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无论是文武官员,还是贵族平民,但凡有点经济条件的,都会选择骑马,而后来明清流行的坐轿子,在唐朝很难找到,除非是身体孱弱的老年人,才会选择坐轿子。 在唐朝初期,皇帝去祭天的时候,按照礼制规定,皇帝要乘坐马拉人的“辂”去行礼,但到了唐玄宗时期,他直接改骑御马回来,有了皇帝的带头,无论什么时候,出门骑马成了一种风行时尚。在线ocr 唐朝的时候,国家处于不断的上升状态,而 且我们都知道,唐朝的皇帝也是胡汉混血,唐代皇室也是脱胎于北周的关陇集团之中的,因而受到了胡人的影响。 唐人主要骑的,最受欢迎的马,就是从西北引入的“突厥马”了。突厥马普遍高大,脖颈纤细,四肢修长,用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话来说“骨大筋粗,鬣高臆阔,头若侧砖,腿像鹿而差圆,颈比凤而增细,后桥之下,促骨起而成峰,侧鞯之间,长肋密而如辫,耳根纤锐,杉竹难方,尾本高粗,掘砖非似,自劲驱驰之方,鼻大喘疏,不乏往来之气”。 唐太宗军人出身,本身也是最爱马的人,最 著名的当属昭陵六骏,而这六匹马中,至少有四匹是突厥马。 但是突厥马也有弱点,那就是普遍娇气,容易染病,不好饲养,因而这种马大部分是作为贵族家的用马而存在的,而普通老百姓则会去骡马行买普通的骡马,真正的富贵人家自己会养马,或者通过非公开渠道去弄“官马”。 买马 ,养马,育马是唐朝官府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李渊父子建唐的时候,搜光家底再加上向突厥人弄来的战马,一共也只有五千匹,后来打下陇右,建立了官营的大牧场,苦心经营四十几年,朝廷能控制的官马超过了七十万匹,这也成为唐军能够横扫天下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要养马也是一门技术活,首先,你要给马 准备好麦子豆子一类的好饲料,这样才能把马养的膘肥体壮,身上有膘的马是非常受欢迎的,那些瘦马不被唐人所喜欢。 马要洗刷干净,把马鬃修剪整齐,梳成三个辫子,这叫“三花马”,马尾也要梳齐圈起来缚紧。 当然,好马得配好鞍,而在唐朝,需要配齐的马具可不止鞍。 为了控制马匹行走,需要先配一副“笼头”,简单的说就是往马嘴上套一组带子,从嘴边引出两条缰绳给你骑乘时握在手里。 接下来要配备的,就是马鞍了,马鞍并不是直接套在马背上的 ,为了减少马匹皮肤与硬物摩擦出血感染的概率,鞍下要垫一层褥子,也就是“鞯”。如果是在下雨天出行,为了防止泥水溅脏衣服,那么还需要在“鞯”下面垫一层“障泥”。 这东西一般比较宽大,垂到马腹,讲究用锦制作。 那么除了骑马以外,妇女们一般会选择的东西,是牛车,没错,并不是马车,而是牛车。 因为牛走路慢,力气大,走的稳当,而牛车也是只有两个轮子的,事实上一直到清朝, 所有的马车,牛车之类的交通工具都只有两个轮子,因而四个轮子无法转向。 还有,如果妇女们实在难为情不想坐牛车,还可以坐人力抬的“肩舆”,这和轿子有些类似,但是又不大相同,因为它并不是像轿子一样全部封闭的,所以女性坐有点容易曝光。 唐朝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还是马,这也是和当时的国家情况密切相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