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Z F A Y G 人生精神道路的开辟 文/何少甫 版式设计/强哥 E O B C 。 。 01 人生两条道路的选择。每个人一生都走在两条相互交织的道路上。一是外立之路,即外显生存生活之路:出生—上学—毕业—工作—恋爱—婚姻—生子—事业—退休—去世。二是内立之路,即内在精神成长之路。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已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原本就是一根芦苇,只是由于会思想,才成为了人。简单地说,行尸走肉与真正的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一颗会思想的高贵的灵魂。那么,在个体精神成长的道路上,如何把自己一步步从动物人、社会人提升到一个具有较高精神境界的人呢?作为个体存在者,是否真正重视和认真梳理过自己的精神世界,对自己精神世界道路的开拓是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呢? 人生两条道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人内立不定,外立不固。内在精神如果摇摆不定,人生外显之路也必将走的磕磕碰碰。人的内在精神的完整统一性一旦确立,就会对人产生强大的精神支持和约束力量,从而保证一个人能够外立于世界、社会、家庭之中,内立于自我精神和谐强健之中。 02 人生三惑。名利情之诱惑;世界无知之迷惑;生死无明之困惑。人生三惑产生根源于人的需要:动物性需要(吃、穿、性);社会性需要(名声、交往、地位);精神性需要(知识、信仰、生死)。 “三惑”既是动力又是阻力。说是动力,就是说人努力追求解惑的过程也是精神视域开拓、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对世界无知的迷惑和好奇促使人去研究世界存在的万事万物,从而才可能诞生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宇宙学等等;对生死无明的困惑促使人去探究信仰和宗教领域的神秘,从而才能产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哲学等等。说是阻力,就是说名利情的诱惑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遮蔽,在精神成长的道路上,很多人被名利情诱惑走向歧路,或者成为名利情的奴隶,或者掉进名利情陷阱,折戟沉沙,令人呃叹。 03 人生三惑的破解。要破解人生三惑,需要六个层面的认识和体悟:即天道、自然、社会、人、自己、生死。这六个层面认识体悟的途径是:认识天道靠哲学和科学(主要是宇宙物理学等);认识自然靠自然科学;认识社会靠社会科学;认识人靠心理学、现象学、精神分析学、医学、人学等;认识自己靠家族史、区域地理文化、社会关系、自身学识;体悟生死靠宗教和哲学等。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具有动物性(吃喝拉撒睡五情六欲)、社会性(社会关系的总和)、精神性。究竟哪是人的本质规定性?人的本质应该体现在人的精神性层面,人不能是低级动物,也不能是社会动物,更不能被异化成流水线上的机器零件。人正是由克服自身的动物性提升到社会性,克服社会性提升到精神性,逐步把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在克服和控制动物性欲望的基础上提升到社会性存在层面,在社会中获得自由;同时,人又在克服社会关系的限制中而在精神世界获得自由。 如何认识自己?人的出生具有先天的不可选择性和被限制性:包括一个人的基因和出生的时空限制,基因作为生命遗传信息被继承下来并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包括智力发育、疾病健康、性格、长相甚至更多的东西。出生的时空限制即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代、历史阶段、历史背景下,出生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家族,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人自身没有出生的选择权,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但人后天的运可以转,通过自身的努力(包括外在的努力和自身心灵的提升),充分整合社会关系资源,以及一些偶然性因素等,人具备后天的可选择性及突破限制的可能性。命更多的是外在的约束;运更多的是内外结合对命的突破;活法却是内在精神的自由选择,它可以调适命运不济。《论语》中孔子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有些人天天喝酒吃肉也不快乐,而有些人粗茶淡饭却很踏实幸福。个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可以自由选择,当然责任也要自己承担,选择当公务员,就不要羡慕大款们有钱,就不要埋怨自己加班受累,因为别人还羡慕你收入稳定、工作体面呢。 周边的每一个人也有多种“相”,哪是真相?哪是假相?佛有法相万千,世间万物皆有“化相”,我们识人怕也是看到的都是不同的化相?我们关照自己的灵魂,自观自己的相身、法身,真身,哪是虚假的外相,哪是真正的自己,自己最清楚不过。要静观他人和自己的化相。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性一面,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修心补相! 一个人精神成长有四个阶段,外我、内我、无我、真我。每个阶段都有标志。外我重视的是权力、地位、财富、名声。内我重视的是稳健的精神、视域宽广度、人生觉解程度。无我重视的是是否过了梦觉关?能否用无限时空、历史此在的眼睛看待自己的有限性,即能否认识到人生是一个必死的有限性存在过程,每一个人都是必死之物。真我即我的真实需求、方向是否正确、定位是否适当、选择是否走上正确道路。 认识人又引申出一个问题:人生是什么?是从生到死的一条线段?还是一条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到何处去的直线?是只知生而不知死的一条射线?还是一个生死无限轮回的圆?这个圆螺旋式上升呢还是下降?儒家讲的是人生在世,即线段;道家讲人生在世、出世之间自由游走;佛教讲人生前世、在世、来世,即圆;基督教讲人生在世和出世,即射线。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回答。 04 五种视角转换。六个层面的认识和体悟的结果是可以使你自由转换五种人生视角。哪五种视角?平视、俯视、透视、内视、仰视。一般人平视外物,易为外物所惑、所吸引。俯视即坐在飞机上向下看,能俯视万物者心胸即生慈悲之心。内视即看自己的灵魂,一种内省能力,善内视自我者能找到真实的自我,而不为外物所惑。透视即历史视角,既能透视历史过去,也能透视未来,善透视者能看清当下和未来,不为当下个别现象所迷惑。仰视即如夜观宇宙,能仰视宇宙者可悟天道。 不同视角导致人的视域范围、广度、深度不同。也就是说人的心灵视域、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受视角影响和限制。人眼平视构成的扇形视域及俯视构成的球面视域,以及人站立高度、倾斜度、接受教育水平高低、领域、方向形成的理论体系背景不同造成一些视角偏差,使一件事物出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使观察到的景象也有所不同。不同视角观察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人很难看到自己脑后,正像人很难认识自己一样,不仅是因为主观性,主要是没有参照物,认识自己需要从周围人的眼里反观自己,从自己的灵魂深处反观自己。人贵眼明心亮,做到眼明心亮须有五种视角转换观物之能力。 05 打开心灵视域。五种视角自由转换就可以打开心灵视域。从平视习惯走向能够俯视、能够透视、能够内视、能够仰视,眼睛视域逐渐扩大,心灵视域也会逐渐扩大。站在无限时空高度和时间绵延之流中看世界万物和自身,就可以把社会、人、自己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06 过梦觉关。梦觉关是人生精神成长之路的关键转折点,梦觉关是冯友兰哲学中的概念。什么是梦觉关呢?举个例子。电视剧《天龙八部》中有一片段,乔峰之父与慕容复之父常年在少林寺偷学武功秘籍,两人在藏经阁殊死搏斗,扫地僧一人一掌,把二人打死,后又把二人救活。二人都是武功高手,但都不知道,每学一门上乘武功时,必须要修一部相应的大乘心经,用心经来化解心中的魔(乔峰之父偷学武功是要报仇,慕容复之父偷学武功是为光复大燕),只有化解了之后,武功才能再上一层,否则就会走火入魔。乔峰之父与慕容复之父在经历死亡体验之后彻底觉悟,从而皈依佛门。死亡体验帮助两人过了梦觉关,对人生彻底觉悟。《红楼梦》中贾宝玉什么时候过了梦觉关呢?贾宝玉一生灵魂深处贯穿着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搏斗,现实社会、家庭要求贾宝玉接受儒家入世思想,对其教育也是儒家思想;贾宝玉自身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不谙世事,率性而为,是一个至真至纯的情种;现实与理想搏斗,儒道思想斗争,在与宝钗结婚、黛玉病死这个重大打击之后,贾宝玉彻底觉悟,终于过了梦觉关,出家而去。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子,一些腐败官员往往在被判刑之际,才醒悟能当一个农民简简单单生活多好,粗茶淡饭能真正吃出粮食的香味,粗布棉被盖着,一觉睡到天亮该是多么幸福。这几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是:人生境界的提升是一层一层的,每提升一层境界,对人生意义价值的觉悟和理解是不同的,在不同人生意义和价值观支撑下,展开的人生画卷也有根本不同,同样的生活画面,反映到不同境界的人心中,其意义和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从较低层面向高一级人生境界提升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经过无数次的刻苦坚修、心灵砥砺之后才能逐步走向人生澄明之境。有些人一生都过不了梦觉关,永远都无法把自己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境界、道的境界、佛的境界。另一个启示是:当大官须要有大定力,大定力须大工夫修行,修大工夫须大智慧觉悟。一个人从政,随着职务的提升,精神境界必须跟着提升,必须从为自己、为家族走向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天下苍生服务的大境界。要德位相配,只能德厚位卑,不能德薄位高,德厚位卑者无忧,德薄位高者危矣。要常怀感恩谦卑之心,常念民生维艰之难,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修淳厚仁德之性。 07 转识成智,弘道成性。过了梦觉关,打开心灵的眼睛,就完成了转识成智的过程,再上一个层面就是弘道成性。 转识成智——识即六个认识,智即大智慧。由认识到智慧转换以后,一个人对自己一生就会有一个确切的定位和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当为。弘道成性——弘道即发扬大道、由自然之道到人道、天道,开悟他人,渡己渡人,积极做事。成性即达到境界、心性、定性。 何谓弘道?或者说为官、为商、为师如何弘道?为官、为商、为师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贡献给社会大众,这既是渡人,也是在渡己,是渡人自渡的法门和捷径。为官,掌握政策制定权、事务决策权、资源调配权、人事任命权,出台一项正确的政策、作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合理配置好公共资源、知人善用、落实好政策、措施,惠及社会大众,即是弘道;如果决策失误,用人失察,察人不明,造成损失,这就是毁道,罪过大矣。为商,掌握部分社会财富资源,能够恰如其当地调配社会财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满足社会需要,推动经济发展,这就是弘道;如果霸占财富,随意挥霍,这就是毁道,罪过大矣。为师,传道授业解惑,把孩童引领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这就是弘道;如果道之不悟、业之不授、惑之不解,毁人子弟,罪过大矣。 人生精神道路的开辟,路漫漫其修远兮。心海茫茫,航灯不灭;心路漫漫,求索不止! 作者简介 何少甫,男,1971年生,从事文字工作。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米米 从前慢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