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火焰山VS坎儿井 —— 大美新疆行之一 作者:一笑 版式设计:凤尾 火焰山 亲眼所见:土黄、赭红,颜色近火;表皮褶皱条壑,状如火焰;夏季温度奇高,灼浪胜火。 亲耳听闻: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如烈焰熊熊,火舌燎天,故又名火焰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第一次经过火焰山时,作诗云:“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2017年7月16日7点,我们乘上旅游大巴,由乌鲁木齐市出发,一路向东,正式向吐鲁番进发。大巴沿着312国道,和两千年前张骞隔空相向而行在同一条西域之路上。穿过天山,达坂城风力发电站迎面而来,我们齐齐惊愕那里规模宏大的“风车”阵容(最高风车高达50多米,最矮的也有30米,每台价值120万元),在导游王古丽歌唱《达坂城的姑娘》时,我们走过达坂城路段,路过“小草湖”(此处长年大风劲吹,茂盛草木荡动似湖,故有此名),再迎来30里大风区(曾经刮翻火车皮的地段),进221建设兵团,大巴玻璃窗由晨间冰凉转为烫热时,我们就驶入了吐鲁番境内。透过车窗远远地见闻吐哈油田后,大约中午12点,我们如约到达火焰山。 下车,果真热浪扑卷而来。导游说,这天还算是夏日的低温了,6月30号她带游客到此,气温比这还高十多度呢,很多游客的皮凉鞋当即脱胶断帮。吐鲁番雨量极少,年平均降雨量16毫米,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以上,常常终年不雨或雨而不及地,沙坑烙熟鸡蛋绝非虚言。因为此处纯属干热,夏天来此汗蒸,绝对排毒除湿,是治愈内风湿关节炎的天然居所。听罢此话,我们倒有了体验它威猛热力的迫切心情了。 入景区地宫,我们沿着打造的西游文化长廊,来到地宫露天处,巨型实体温度计赫然而立,状如悟空的金箍棒,特别抢眼。我们在它底部抬头,热浪萦面,阳光刺眼,难以辨认当下真实温度。待走上地表,绕着圆形露天地宫,便见温度计真真的标识:地表温度68.50度!查阅空气温度:37度。当真比前些日所报地表90度高温慈悲许多,我们当下直叹好运气。 火焰山横卧在地宫北边不远处,不甚高耸,倒转背斜,“火舌”道道。目力所及之处,地无寸草,除了晃眼云天,唯它赫赫。地宫所在之处的地表,呈一川平坝,供游人逗留,远远近近造有《西游记》里相关角色塑像:铁扇公主曲线婀娜,据说常被身材高大的男游客袭胸;牛魔王紧拽座下牛绳,导致坐骑牛尾力翘,牛头歪斜,牛角尖尖,面目与座上魔王相似,稍显狰狞;悟空照例居高屈膝,手遮望眼,透视前途妖孽,下庇憨态八戒、沙悟净,还有定态唐僧。绕着它们转了几圈,不时仰望近前的斜背火焰山,汗流浃背,露肤腿肚感觉烤斑皴裂时,规定一个小时的时间不觉也就到了,我们重返地宫。 再穿过西游文化长廊时,我便暗笑《西游》作者的妄自杜撰了:真要借道火焰山,玄奘何不避过夏季高温?当然,文学杜撰,不能像孔乙己较真“茴”字一样迂腐。来时路上,导游就讲过,其实,玄奘西行至吐鲁番,虔诚理佛的高昌国王颇为待见。三藏停驻此地,讲经说法长达3月。国王很是厚爱,极力挽留,见三藏去意坚决,竟用“软禁”柔腕,奈何玄奘绝食三日以表西行取经之决绝。国王也是仁慈,竟赠与玄奘20年的丰厚盘缠,并派60随从一路护送。临别时,彼此约定,三藏取经归程时,定会率先为高昌国王传讲所取真经,可谓是“不负如来不负卿”。只叹世事无常,待玄奘多年后回程经此,高昌国王早已不在,高昌国也被唐王李世民收纳。 想到此处,抬头再见热浪火焰山,倒是有了对热情慈厚的高昌国王多了些缅怀心绪。 坎儿井· 火焰山,赤砂灼灼,寸草不生。 葡萄沟,景色秀丽,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满山遍谷,溪流、渠水、甘泉,视觉无限清凉;桑、桃、杏、苹果、西瓜、甜瓜等等不胜枚举。吐鲁番市区更有50余亩葡萄庄园,盛产多种品质上乘的葡萄。葡萄沟,位于火焰山峡谷,葡萄庄园离火焰山也就二三十公里,极度干旱,荒漠、绿洲,如此相克、相生、对抗、容纳。 因为坎儿井。 坎儿井,《史记》早有记载,它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从航空俯瞰,露地井口密布火焰山带,曲曲绕绕,壮阔有序。 那天我们离开火焰山,不多时,就来到供游人参观的一处坎儿井区域。首先看到的是地表竖井,井口跟寻常井口差不多大小,施工时,上面立一轱辘井架,仅供一个作业人员拉着绳子进出地下渠道。竖井有深有浅,深者达90多米,竖井与竖井之间相距仅仅几十米。 然后,我们进入一处地下渠道,亲眼感受地下井井相连的通渠。导游一边领着我们前行,一边细细讲述坎儿井的构造以及修建历史。吐鲁番坎儿井,从西汉开始,历朝都有修建,既有官方带领作为,也有地方豪绅组织承建,凡对大众有所作为、德行具佳的领头绅达,吐鲁番人对其尊称都有阿吉或阿訇作后缀。导游把我们带到地下一处开阔地,壁上便有一豪绅影像,维吾尔族人,在他组织下,挖了规模不小的竖井及地下渠道。 地表无数竖井,地下都一脉相连,据说暗渠高度仅及一人趴地作业。在那些劳动工具极其简单、长年高温干旱的岁月里,成就如此宏大的水利工程,其艰巨程度,我们只能唏嘘无法想象, “人定胜天”,用在此处似乎不再是句妄语。 坎儿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但坎儿井,却没有后两者血泪史记的控诉,看到它,只会给人带来坚韧而又智慧生长的激励。当我们俯身瞰视那来自天山远峰的雪水静静流淌,就真正感叹坎儿井水之于吐鲁番人的血脉相连。后来有幸在一暗渠出口处,能捧起原生净水吮上半口,瞬间便有了甘润全身之感。 导游告诉我们,在吐鲁番用到的每一滴水都来自坎儿井引进的天山雪水。听罢此话,我们更增兴奋,仿佛有了坎儿井水的润泽,自身也就通体纯净起来。 离开坎儿井,我们来到当地村长家的葡萄园,迎接我们的是早已摆好的西瓜、葡萄干。待大家齐齐上炕盘腿坐定,甘甜美味入口浸心时,维吾尔族姑娘便来到我们中间旋转起舞,整个场地都洋溢着快乐和热情。 不自禁间,我的眼前又浮现坎儿井里汩汩深流的天山雪水,感慨和遐想也随之而来。几千年来,新疆吐鲁番,是链接中原内陆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汉唐长安街上开放、繁华的国际商贸人流中,坎儿井水必定在来往商人的腔子里流淌;玄奘西行带回的真经里,坎儿井深流的天山雪水一定给它补注了大乘的慈悲宏愿;左宗棠、王震叱咤雄魄的军队又怎能少了坎儿井水的补给和供养?今天,“一带一路”的宏观决策背后,坎儿井,依然是其后盾吧? 春秋坎儿井,草芥我辈,飘来此处,受之激励,受之润泽,受之洗礼,唏嘘谢过。 作者简介 一笑,简静一隅,闲时写字、读书、旅游。静以读文滋养流光,动以一笑观化红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