团圆圆珍珠翡翠白玉汤”。炭火煨了一下午的老鸭婆汤做底,佐以嫩豆腐、鱼饼、肉丸、虾仁,金针菇、粉丝、青菜等。哇,小抿一口,微烫之后,清,香,甘,滑……各种滋味在舌尖绽放,那种熨贴到胃的舒坦,让人觉得,节日就该让身体的每一处都随之欢舞。一桌子好吃的菜,我关心的是胃的妥帖,而老妈在意的是为之付出辛劳的助手。她第一个举杯敬的是大姐夫。“团圆之日,先敬你,辛苦了,你终于解放了。”没错,俺家烧煤史上的功臣该敬。说起来,烧煤难的不在烧,而在于做的功夫,煤做“媒”。大姐夫就是在蜂窝煤现场接受考验,获得丈母娘欢心的。烧煤比起烧柴,除了油烟小,还有一个妙处就是灶膛燃烧的煤密封好,可以保温一夜,就算冬天,也不愁没有热水洗脸。而以前那种分上下两层的煤炉,我怎么看,都觉得像是现在电饼铛的雏形。虽然不好控温,但残余微弱的火,用来慢慢地烤月饼是最好不过了。不知是不是初尝煤炉烤月饼香酥的缘故,对月饼的好感始终停留在煤炉上夹出月饼那刻。

 一年年里,炊烟远了,淡了。可中秋的月儿依旧圆亮。又圆又亮如银盘似的满月,在我们头顶,温柔地普照,而我们却无暇顾及。试问,人世间熙攘,家人们有多久没有坐在月光下,喝着桂花酒,聊着天了?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对,和妈妈商量,今年中秋,不上酒店,不在家里,姐妹们领着孩子,备好食材,回乡下老家。在那口土灶上,重新燃起烟火,孩子们帮着劈柴烧火。其乐融融的团圆场景,像一幅图画,现于眼前。久于尘世的一颗紧绷的心,忽然在这憧憬中松了绑。我仿佛看见银色月光的映照下,孩子们把收集的火种洒向遥远,撒到未知的将来。让它们在那里生成新的模样,重新以火的姿态,飘扬,复活。

作者简介

简介:胡迎春,江西赣州。一个嘴角上扬,素面朝天,不知疲惫,行走于自我世界的如葵女子。尘世温柔,安之若素。心生有爱,向好而生。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花黎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