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 何少甫丨遥远的是今夜的我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遥远的是今夜的我

文丨何少甫     版式设计丨强哥

2006年9月,兰州。
       当我切切实实站在黄河岸边,抚摸和感受来自黄河那流动不息的生命涌动,昂首满天稀疏而冷峻的星群,我开始用心灵去触摸黄河,触摸自己的灵魂、过去和现在,深切感受到了来自深邃夜空、无言黄河和心灵深处的躁动在此落彼起。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凝聚着西部情结,蓝天下的高原、奔腾而粗犷的黄河、悠远高亢嘹亮的歌声……西部梦引导我来到兰州。
       耳边回响起遥远的歌声“夜晚风吹动,把我的梦吹醒……总是要历经千山和万水才知道情意浓,总是要走遍千山和万水才知道何去何从,为何总是等到错过多年以后,才知道自己最真的梦……”。梦想是一个人心灵的灯塔,回首自己曾经在世俗的诱惑、迷惑、困惑及欲望中挣扎、自溺和沉沦,而最终被心灵遥远模糊的微光牵引着渡过欲望之河,达到心灵的自救和超越。当我登上远赴兰州的火车的刹那,心潮澎湃,我知道,告别了曾经生活了十三年的人生驿站和港湾,人生又开始了新的流浪,开始寻找新的生命驿站和心灵港湾,寻找自己最真的梦想。
       今夜世界无声。我走在灯光树影中,恍然如梦。曾经生活过的时空,已经模糊或者遥远。我知道,遥远的是今夜的我。我的那颗流浪的心依旧唱着“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选择了远方,就只有风雨兼程。
       今夜我要熟睡,放下一切诱惑,明天继续寻梦。
       梦中生活十年的小镇,那街道、那人、那空气、那味道,如梦如烟如云,恍惚而飘失在时间和风中,终于烟消云散,而似乎又需要去反思和沉淀、过滤,让自己清醒,从梦中醒来。
        醒来的我时常坐在五楼的窗台旁,注视和呆望窗外不知名的山梁和奔腾流淌的黄河。心灵的翅膀从小镇飞起,落在这狭长而瘦弱的城市。自我生存方式和生命状态的反复观照,使我清醒而孤独。如何度过这三年读研时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思者?一个心灵寂静者?还是一个流浪的过客?

选择哲学就等于选择了以读书与思考的方式存在。没有激情,没有浪漫,读书是唯一的生存方式,思考是唯一的生命状态,心灵些许的波动之后依然是寂寞和孤独。
        哲学是思和悟、是智慧,能否学而得?哲学史可以学习,导师可以言说和讲解,掌握哲学史知识却不等于具备了哲学思的能力和智慧。哲学之思使我寝食难安,哲学的殿堂似乎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人群忙忙碌碌地游动着,大学校园里青年学子成双结伴谈笑着,而我时常孤独地坐在五楼宿舍的窗户旁,无所事事地忧虑着哲学。窗外,狭长而瘦弱的城市,显示着独特的气质与大气的脉象。眼光平视远处层叠的山峦,那山其实不高,但有一种万马奔腾的意象。这里的群山是一千八百里祁连山系的一部分,我想象着蜿蜒千里连绵不断的群山,那是何等气魄!而山脚下便流淌着千年奔腾不息的黄河,黄河在兰州段还有大河的气势和动感,水流湍急,旋涡倒流,给人一种神秘想象和思索的空间,也给人一种心灵的安慰。奔腾的群山给我奔腾的激情,流动的黄河给我流动的心灵,心灵流动的浪花来自哲学对灵魂的拍击。
       面对群山,面对黄河,面对历史,面对自我,在这里思索宇宙、世界、历史、人,可能是哲学的机缘,也可能是我人生的机缘。我的开始大气磅礴,气势非凡,独占天文地理历史之优势。我想,哲学也必将在我一生中产生重大影响。
“ 爱”有多深沉,付出也就有多沉重。忘了自我,这时候你才可能真正领略到来自哲学智慧的真谛。与古哲心灵交流,与大师课堂对话,使我解脱了思想原有的藩篱和困惑。过去的一切沉重都烟消云散,变得失去了重量,心像雨水滤净后的天空,纯净而透明,内心回归到那种解脱后的大气和平静,心灵的触角开始变得敏感和纤细,心灵的翅膀开始变得轻盈和自由,诗的情怀开始舒展开来,自由地允吸着书海湿润的水气。一个声音从《庄子》传来:“心灵因痛苦而至诚,因孤独而奇特,因解蔽而宽广,因哲思而深邃,因宗教情怀而有情。”
       感谢人生给我参悟哲学的机缘。研究哲学的意义也许只有放在整个人生中才能真正得以观照,意义正伴随着未来人生之途的展开而展开着、生成着。

作者简介

何少甫,男,1971年生,哲学硕士,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一心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米米   从前慢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