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二)

 商洛古文化院 2020-03-14

——从故武关去敦煌

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共五篇四章节

2019年1月7日,星期一。是农历戊戌年农历十二月初二【狗年】“九九歌”“三九冰上走”的第一天, 秦岭南坡商洛的气温是零下七度。

一大早八点,我被朋友邀去当向导,开车到新发现的“故武关”,重游体验解说古贡道包括丝绸入武关间道之险:“这个武关不是今旱路上的武关,而是楚怀王被囚、商鞅落难典故中商鞅所敲扣关门的那个关。

(图:这个武关不是今旱路上的武关,而是楚怀王被囚、商鞅落难典故中商鞅所敲扣关门的那个关。)

明代《徐霞客游记》书里说:徐霞客在龙驹寨乘船,经“日月滩”船行四十里出“州河口”到“龙关”,而龙关清代至今又改称竹林关了。它距离今武关70里。” 

    (图徐霞客日月潭)

“故”武关,就是说大唐已有两个武关。为什么是“故武关”而不是今武关?这是“2017年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所发布的最新成果:原来它就是《左传》里描写的春秋晋“上雒”地域治所(今商州佛诞寒川公园孝义古城)下“少习”边塞。

其边塞码头的山上,有个大约高600米、宽1000米的一个非常大的“少”字。古“志”有载称是习国之地。文献说少习山是习姓地域所辖的“夸文之山”,到了战国始称在水路上的武关。秦汉因之。到了盛唐,此段贡道交通拥塞和水路水位的下降,李西华奉旨重修重建旱路所需路径700里中一段。武关道旱路之改,就出现了水、旱新旧二武关。这就是唐朝历史地理书《括地志》说的,把老武关称“故武关”的缘故。

少习山 (故武关是今竹林关)

(陈运虎摄影)

有个大约高600米、宽1000米的一个非常大的“少”字。古“志”有载称是习国之地。

今关城移至州河口的南岸很繁华,水灾后留下的城隍庙,少习山已成公园,码头仅留一岸为桃花谷岸边......

   《括地志》说的,把老武关称“故武关”的缘故。

正当我给朋友说津津有味的讲解之时,突然接到雷董事长电话:“王老师,信息你没看啊?”“呵呵,我还真没看”我回答。“你是在广州还是在商洛?”他又问。我赶紧把车停靠路边,说:“我在少习武关看山雾,哈哈......”。“今天下午四点的飞机去敦煌,......咸阳机场见”。

我赶紧加快解说安排好朋友,又让助手在网上订了商州去咸阳机场的大巴,便开车匆匆从丹凤的故武关出发,经过商鞅封邑商城商镇、棣花古镇及目前所发现最早的秦楚、商、雒界河,看见有重写该地史书的秦陶器“雒亭”出土地的刘二村;又经秦楚最早对峙的“城商塞”。即古州志的商州城的前城,“秦朝上雒县治”即今孝义古城。一脚油回州城准备加厚衣服皮靴,因为网上说敦煌已是零下十七度了。

我从武关至商州行程约八十公里左右里放下车,中午饭也没顾上吃,拿了几个水果,换了加厚的衣服赶乘中午12时商州去机场的大巴,历一百五十多公里约两个半小时,经商於古道,翻越秦岭《诗经·秦风》祝君长生不老的终南山,过蓝田再经长安城边,直达曾为秦始皇咸阳地域的今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机场内

咸阳机场候机楼内温度极高。衣服脱了三层。下午四点,我们一行五人集合过安检登机从西安出发。还有两人已乘高铁先去兰州了。

以前我去过兰州、宁夏,但是敦煌还是第一次去。

我闭上眼睛捋了一下思绪觉得这次出行丝绸之路要准备的文化文创要素: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核心是“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世界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化创意促进旅游的发展;文创品牌产品依托的文化资源的产生”,目的是要“交流合作,开放共享”。

丝路文化中,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词的人是个外国人。名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是说100多年前,一个科学家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德国人,他是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中国人都管他叫它“李希霍芬”。1868年到1872年间,他从锡兰、日本、台湾、印尼、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等地进行地理地质考察和旅行。转而又到中国考察和旅行了七次。

1877年他所编的巨著《中国》首卷里,最早提出了“丝绸之路”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成为第一个提出丝绸之路的人。这个世界为之一亮的新术语理念,被学界和后人广泛采纳至今。

此图片来自网络

丝路文化的中国,曾在很长时期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而中国最早以丝绸作为贵重的礼物出访的国王是西周的周穆王。他从古长安出发,向西长途跋涉,到达了今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

相隔800年的大汉张骞出使西域所遵循的古道与周穆王向西长途跋涉的路线相同。《敦煌壁画》邮票的“出使西域”送别的场景。选自敦煌莫高窟323窟北壁右半部壁画,此画分为三个部分,即“汉武帝甘泉宫拜祭金人”、“汉武帝送别张骞”、“张骞到大夏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