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鄱阳专栏】 宁宏翎 | 千里送乡愁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千里送乡愁

图、文:宁宏翎

版式设计:湛蓝

鄱阳专栏

❁ 1。

余光中老先生的一首《乡愁》诗,已是家喻户晓。

其实,凡是在外创业,在外打工拼搏的游子们,乡愁是潋艳心湖的波光粼粼,像那翻卷微澜的浪花朵朵,乡愁是对故乡的丝丝牵挂,不仅仅是牵挂步履蹒跚的白发父母,以及呀呀学语的留守儿童,还心心念念着故乡美食的味道,在梦中时常留着涎水湿润枕巾。

四月未的一天,年过半百的我,承蒙广东省惠州市诗词学会博罗园洲分会的邀请,前往罗浮山区域进行文化交流和采风活动。千里相约,我需要带些什么礼物前去呢?我随身携带了《鄱阳诗词》2018年刊,还有《鄱阳湖文艺》2018年第1期,以及我个人的散文集《船上人家》,作为文化交流这是理所当然的礼品,同时这还是精神层面上的文化产品。面对江西商会园洲分会鄱阳籍的游子们,我需要带些什么礼物好呢?我苦思冥想了几日,既要携带方便,又要有鄱阳特色。于是,我特意购买了几斤鄱阳县本土出产的葱酥饼。因为这个葱酥饼是用鄱阳湖的纯清水揉搓精制的面粉,家乡原生态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菜油,家乡菜园地里不施农药化肥长出来的葱,经过鄱阳县鄱阳镇桐子园名将老饼铺精心加工制作出来的。

这家名将老饼铺的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了,最早这家老饼铺是与鄱阳老街的老字号协和昌茶叶店共生存的。鄱阳老街,民国时期曾经叫中正街,后来叫解放街。鄱阳老街,像饶河上空的彩云,穿越远古的隋唐,飘过两宋,繁荣于明清,曾有“十里长街半边商,万家灯火不夜天”之美誉,被人们称为“饶州第一街”。老字号的协和昌茶叶店,曾于1915年“渔涟珠兰花茶”及其糕饼,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现在经营的老板名叫王建明,他15岁初中毕业后,就师从“协和昌茶叶店”的老师傅程焕先生学徒。王建明老板,勤勉自律,虚心好学,事必躬亲,对糕点的原料,每一样都是自己亲自去采购,严把进货关。王老板平时不打麻将、不打扑克牌,一心一意做好糕点。鄱阳葱酥饼,选料精细,工艺考究,色泽金黄,香酥可口,甜而不腻,回味无穷。王老板也已经从事糕点生产30多年了,他所加工的葱酥饼子,被鄱阳县旅游局“舌尖上的鄱阳”评为“特产之王”,被上饶市人民政府评为知名商标,被江西省烹饪协会评为“江西省名小吃”。

时逢鄱阳县政府正在对鄱阳镇老城区进行棚改以及五湖连通改造工程:以“湖”为载体,做好水文章,围绕城区的球场湖、东湖、韭菜湖、士湖、青山湖,全面整合鄱阳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城中湖是用钱都买不到的自然资源,五湖连通后的全域旅游湖泊水系,将成为“中国著名湖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福满千湖之县的鄱阳人民。尽管鄱阳老街解放街已经被拆除了,桐子园也已经不复存在了。许多老字号,许多鄱阳老街的记忆,只能在梦里去寻找。虽然老街街坊邻居们在拆迁前吃了千家宴散伙饭,但他们之间的老街坊友情依然长存,他们对乡愁的味道依然迷恋。好在名将糕点老饼铺现搬迁到鄱阳镇芝阳路315号,即大芝路加油站对面去了。老街坊邻居们仍然嗅着香味每日自觉依序排队购买葱酥饼子。而对把他乡当故乡的游子们,更是想念故乡的味道。千里送葱酥饼,这便是我千里送乡愁的缘由。让鄱阳美食小吃葱酥饼走出江西省门,让鄱阳葱酥饼子名闻天下,让游子们记住鄱阳故乡的味道。

在鄱阳老街的药店老字号:上有张致和,下有太和春。在上节街的茶叶糕点店有:协和昌茶叶店、舒记茶号。上述这些老字号,以及筷子巷、瓷器巷、鲜鱼巷、巡官巷、半边街等等宋代巷弄都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在人们留恋的视野中消逝了,但作为历史文化符号,鄱阳县政府会在改造建设中,复古恢复一段鄱阳老街,让人们记住乡愁。

❁ 2。

广东省惠州市,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惠州,作为中国改革的先行城市,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今年是一代文豪苏轼诞生981周年,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绍圣元年1094年10月被贬惠州,在惠州居住了两年又七个月。在惠州期间,写下了诗词160首,书信、文章300多篇,为惠州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是《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写这首诗时,苏轼已年过半百,然而他始终乐观地对待生活,葆有对美食的热情,同时还拥有红粉知己王朝云相伴,苏轼还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真的是“乐不思蜀”。曾经沧海难为水,苏轼却把流放岭南的挫折日子过成了诗意地栖居。

今日我从美丽的鄱阳湖畔,辗转昌北机场,乘南航飞机来到这个美丽的文化名城,熏陶学习了二天。行程安排得很紧,接待方安排我们赣鄱一行人,先后参观游览了罗浮山景区、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西湖、还有旭日古村、葛洪纪念馆等地,我们一行“乐不思赣”了。真是“此去不论生地熟地,远志莫怕路千里。”

在与江西商会园洲分会的王会长交谈中,深知他们创业的不易,打拼滚爬了十几年,终于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在改革的“试验田”中,贡献青春和聪明才智。王总回忆说,他当时背井离乡,抛妻弃子,只身一人到惠州时,身上只有370元,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奋力一搏,背水一战,历经商贸、物流、房地产等行业的资本积累,终于咸鱼翻身,在当地拼出了一番阳光产业,年产值已达二个亿了。当王总,手捧鄱阳产的葱酥饼,眼里竞含着泪光:“感谢故乡人千里送乡愁啊!”一块小小葱酥饼,能起到慰问的作用,能达到安抚游子的心,让游子把故乡的味道吃在嘴里,甜在心中,我这个也已经五十的老夫深感欣慰。

2018年又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同时又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他们与改革同行,一直还紧跟着在路上。“人间有味是清欢”以郭会长为首的园洲诗词分会的文友们:崔总、王总、蔡总、刘总、徐总、俞总等等,他们一边创业,一边写作,边吟边舞,谈笑风生,他们把创业的艰辛,过成了诗意的生活。他们还计划抱团打造文化产业园,以确保诗词分会组织的经费正常运转。我想是苏轼的文气把他们熏染了一遍,因为他们是苏轼的铁杆粉丝。他们每一次开展吟诗活动,都统一穿同一样的服装,有唐装、汉服、休闲服,还有旗袍,不愧为是服装城啊,令我这个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文学爱好者艳羡不已。好在我也来沾染苏东坡的文气,来惠州瀟洒走了一回,今生能有一次千里送乡愁之行,人生无遗憾了。

2018/5/30

作者简介

宁宏翎,60后,江西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鄱湖情韵》、《鄱风月影》二本,散文集《船上人家》。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凤尾    婉静   灵子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