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万双印 | 老宅子印象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散文

老宅子印象

文:万双印 | 图源:堆糖

版式设计:湛蓝

在我小时的印象中,我家就在我们的村东头。由于紧埃城墙,门朝东开着 ,所以城墙的下面得留一条能过马车的巷道,这条巷道顺城墙自北向南通着,靠城的只有我们一家,村里人就叫我们“巷巷”家。
                                            

我家的院子很大很大,当时年纪小,究竟有多大,自己心里也没有概念。反正记得一进门 ,左手边是许多很高很高的桑树,一直顺墙延伸到南墙根,再拐到老西头;右手边是一口不知哪年沉淀了的大井,足有一丈多深,爷和婆每天把从灶膛里刨出的碳渣往里倒,多年来一直都没见把它给填满。在井的东沿长着一颗碗口粗的杏树,每年麦收时节,黄澄澄的杏子挂满枝头,光看一眼就垂涎三尺,只可惜长在井边,没有人敢去偷吃。由于树枝较大, 有几枝就伸出了墙外,在外边玩耍的小朋友不由得就用石子去砸,用树枝去打。不过,打下的杏子大都落到井里了,能吃到的也没几个。
    

在井的旁边,有几棵较大的石榴树,一到夏季,满树的石榴花火红火红的,很是惹人喜爱。到了石榴成熟的季节,爷和婆总是把它看得很紧,生怕别人去摘,我们这帮小孩子就更不敢靠近了。
   

顺着石榴树往里走,不多远就来到院中间,在这里有一道用蓝色的旧砖垒成的隔墙,这道墙把整个院子分成了两半。在墙的北头安了个单扇的旧木门,从这扇门可以进出东西两院。我印象最深的是墙底下的那株刺玫花,每到春天,粉色的花朵层层叠叠竞相开放,满院芬芳,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每当蒸馍的时候,婆总是摘下一些花朵,用红糖腌制一下,做成糖包子馅,等馍一出锅,我就不顾一切地占上几个,咬一口,流一手,哪怕再烫,也要往嘴里塞,那甜,那香,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还回味无穷。
     

打开这个单扇门,朝里望去,十几棵枣树簇拥向上,枝繁叶茂,枣花飘香,招蜂引蝶,当枣儿成熟的时候,爷和婆就把我们叫到一块,他们用竹竿打,用手摇,我们就在下面捡,把捡到的枣用衣服撩起来,看谁捡的多,为的是得到一声夸赞和奖励。除此而外,院里还有好多皂角树,槐树,洋槐树和从前门口延伸过来的桑树等。                                         

每年都有许多外乡的蚕农和生意人来我家里采桑叶,打槐米,摘皂角,无形中给我们家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人气和乐趣。    

盛夏的晚上,天气特别热,我们一家人就拉上几张凉席,铺在东边院子的一块空地上,四周用木棍和椽子等把席子撑起来 ,以防蝎子侵袭 。我们睡在地上,一遍遍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遍遍听大人们讲故事……那时候 ,大人的故事特别多,也很有趣 ,我们从来没听够过……当然,我家院子的故事也不少。
  

过去,我们家不算很富裕,但也不穷,房子大概有十多间吧,大门朝东开着,在院子门的北边,门口是六间厦房,爷和婆住在北边的三间,南边三间空着用来养马和牛。由于家里地较多,劳力不够用,所以爷就雇了个做长工的,爷让我们把他叫伯,我这个长工伯家在田村西堡,名字叫西水,我们就随口叫西水伯。

西水伯这个人特别勤快,不但地里活干得好 ,家务活也是个行家,爷和婆经常在我们面前夸他 。他对我们这些娃娃也特好,每次从家里来或上会回来,都带些好吃的给我们,我们也特别的爱他。
  

再往里,有两对院四间房,我爸妈住在南边两间,二大二娘住在北边两间。紧接着就是一座大厅房,这座房子地基比前面高出好几个台阶,房子盖得也讲究,从担子檩条粗细可以看出当时我家日子还不算差。这座房平时是闲着的,一到过年,在正面墙上就挂上老祖先的轴子,靠墙的那张桌子上供着祖宗的牌位。只要有大事,爷和婆就把大家叫到一起,坐在这里商量。当然,我们还小,不懂那么多,大人们就让我们出去玩。在这座房的左边还有两间黑房子,也不知是干啥用的,只记得三大结婚时,没婚房,爷就让人临时开了个窗户,安上齿齿窗,就把三娘娶进了门。
   

后来,家里人多了,做饭就成了问题。爷想办法在这个黑房子的东边盖了三大间伙房,伙房门就开在院子里的单扇门旁边 。每到做饭时,婆、妈、二娘、三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饭做好了,然后搬张桌子放在门外,只要天不下雨,大家都围坐在外面的桌子旁,边吃边聊,好不开心! 
   

我们一家十几口就这样过了好多年。后来随着娃娃的增多,房子就不够用了,爷就提出分家 。到了七一年,就把老房子拆掉, 将庄基由原来的东西方向改成坐南朝北 ,并划分成三份,重新盖起 ,不知什么原因,爷和婆住的那两间一直保留着,爷在那里还开了个小卖部。由于爷心地善良 ,买卖公平, 童叟无欺 ,村上的人都喜欢到这儿买东西,攒下的鸡蛋都愿意交给他 ,所以生意越做越红火 。后来小卖部搬到了村上的祠堂,爷每天早出晚归,公平买卖,深得群众的好评。没过几年小卖部就变成了供销社的分销店 。爷年纪大了,离开了分销店,和婆就分别跟着我们和二大过。到了九十年代,二大和我们家把房子都另盖了,房子虽是土木结构,较为简陋,但仍感到宽敞和温馨。我们这一代后来也申请了新庄基,都挪到城外去了。据说自从我的老老爷那辈到现在,我家一直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日子顺畅,衣食丰裕,所以父母他们都舍不得离开老祖先留下的这块风水宝地。
  

如今,父母和三大都相继过世,二大二娘搬到了城里,三娘随儿子也住到村外的新屋子里,所以,老庄基的这些房子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平时就靠“铁将军”把守着。每当我回到村里,一看见家里这些老房子,就会勾起许多往事的回忆.....

作者简介

万双印 ,网名漫步者,陕西蒲城中学一级教师。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凤尾    婉静   灵子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