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鄱阳专栏】 朱爱华 | 继杨桥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继  杨   桥

文:朱爱华 / 主播:眉如远山

版式设计:湛蓝 / 图源:堆糖

霏霏霪雨,习习微风,村西口的湖边,鸥鹭翻飞,我站在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桥头,思绪在一股暗涌的春潮里蠢动。常年在外,对家乡的疏忽,已有无可弥补的愧疚。

我的家乡地处鄱阳湖平原,坐落在鄱湖之滨的韩山脚下。因得山水的荫福,聚日月之精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先人因钟爱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风景如画,故择为居地。村庄附近有竹林,松林,枫林等,其它的杂树几十种,村子因座背山的竹林而得名:竹林嘴朱家。

村西口有一片湖,属于鄱阳湖的一个支汊。湖当中有一条圩坝,村民管圩坝左边叫新塘,圩坝也叫塘坝。为了调节水位,塘坝头架了一座石桥,名叫继杨桥,附近的人也叫朱家桥,村中人都亲切地叫下边桥。因桥在当时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无可替代,村因桥而荣,故改名继杨桥朱家。

杨是指杨树。杨树是一种高洁的树,也是坚韧、倔强的树。竹连溪境,村子枕水而居,桥与村民息息相关。它任凭风吹浪打,酷暑严寒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方便人们过河渡港,商马提调,在勤劳、坚韧的村民心中有着跟白杨一样的精神。先贤朱姓紫阳先生身上有着白杨一样崇高的操守和气节,他历经磨难,潜心著书立说也与杨树不怕风吹、不怕干旱的倔强精神不谋而合。族谱明确记载立谱宗旨:继杨桥朱氏子孙后代应继承紫阳遗风。

继杨桥的存在曾经是当地一个响当当的符号。它曾经是从白沙洲至曹恭渡,童子渡二渡的必经之地,承载着这一带民生运渡无可替代的使命。如今只剩下两条麻石长条在那溃不成军的塘坝上苟延残喘。

历史的车轮缓缓从桥头碾过,商马的蹄声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韩山周边的特色美食“游城个粽子、范田的粑,朗埠的咸鱼、毕家个茶,鱼塘的麻糍、占家个鲊,路口个油酥子滚芝麻”,经由继杨桥来来往往的行人口口相传至十里八乡。除毕家的茶和路口的油酥之外,这些传统美食至今还相当盛行。眼前的景象让人无法与它曾经繁荣四百多年而无可替代的地位关联起来。如今,公路、铁路逐渐取代了水路。破败虽然也是有理由的,但多少也存在着发展带来的难堪。


社会不断地在发展,世事变迁,徒留儿时的记忆如这湖水的浪花一样,在心头荡漾。这条长不过300米,宽约2米的土坝,只有 4条30公分2米长的麻石条铺就的石桥,却是我对家乡的依恋。也许是我的情太过狭隘,太过偏执。

放眼望去,浅水里还能看出坝的大致形状,一个大写的S,坝面在以前也算是较宽。坝的那头就是隔壁李山村的抽水机坝头。

上学时走路回家,相传李山亭子一带经常闹鬼,我总是紧张地一路小跑过亭子,隐约中望见塘坝。塘坝就像大海里航行的灯塔一样,家就在前头。一股暖流在胸膛涌起,紧张的情绪瞬间放松,暮色中,我安然地走过塘坝,走过继杨桥。许多年过去,这种温馨的感觉还在心间萦绕。

骑自行车过桥,车掉水里,落在桥头的丑事,如今被人说起竟满含温情。

一群鸭子在水里追逐嬉戏,扎猛子,然后钻出水面,摇头晃翅,身上的水珠复又洒落到水里,溅起一朵朵水花,甚是可爱。此刻的心情,就像孩童时候眼巴巴看着小伙伴,把桥面当做跳台玩跳水一样,心痒痒的却不作为。不敢违背妈妈不许玩水的命令,很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在桥边捉鱼摸虾、放笼子。特别是他们骑在牛背上神气地指挥牛或牵头,或别头打桥头经过......

最爱深秋初冬之时,择一个有阳光的午后,一个人坐在桥头,赏火红的枫林,想自己的小心事,不顾往来的行人,少年时这种有点做作的行为,像极了那食饱后翻飞的鸥鹭,好不惬意。

桥畔夕阳,鸥鹭戏水,渔舟唱晚,枫树林拉长了身影,倒映水面成双,收工回家的依伯肩扛锄头,边赶牛,边哼着小调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村西口这副画面激发了多少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灵感。

桥头曾经的美好和不堪都成为温馨的过往。我的过往也是父辈的过往,也是爷爷辈的过往,是祖祖辈辈的过往。只是到了我辈的经过没有先人的经过那么丰盈和繁盛,因为这条堤坝早就不是某一地至某一地的必经之地。我看到过父辈或爷爷辈的人推着木轮子土车,艰难地走出桥头,然后稍作休息,攒够力气,准备一口气推上湖岸的斜坡。看到过本村或者隔壁村的大妈、婶婶们摆手摆脚路过塘坝,有说有笑讨论从湾尼街上购了什么布、替家中哪位买了盼望已久的手头用品。至于塘坝上商马嘚嘚嘚驮着箩筐或者包裹络绎不绝往来于此,我只是听说。要是让村子里的太爷爷来讲韩山九代天之骄子府邸提调物资,洒在塘坝上的故事,他能说上几天几夜。

晨露未晞,来自东郊韩山的禅板之声,饱含禅机,和着烟雾,随风荡漾,透过毕笼稻田和毕园的松林传过来,直教人如痴如醉,抛开世俗杂念,心静自然。

清明前后,韩山上的杜鹃花如火如荼。老师带领我们毕恭毕敬给烈士扫墓,站在一尖脑向四周张望,“红花叠起千层景,湖草横拖一色蓝”,下边桥小得肉眼看不见,淹没在青青草洲相映的湖水里。同学们围绕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有关淮王在夕阳染红湖水时,继杨桥头垂钓的故事、阳春三月骑马桥头湖洲踏青等等逸闻趣事。嚼着葱香米饺,摘杜鹃花的故事和着油菜花的浓香揣进书包里,藏在记忆的深巷。

数代明藩,聚万千宠爱的天之骄子长眠于鄱阳湖畔的韩山,在史无皇陵的江西,是多么弥足珍贵。当年淮王府为处理宗室王亲来韩山扫墓,祭祖事宜,所建造的申明亭,如今只成了何姓一个村庄的名字。

文明的进步,那些有历史印记的个性文化,渐渐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至碎,甚至消失。我们的地方文化没有得到传承,是一种遗憾。

桥头的荒滩,春风已掀开枯草的覆盖,我蹲下身来抚摸着紫云英和黎蒿细嫩的肌肤,心头晕开一片暖意。湖面上空鱼鹰悠闲自得,时而展翅翻飞,时而整齐划一立在杆头上休憩,或窃窃私语,完全不理会我的存在。在它们的地盘,我竟成为了游客。至于我想什么,那只是我的事,它们连看也懒得看我一眼,任凭我的心绪在这片湖水面前或纠结或倾诉或感悟,随风成殇。

随手捡起一个石子,扬起手臂投一个梭子,唆嘚一声,不远处,石子连跳三跳,一个漂亮的梭串荡起一圈圈水纹,慢慢向四周地扩散,然后渐渐地没在春潮里。

文公家训如这春潮在心头暗涌:夫童蒙之学始於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掃涓潔次及读书写文及有杂细事宜......

浅水烂泥里的麻石条就是这样宣释紫阳遗风第一条“衣服冠履”的么?

继杨桥的命运跟淮王墓一样繁华落尽被冷落?

惭愧难当,继杨桥朱氏子孙,如何对得住先人立谱的良苦用心?

                                                2018.2.

作者简介

朱爱华:淡然,随性。

主播简介

眉如远山:在童真世界尽享工作的乐趣,闲暇时,读几段小文,弹几首曲子,用声音传递情感,在旋律中感悟生命的欢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