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征文】 聆听 | 冯国平 | 故乡月·乡谣·树

 香落尘外 2020-03-14
 

【成都专栏】

文:冯国平(成都)

主播:自在花开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亮,故乡的明月总是山岗挂,故乡的风物总是铺在月光下。”离家千里万里远,总也忘不了故乡的老屋,故乡的月亮,故乡的乡谣。故乡人把月亮叫着月姥姥,我小的时候,总是一边听着外婆的呓语入梦,一边哼着那首古老的乡谣:“月姥姥,开口笑,明儿窗前抬花轿。”

月儿圆时,外婆说圆月里有桂树、玉兔、吴刚和嫦娥的故事,叫我不要用手指着月亮说坏话,不然半夜里月亮会割下我的半截耳朵来下酒。

故乡的月亮,故乡的乡谣,伴我度过了儿时快乐的美好梦乡,伴我度过了年少丧母的孤独与忧伤时光,同时也伴我度过了油灯下无数个苦读的不眠之夜。后来,我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工作和读书。每每想到故乡,想到门前那湾清清亮亮的小河,想到那片宁静而并不富饶的乡村,便油然想到故乡的月亮,想到那首亲切、记忆犹新的乡谣……于是,胸中便涌起一种自豪向上的情感,激励我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为着明天而努力辛勤地工作。

哦,乡谣伴我成长,陶我情操,激我上进,催我奋发。寄我衷情的乡谣啊!你从故乡的山岗上飘过来;你从月亮的清辉里浮出来;你从童年的梦幻里走过来,融进我的情怀里,融进我的血液中,穿过时光的雨巷,融进我五十知天命的年轮……

故乡老屋的门前有颗老核桃树,已不知有多少年头,自打我出生后记事开始,就记起这棵老核桃树。它伴随我在乡村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春时代。春天,偌大的枝干上长出嫩绿的叶片,似一把大伞撑起了一片荫凉,我们在伞下游戏、欢逐、嬉戏。夏天,核桃树上结满数不清的果子,三个一群,五个一簇紧紧相连,就像亲密相交的同胞姊妹。在夏日的阳光中闪烁着绿油油的盈。秋天,处暑过后,邻里大娘便开始收获这一树的果实。我们用竹竿敲打,或是爬上树去攀摘,亦或用石块击落。满满的几筐核桃摆在坝院中,那欢乐的场景让人难以自持......   

秋末冬初,树叶散尽,只剩下枯枝扎延,把冬日的天空分割成许多不规则的图案,像一幅现代派的抽象画。一到夜晚,月亮挂上枝头,清冷的月光,透过核桃树如水一般洒向院子。一片银白的月光,如破碎散乱的银子,外婆说:“一花知春来、一叶也知秋。树累了,它需要休息,明年还要结好多好多的果子呢。”

树为什么要枯老?要落叶?春天还要重新发芽?我小时候,不去想这些,只觉得,就是树叶散尽,门前那颗老核桃树,也是我喜爱至善至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我童年的世界里,外婆与月下的老核桃树是与故乡走在一起的。

离开故乡已许多年了,故乡它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从未走远。而今,城市的高楼就似故乡四野的黑压压的群山。我的外婆、父亲、母亲以及竹林湾几十号老人们,他们静静地躺在东山的山坡上,伴随静谧的时空在清冷的月辉里缄默无语。

今夜,窗外的月亮在走,记忆在走,老屋门前那棵古老的核桃树也在走。他们走进月的朦胧,夜的清晰,走进我生活中缠缠绵绵的呼唤……

作者简介

冯国平

67年出生,四川平昌县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四川日报》、《星星》《四川文学》《《鸭绿江》《芒种》《山花》《诗潮》《诗林》《诗选刊》《青春诗歌》《作家》及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文学作品,评论文章多篇。其诗歌作品《父亲与草》已入选电子科技大学语文校本教材,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诗集《红高粱》《花开的泥土》,报告文学《热土情衷》(与人合著),九三学社社员,现供职一家报社编审。

主播简介

自在花开,上帝的女儿。愿用声音装点幸福生活,用心诵读美好人生。 个人荔枝电台(FM834793)方寸之间。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花黎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