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继母情深 文丨竹斋翁 版式设计丨强哥 世人有种偏见,只要一提起继母,就会说什么“铁匠的钉,后娘的心”。 可是在我和继母相处的40多载春秋里,她却对我充满亲情,充满母爱。 我的继母1995年75岁时因病医治无效而离开我们,她是我失去亲娘两年之后从邻县嫁给我爸的,那时我5岁,她才29岁,与我爸同龄。 在我的记忆里,有件事情令我刻骨铭心。那是60多年前的一天傍晚,生性顽皮的我把菜园子里父亲刚刚编好的竹篱笆拆了好几根送给小伙伴们当“竹马” ,被刚到我家不久的继母看到了,她一边赶紧修好篱笆,一边随口说了句“等你爹回来,看要打你的屁股不!”谁知她这漫不经心一句玩笑话,却把一贯任性的我给惹恼了,趁她不注意,我恶作剧地躲进一个角落里,直到红日西沉、夜幕降临,继母叫我吃饭的时侯既不理她,也不肯出来。这一招可把她给害苦了,因为她不知道我就藏在附近的角落里,我爹又去离家20多里远的深山里烧炭去了,当天不能回来。她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她先是边喊边寻,后是边哭边叫着我的小名,我句句都听到了,就是不应她,更是拧着不肯出来。直到天完全黑了,在继母的央求下,村里的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叔叔婶婶、哥哥姐姐打着灯笼火把,一起来找,我才被一位堂祖父从藏身的角落里给拽了出来。这时的继母早已哭成了一个泪人,嗓子沙哑了,头发散乱了,衣服也弄脏了;众人的风言风语、非议和责难也一齐向她袭去,可是继母没有半句辩白的话,只是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 继母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虽然目不识丁,却心灵手巧,很会算计。持家理财,井井有条;家务农活,样样都会。她做得一手好针线,常常能用裁缝师傅丢弃的边角布料为我做成轻便漂亮的布凉鞋,纳成结实耐穿的保暖鞋,这些在今天一些人看来,也许会认为算不了什么,可是在50年代的中国农村,要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 继母的最大特点是勤俭持家。柴米油盐酱醋茶,她总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我家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只有三口人,父亲又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在吃、穿、用上一直都比较宽余,可是继母在安排日常生活上总是克勤克俭,毫不铺张浪费。记得每年冬季农闲时节,我家每天晚餐吃得最多的是白菜煮大米果,而继母每次总是把自己碗里仅有的几块大米果拣给我和爸爸,而她自己碗里却只剩下白菜了。我读书8年,记得每年春秋两季的书杂费,都是继母事先把家里的瓜果蔬菜和鸡蛋手提肩挑到离家三里远的集市上换钱积攒起来的。记得还是从我稍微懂一点事的时侯起,继母就谆谆教导我:吃不穷,穿不穷,没有“算盘”(我地方言:指‘计划’)一世穷。节约就要从仓面上开始,等到开仓见底了再来节省还有什么用? 继母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她不仅40多年如一日,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我这根独苗上,而且在我娶妻生子之后,更延伸惠及到我的妻子儿女身上。 继母一直体弱多病,临终前更是满头银丝,老态龙钟,耳朵也不太方便了,可是每次探家,一到家门口,无论她在不在屋里,我总是要先深情地喊一声“妈妈” ! 作者简介 竹斋翁 ,本名叶春福。 生于1945年8月 。 上饶市、横峰县作协、诗协会员,横峰县《重阳诗社》社长 。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清风明月 崔加荣 胡家喜 孟江海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