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木清香】 夏梓言丨西塘,一个许了十八年的江南之约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专栏作家:夏梓言

    版式设计:湛蓝

西塘,一个许了十八年的江南之约

西塘,一个许了十八年的江南之约

流水、小桥、微雨、木船、石板、少年、白衣、小巷、背影......这是江南,这是百转千回的时光里的江南,也是舒缓浅淡的日子里的江南。

已未初夏,坐在汽车上,要去一个地方,那是——西塘。

坐在车窗边,歪在椅背,看着窗外,向后疾驰的树和花,像从容不迫流去的光影岁月,是我们的17岁、18岁和19岁。耳朵里不知道是什么曲子,一路唱着,从闹哄哄的上海一直唱到西塘,由繁华落入沉静的空气。

到了。

一个多钟头的汽车,西塘终于出现在门的那一头,他的古旧与门外的现代化建筑一比,便像极了水墨的图画,美,又有些不真实。

❁江南,江南,生命里注定的一段情节

如果小桥流水人家也是你生命中的一种情结,那么,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你定然会选择一处,去完成一次探访。

西塘是一定要去的。

它静静地呆在那里已经有一千年了。相传,春秋战国时它便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

它是水乡古镇中最大的一个,9条河道纵横交织,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不知曾有多少美丽的江南少女,从桥上款款而来,又由小巷尽头姗姗而去。

我眼里的西塘,完成了由古老小镇到风景区的转变,和时代非常合拍,较它原来的样子已经不同。

此前,相对周庄、同里、乌镇等地,西塘是隐姓埋名的,游客极少,风貌也较为原始,我想,大约那才是它该有的模样。

❁婉约廊棚下情窦初开的少年

抬头可见便是廊棚。

水乡中,廊街上千米的,唯有西塘。

那些砖和木搭的廊棚,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 等商业区,旧时或许只是为商贾贸易、行人往来提供一些遮蔽,免去日晒雨淋之苦,而今,它们成为了西塘的标签。

一边是民居,另一边是河,廊街自有一番浪漫的蜿蜒景致。

去时有着淡淡的阳光,随意走进了一家茶馆,点上一壶茶,开始了下午的时光。我和老板相商,搬来摇椅,在廊街中放下自己,面对一池的波光粼粼,发呆,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就着阳光的味道。

我曾无数次沉迷于阳光的味道,春天原野上大片大片的花开,夏天露台上晒着的棉被。秋田烟岚里喷薄而出的明亮,冬天冰雪过后那丝冷冽的温度,但没有一次,如同西塘的廊街,悠然有河水的味道。

水中的阳光,阳光中的水乡,是冰凉和温暖,一样沁人心脾。

茶的香气萦萦上升,忍不住打盹,像青石板上入睡的那只小猫,河里慵懒的那条小鱼,各自寻到属于自己的梦。

幸福是什么?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大约就是各得其所的梦吧。

忍不住想,若是雨天,会有更美的风景。这廊街能减去多少雨中的仓皇,人们仍能慢慢地踱步、谈笑、静静地看木檐边滴滴答答的雨帘。

情窦初开的少年,必然对着雨滴清点心事,那是一帘又一帘的幽梦啊。

❁小桥畔,流水旁,谁是谁的风景

诗人卞之林有很美的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点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猜想,他是在江南作下这样美的诗。

当我路过一座座古桥,拾级而上、拾级而下,因这时刻、这小桥、这流水,我变得美好起来,在岸边阁楼上,说不定有个多情的画家,正靠着木质的窗,把桥上的人与风景,——装进自己的行囊。

西塘桥多。

自宋以来,已建有安仁桥、安境桥、安善桥、仁桥、五福桥、永宁桥、清宁桥等13座,清代又建有卧龙桥、渡禅桥、送子来凤桥等。

我特地去了五福桥。据西塘的老人讲,从这桥上走,可以得到五种福气:长寿、康宁、富贵、德、善终。这样善意的祈愿总是让人神往,游客们在望见桥的那一刻,就都大叫大嚷,纷纷表达要来来回回走个百八十遍的豪气。

桥边有人在卖供游人放生的小鱼,10块钱一个小盆,三五条鱼,我也买了一盆。虽然知道过不多时,它们又会被捉回来,摆在盆里,供下一批游人放生,但是虔诚的祈福之心左右了我,又想,也许这条小鱼从此能自由自在呢。

上桥时,我对心里的神祇说,5种福气或许太奢侈了,那么,给我康宁、德和善终吧,如果太勉强,我便只要善终一样。然后,我笑了,自己竟开始像老人一样,为老境绸缪。

游人们在桥上都格外的静,或许,他们也在许愿,虽未执香火,却仍虔诚。只是不知道,我们想要的,终我们一生,有多少能真正得到。

❁《雨巷》长弄里不见了丁香一样的姑娘

黄昏,暮色淡然。

穿行于西塘的宅弄,想象着遇到一位姑娘,从戴望舒的《雨巷》里走出,于是,就真的看到从里弄深处,走出身着扎染衣饰的少女,像丁香一样,只可惜不是我吟诵的姑娘。

那些宅弄的深处,曲曲折折,不知深几许,古老旧舍,大多宅深弄长,三进、五进、七进,住着二三十户人家,都在宅弄里进出,老婆婆大多翻腾着梅干菜,而孩童总是将嘴巴塞得鼓鼓囊囊。

       既然来了西塘,怎么会错过“江南第一弄”呢?这第一弄的原名有些蹊跷,叫做“石皮弄”。走到西街的尽头,就是石皮弄。它长而逼仄,最窄的地方还不到一米宽,两侧就是宅院的高墙。路面上选用的花岗岩都很薄,大约只有3厘米,如石头的一层薄皮。

      我兴致很高,蹲下身,敲击石板,听它发出的清越之声。我突发奇想,这石皮下面,会不会是流水,所以,这是流水之音?

游走弄堂的主题是拍照,搔首弄姿,鲜艳的衣服和暗青的石墙,年轻的脸,根本不需要构图,每一张都自有它的美。其中有一张,我非常喜欢,靠在石墙上,闭着眼睛,风穿过弄堂,开始转凉。无所不在的风,穿过我身体的风。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会飞起来。

       走在石皮弄里,清脆的足音叩击于地面,一刹那有这样的幻觉,像是踩在历史的河流中,有悠远的回音,是谁在诉说。

❁我的心事是不是你眼里幻灭的烟火

水乡有迷人的夜晚。

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好像从来不曾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过,我们也好像生来不爱欢闹,而是属于这里,属于这份宁静,沉寂,属于星空、夜幕与河上倒映的灯火。

晚饭后,沿着河散步,看这烟雨画廊行走的人。路遇卖许愿船和花灯的人家,手工制品,却都精巧得紧。买些烟火和花灯,上了游船,在花灯下写下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和一些没头没脑的祝福语,然后去看别人的花灯,也是那些痴情又可爱的小句子。青春年少,必是这样的。

西塘的夜晚从船划动的那一瞬开始。

缓缓泭淌的河水,轧轧的橹声响起,像是一种仪式,对自己的告别。原以为紧紧包裹的忧伤情绪,无法释怀的痛苦煎熬,都随水而去,而那些年少痴狂的爱恋,生死契阔的誓言,也变得稀薄起来。

河岸上,灯一盏一盏地亮。

家家户户的红色灯笼,像是经过约定,三三两两地散发着温馨的光,在这浓墨重彩的黑夜。

放花灯是一天中最浪漫的时刻,游人们仿佛约好似的,将灯芯点燃,用手呵护着跳动的小小烛光,然后轻轻放在水面,粉红色,白色,玫红色……一时间莲花绽放。

再点燃手中的烟火,看它们的光亮,用烟火在眼前的空气里写她的名字。要为这夜晚,为这河面,为这黑色与红色的美妙,为在心里歌唱的小小精灵。

“我们去看烟火好吗/去看那繁华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夜空/生命的狂喜与刺痛/都在这顷刻宛如烟火。”

❁苔痕深处每一块砖里都有一个故事

停停走走,西塘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份履历,关于人文。

圣堂、醉园、种福堂、尊闻堂,听了一路的故事,然后像饱学之士一般,想着将这些典故,带回城市里,将这方水土里的风物和人情,装进自己的人生。

也许,景点最迷人的地方,不在于它高墙之内的盛衰,而在于它的每一块砖石都是一个故事,哪怕它们中的一部分生着绿苔,另一部分光洁一如最初。

到西塘之前,早已听人们细数当地的小吃。

龙蹄、扎肉、芡实糕、八珍糕、鞋底酥、管老太的臭豆腐……沿着廊街,有酒旗飘动。有的食物,只看了一眼也便解了馋,比如龙蹄,硕大的肥厚的蹄膀,让人疑心是什么样的胃才能接纳它,然而购买的游人极多。扎肉小小的一块,用荷叶包裹,一口咬下去,有清淡的香味。糕点们都是极甜的,甜且糯,久久停留在唇齿间的香气,让人感到幸福。

熏青豆是我最喜欢的小吃,混以香料,用炭熏熟。青豆自有一种水乡的滋味,有的是新鲜的,带点咸味,还有一种是风干了的,略带甜味。

熏制似乎是江南人家的爱好,家家户户都陈着熏制的青豆,一边贩售,一边往自己的嘴里丢,这样的生意,做得饶有趣味。

西塘的饮食大多是河鲜,老鸭煲馄饨汤、清蒸白鱼、小炒河虾,以清新的滋味宠坏了我的胃。一种叫做“夜开花”的蔬菜,连名字也带着氤氲水乡的美,在我的家乡,它只是白瓜,但是到了江南,便有了江南应有的绰约。

❁每一张纸上都搁浅着一种心情

纪念品是出游的见证。

每去往一处,我总是在想,我是要留下什么,又要带走什么。

廊街上有林林总总的小店,和别的古镇一样,贩卖稀奇古旧的玩意,大多是赝品,价格不算便宜,店主们也不很殷勤,像这个小镇一般,慵懒地微笑,从不劝你买点什么。

有些人将家传的古物拿出来供游人欣赏品鉴,书画、木雕、石刻……只需五元,便能带走一份记忆。

西塘人气最旺的小店一定是彩云堂,店里售卖有水乡特色的记事本、线装本、明信片与手绘地图,特别怀旧的颜色与质地。

将几张明信片写上煽情的句子,然后寄往天南海北,想象收到祝福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

触目可及,店中贴满了各地游人的留言,有情侣忠贞不渝的誓言,有父母对孩子的寄望,有失意者喟然的感慨,有得意者潇洒的笔墨。

未能免俗,我也在其中一张纸上写下了约定,希望那久未谋面的朋友,将来的某天也来到这里,看到我写下的句子,然后写上她的心情。

还记得吗,我们曾约定,一起看细水长流,而今,我来了,你呢?

返程途中,汽车向着城市的腹地缓缓行进。

来时,我带着一腔急促的热望,而此刻,一切都被放慢。我的心似乎遗留在水的一方,在“吱吱嘎嘎”的门窗背后,“咿咿呀呀”的船橹之上,在西塘的沉默与微笑之中。

终究要别离的,缓缓转身。

西塘于我而言,只是宁静的梦里水乡,安置一些祈愿,一些心事,一些疲劳,不过疏忽的时光。

作者简介

夏梓言。90后教师、作家。

在国内外各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80多万字。曾获2015年度作家奖散文奖、冰心文学奖、蒲松龄文学奖、林语堂文学奖、青年鲁迅文学奖、澳门文学奖等。现任中国90后作协副主席、全国高校文联创作中心主任、导师,甘肃作协《当下月刊》副社长,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首届签约作家,《散文选刊》《美文》《文苑》专栏、签约作家。

著有散文集《素白时光,草木清香》《山河仍是旧山河》,长篇小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篇小说《木子树下》。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