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迷路了,面前是一个十字路口 牌子上写了两行字,走近一看: 大城市挤不下肉体,小城市放不下灵魂。 我,93年生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考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本,父母是普普通通的职员。 从上大学第一天起,我身边的所有人就反复强调: 毕业回来,考公上岸,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但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我来说, 外面的世界时时刻刻冲击着我的三观。 那么,小县城如何? · 高中时都是一样 高中时具在县城读书,整日你你我我,大家都一样,学的也一样,除了长得不一样,其他都一样。 · 大学时又是怎样 大学时换过一回宿舍,来自小县城的人聚集在一起,多是这般。 初上大学时,宿舍6人。两人略显阔绰,其余四人典型农村家庭,我属于不上不下。于是乎,四年间吾等试图通过努力通往一线,然另两人终日玩乐,不思进取,还将我方阵营两员大将拉入阵营。 结果正如诸位预计,四人降级。不知读者何感,读个本科四人未能顺利毕业,简直匪夷所思,然而事实便是如此。 毕业后家境优渥者,回县城接家中的班,走上辈已然踏出来的路。其余顽劣者,不知所所。至今未有联系。 并非人情冷暖,而是实在无话可说,终日六人在寝,除游戏外竟无话可聊。天长日久,宿舍变得愈发沉默,我也愈发难以忍受,便换了宿舍。 中途由于重组宿舍,遂寻集好友于一屋。四人家庭均为农村,渴望大城市,渴望成功,渴望有个好工作。也算开启学霸模式吧,竞赛、奖学金、考研,毕业后读研者读研,工作者工作。 最后,都去了发达些的城市。 以上这些还是小县城的故事,俗套、无趣、拖沓。 · 读研时不太一样 读研时候发现,周边的人开始有所变化,优秀者比比皆是。贵乎自然985遍地,只是在小县城里还是略显精贵。 富贵之子,权宦之家者开始出现在社交圈中。其家境优渥,无养家之累,无定居之苦。然而人家同样很努力,专利、论文、实习,一样踊跃。有时候,我也挺好奇的,家境这样,混个文凭不就足矣,毕业时单论文凭并不见得能有何作为。 · 实习时已然变矣 工作时都是同事,上学时都是同学。看上去还是和高中一样,实际上啊,已经大大不一样了。 人家PPT做的比你的好看;能用口语与国外友人交谈,不论是否地道,能交流已是技能;连写个文档人家的作词用典都比你的好;工作之余,人家能出去自驾游;等到年会了,报名的时候,轮上你了,只能说唱首歌;人家可以弹个吉他、吹个陶笛、葫芦丝。差距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是啊,这些大学的时候你也可以学。PPT可以学,口语可以练,看书可以养成习惯,可以努力找机会练车,闲暇之余可以学个乐器。 这一行字挺长的吧,大学四年做这些也确实挺忙的。 可是人家乐器、口语是一直学的,城市发达对此十分重视,迫于环境压力,自小便学,不论是否刻苦,有这个先见之明,有这份资源可以利用,便是优势。 亏在哪?亏在没钱?还是亏在不知。 留在县城又能如何? 现在四线城市也可以让孩子学兴趣班,都是因为前边的孩子吃了大亏,负反馈回来拉动学习链的啊。 现在的特长补上了,只是他滞后了太久。 若后边再有新奇的概念、技能,又要等个反馈吗? 那时,你还有接收相应信息的渠道吗? 毕竟养家就已经很累了。 房子很贵,特别是将户口、学籍和房子捆绑销售以后,愈发的贵了。 大城市更是如此,便拦住了绝大多数基层人民的进击,然而我们这辈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了下辈又需要他们考虑。 不论天道是否轮回,人道算是世世轮回了。 逃离北上广? 若是失败又会如何? 我也不是十分清楚。 拿些一线城市攒下的工资,去县城买一套现房? 回家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穷困几年,一事无成,贪图享受,别无他处? 与你的心理预期差距过大? 那么与你现状差距大吗? 小县城有县城的幸福 “只要把人的基因移植到蚂蚁里,他觉得自己是人,其实只是蚂蚁;此后就可以在一个盆景里得到这种具是绿色的幸福,世界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新奇。” 把自身的环境限定的窄了, 自身的思维也会如同容器中的液体般, 随着容器小了, 思维也变得愈发少了, 困难也就变得愈发小了。 每天的问题便是,猪肉貌似涨价了, 媳妇想买个手镯,儿子的玩具又要换了。 不用考虑房子、不用考虑工作、不用考虑教育, 活得简单,过得潇洒。 毕竟, 没几个人能像好色一样好学。 对于我? 一无所有。 除去伙食费、车马费, 便只能余下二两银子, 用以支付高昂的学费。 工作是为重复性劳动, 工作时候创造的价值? 可以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讲道理,谁都会。 听人言,谁都会。 喝鸡汤,谁都会。 唯独不会的是, 自勉 还有一段话送给你 “人活在世界上,就如站在一个迷宫面前,有很多的线索,很多岔路,别人东看看,西望望,就都走过去了。但是我们就一定要迷失在里面。这是因为我们渺小的心灵里,容不下一个谜,一点悬而未决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把一切疑难放进自己心里,把自己给难死了。” ——王小波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