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说“吴头楚尾” ——湖城碎语之一 文:汪填金 | 版式设计:无兮 | 图源:网络 吴头楚尾,《成语词典》的解释是:“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像首尾互相衔接。” 《辞源》的解释基本相似:“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接界之地”,因称“吴头楚尾”,也称“楚尾吴头”。《辞海》解释为:“江西的代称,江西位于吴地上游,楚地下游,故称‘吴头楚尾’”。很显然,《辞海》中多了“江西的代称”这个概念。《江西史稿》也记载:“基于楚吴越的兴替关系,历史上称江西之地是吴头楚尾。” 事实上,“吴头楚尾”并不仅仅是指赣北或江西。《汉语大词典》称,吴头楚尾指古豫州(今江西省)一带,这才清楚“吴头楚尾”是古人对先秦时期位于吴楚之间的代称。后来延伸到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各地的一种泛称,范围包括鄂东、赣北、皖南,甚至苏南(比如南京)。 “吴头楚尾”的语源见于洪刍《职方乘》和祝穆《方舆胜览》。洪刍《职方乘》说:“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祝穆《方舆胜览》也说:“豫章之地,为楚尾吴头。” 洪刍和兄洪朋、弟洪炎、洪羽号称“豫章四洪”,北宋诗人黄庭坚外甥。黄庭坚的《谒金门·戏赠知命》词中就有“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的句子,此后,“吴头楚尾”便间或在宋以后各朝代诗词中出现。宋朱熹《铅山立春》诗曰:“春回楚尾吴头。”吴城小龙女《清平乐令》有句云:“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刘辰翁《酹江月·五日和尹存吾,时北人竞鹭洲渡》词:“吴头楚尾,非关四面为楚。” 辛弃疾《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词:“千古怀松人去,还关我,身在楚尾吴头。” 向子諲《清平乐·吴头楚尾》:“吴头楚尾,踏破芒鞋底。万壑千岩秋色里,不耐恼人风味。”元乔吉《满庭芳·渔父词》曲:“吴头楚尾,江山入梦,海鸟忘机。”清孔尚任《桃花扇》中有:“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的唱词。王士祯即大名鼎鼎的渔洋山人,他在《江上》诗中写道:“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袁枚《随园随笔·术数》:“刘养正以帝星在吴头楚尾,故劝宸濠反,不知应在嘉靖也。” 周泳《秋怀并留别湘中诸友》诗之八:“吴头楚尾重回首,眺尽寒芜几点鸦。” 与“吴头楚尾”、“楚尾吴头”类似的成语还有“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语出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北宋词人贺铸《临江仙·鸳鸯梦》:“莫倚雕阑怀往事,吴山楚水纵横。”尤其让我喜爱的,是陆游《出游归鞍上口占》中的句子:“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曾曰“楚有七泽”,后代诗家词人就有用“吴山楚泽”来泛指南方的山水的。这同用“吴头楚尾”泛指东南沿江区域一样的道理。唐代诗人清江《送婆罗门》:“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吴、楚对举,不知始于何时,早在南朝的江淹就在《卧疾怨别刘长史诗》中提到了吴山楚水:“吴山饶离袂,楚水多别情。” 李白《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有“吴山对楚岸,彭蠡当中洲”之句;郑准《江南清明》:“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戴叔伦《次下牢韵》有“天高吴塞阔,日落楚山空”之说;顾况《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朝行楚水阴,夕宿吴洲东。吴洲复白云,楚水飘丹枫。” 此外,还有“楚语吴歌”、“吴音楚语”、“吴音楚韵”、“吴风楚韵”等多种提法,如苏轼被贬黄州,曾说:“闰载儿童,尽楚语吴歌。”当代诗人丁宁有“吴音楚语天然好,燕雁几春秋”之句。 上述提法给人的感觉是风情万种,温婉动人;也有一类提法给人铁马金戈、雄风浩荡的印象。诸如“吴钩楚剑”、“吴钩楚铁”、“吴钩楚佩”、“吴钩楚钺”、“吴钩楚矛”、“吴钩楚练”、“吴戈楚剑”、“吴戈楚戟”等。吴王金钩越王剑,说明吴人和越人原先都尚武好斗,吴人更是兵器制造专家。《楚辞》上说:“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唐张柬之:“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杜甫有“含笑看吴钩”、“意气逐吴钩”的诗句;辛弃疾也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说“吴钩”,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诗句,人们欣赏的是那一股浩然之气。 鄱阳历代诗文中提到“吴头楚尾”的,始于南宋王十朋,他在隆兴年间调任饶州知州时,撰《颜范祠堂记》(见《梅溪王先生文集后集》卷二十六),其中有“山高水长大名传,吴头楚尾番江边”的文句;王十朋还在《荐福寺》诗中咏道:“江东渭北四方客,楚尾吴头五月天。”清赵翼《鄱阳湖怀古》:“楚歌四面乌江败,吴火中原赤壁烧。”出现了“楚歌吴火”的新词。凰岗古八景有《仙洞晴岚》诗云:“片帆征梦难回首,家在吴山楚水东。”“吴头楚尾”也好,“吴根楚角”也行,拟或上述列举的林林总总的吴楚并称成语或短语也罢,在我看来,都不如“吴山楚水”那么充满诗情画意,于是,我将“家在吴山楚水东”作了我的博客名。 说“番邑” ——湖城碎语之二 在阅读古籍时,经常会遇到 “番邑”、“邑人”等字眼,那么“番”字来历如何、“邑”究竟是指什么、“番邑”与鄱阳、鄱阳湖有怎样的联系,都是值得考究的。 “番”,《汉典》中注明它有7种读音,分别为bō(波)、fān(翻)、fán(凡)、pān(潘)、pán(盘)、pí(皮)、pó(婆)。《康熙字典》引《说文》:“兽足谓之番,从釆、田,象其掌。”《正韵》:“蒲禾切,音婆。鄱阳,豫章县。” “邑”读yì(义),它的义项有六:①古代称侯国为邑。《说文》:“邑,国也。”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②国都,京城。《尔雅》:“邑外谓之郊。”郭璞注:“邑,国都也。”③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④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如宋·苏洵《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⑤旧时县的别称。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又如:邑乘(县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⑥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战国策·燕策》:“邑万家”。 “采邑”或“食邑”都是指“采地”,是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由此可见,邑的概念比较宽泛,大可指都城、县城,小可指乡镇。如“国邑”、“都邑”、“城邑”、“县邑”、“乡邑”、“里邑”等。在先秦文献中,“邑”与“里”关系很密切,一方面,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如《尔雅·释言》:“里,邑也。”另一方面,从“里”的本义看又与“邑”不同。《说文》:“里,居也。从田,从土。”凡民居之地都可称为里,它是最基层的地域组织。《广雅·释地》:“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春秋战国时代,“三十家为邑,邑十为率,率十为乡,乡三为县,县十为属。”(《文献通考》)从以上依据看,邑和里一样都是基层单位,只不过邑的层次略高于里。有人分析,当时很多基层的邑,类似于现在农村的集镇,而里则相当于一般的村。秦汉以后邑往往指县。 易中天在《读城记》对“邑”字作了一个清晰的解读,他说:人类社会三种主要的社区类型是国家、城市和乡村。这三种社区都可以叫做“邑”,即“邦邑”、“都邑”、“乡邑”。此外,“郊”是城市的附庸,如郊区,“鄙”就是远离于中心的边鄙,而社区与社区之间就叫“邻”。“邦”、“都”、“乡”(鄉)、“郊”、“鄙”、“邻”本身都包含着“邑”的成分,因为右“阝”就是“邑”的变体。“邑”在甲骨文中上为囗(wéi,即围),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 无疑,“番邑”中的“邑”应该是指县,而“邑人”则是指同乡的人、同县的人。 “番邑”这一相当于县的建制始于何时已不可考。《史记》卷三十一云:“吴王阖庐十一年(公元前504),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史记今注》云:“番:通鄱。春秋楚邑。”从这一记载看,“番邑”的历史至少在2511年前。 把“番邑”看成是全省最早的建制县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全省两个最早建立的县份之一。中国江西网发布的《江西:崛起的红土地》载:春秋后期到战国初期,江西地区出现了番、艾二邑,大致在赣东北和赣西北地区,当时两个邑属于吴国。至于江西中部和南部地区,大致属于楚国,所以有“吴头楚尾”之说。二是全省三个最早建立的县份之一。网信论坛称:江西最早的建制县有三个,是在秦朝,他们分别是艾邑、番邑和淦邑。艾邑县治今修水县龙岗坪,辖赣西北一带,番邑县治在鄱阳县东面,治赣东北一带,淦邑县治可能在高安,管新干至高安一带。 上文提到的两种说法都是以“邑”的面目出现,在江西正式使用“县”这一名称的,则始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除我们番县外,还有庐陵、新淦二县,而南野建县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为赣南建置之始。 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 202 )。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 下辖 18 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历陵、余汗、柴桑、艾、赣、新淦、南城、建成、宜春、海昏、雩都、鄡阳、南壄、安平(据班固《前汉书》)。 “番”作为行政区划,一般称“番邑”、“番县”,作为地名又有“番江”、“番水”之称。 据《前汉·高帝纪》载:“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粵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因为吴芮被称为“番君”的缘故,“番”字族中又多了“番君庙”、“番君湖”、“番君国”等名词。 未 完 待 续 作者简介 汪填金,男,汉族,1962年4月生,江西鄱阳人。警察职业。江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鄱阳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出版文集《家在吴山楚水间》。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凤尾 婉静 灵子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