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心静 | 版式设计:婉静 | 图源:网络 初闻阳山之名,是四年前。那次从新篁崇山村走野路而上,登海拔1366米的横峰最高峰米头尖。友人说在米头尖东南麓还有一座阳山,至今还有人居住。出于我本身的猎奇心理和探索精神,以及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山民生活的向往,心底便有了寻访阳山的渴望。前段时间,当文友提出要上阳山时,我是抑制不住内心欣喜的,也许宿命里和阳山终须有相见的缘分。 从县城出发到达葛源镇后,由枫林经黄溪开往阳山。这一带山多,绵延千里,突出的山脊像大地隆起的肌肉。油松、杉木、毛竹,枯黄的茅草,野山茶白色的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灌木,和秀美乡村一道构成了一幅南方冬日凝重的油画。到达葛新公路湖口岭分岔口后,车子正式驶入新修好的阳排公路上。这条路全程12公里,路况虽好但弯道很多,又窄又急,山体外侧是万丈深渊。因为下过雨的缘故,山色更加空蒙,雾气罩在整个山间,能见度不足10米,这种险峻真让人一路揪心。同行的云姐有好几次都吓得花容失色,而李总第一次驾车行驶这条路也是紧张得大气不敢出。听说从前阳山人出趟门很不容易,全靠两条腿走路,天不亮就要出发,几经蜿蜒曲折的山路,翻越崇山峻岭,走上半天才能到达新篁的集市采买一些生活所需物资,然后匆匆返回家中,便又是黄昏了。 风景在路上,在眼中,还在心中。透过车窗看云雾缭绕的大山,内心深处是有颇多感触的。与山亲近,它的厚重、广博、灵秀、大气、包容,让我的心灵又重新接受了一次洗礼。在一地势平坦处见一堆花岗岩石如一堆棋子,沿着山脊纵横排列着,看上去毫不突兀,与山林恰恰形成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是否是八仙云游在此,见此地风景秀丽,环境殊美,心情大好,遂在此打开棋盘坐谈论道呢?我站在其中一块大石上,看茅草摇曳,听林风簌簌,内心无比安静。远处云雾笼罩下的群山似无数条鲸鱼的鳍背,忽而游动,忽而隐现,又似鲲鹏展翅,遨游天际,浩浩乎如仙境一般。是诗人笔下“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的意境,也是画家纸上一幅水墨丹青画,还是我的相机镜头里绝美的风景照。 不知翻越了多少山头,在路的尽头竹林掩映处,终于得见阳山真容。这是一个幽静的山谷,形似簸箕,翠竹环绕,依山而建的屋子,错落有致,开阔处则是层次分明的梯田,溪流潺潺入耳。阳山像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遗世而独立,清秀而温润。我不知道他们的先人为何会翻山越岭择此而居,我只想说五柳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大概也莫过如此吧。这里位于上饶县、德兴市、横峰县三地交界处,地处横峰最偏远的山黄东偏北,隶属于新篁办事处山黄公益性林场。时至今日,这里的山民仍旧过着一种古朴而简单的生活,耕田种地,靠山吃山,闲时砍伐树木和毛竹换回物资,过得怡然、快乐、自足。 山民的房子多为砖木和木结构,所用材料大多取自大山。蓝色的琉璃瓦取代了原先的青瓦,外墙则刷了白漆,显得整个村子很是干净整洁。我们走进一户人家,看见门框上挂着玉米,檐下摆放着畚箕和箩筐,墙角靠着锄头,所有的用具陈旧而沧桑。一个阿婆和一个阿公坐在屋子里,有一种静谧和时光停顿之感。阿公脸上沟壑纵横,看上去有些苍老,得知他已八十多高龄了。大抵是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他的目光浑浊而又羞怯,对于我们的到来略有些惊疑。阿婆说,整个阳山留下的只是几个老人和孩子,其他人都外出打工了。阿公问:你从哪儿来的?我说我是县里来的。他哦了一下,起身送我们出来。 来到阳山,必要去品尝一种地道的美食——阳山吊锅。曾经在山黄林场吃过一次,依旧回味无穷。遥想这里的过往,应是寒冬腊月,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架着一个吊锅,炖上一壶酒,边吃、边喝、边谈、边笑,其乐融融,躲过天地的严寒。窃以为,一个人在世间不尽可能地品尝更多美食,何以遣有涯之生?李渔说:“一种本性特别喜欢的东西,可以当药。”美食于我,是蜜糖,也是药,何况是吊锅这样的美食。给我们准备吊锅的是一位阿婆,听说她的儿子早年勤奋努力,走出大山,后步入仕途从政为官,而她还是喜欢在这里守着她的老宅颐养天年。进得屋来,见她正在厨房忙碌,饭甄里蒸着米饭,锅里咕咕地冒着热气,吊锅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大家围坐桌前,呷着酒,品味着眼前热气腾腾的吊锅。菜品真的很丰富,有白豆腐、油豆腐、冬笋、魔芋、红薯粿、大蒜、萝卜、芋头、大白菜、腐竹等,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所有这些食材都是原生态的,因此保证了吊锅味道的鲜美。一层一层地往下吃,其味互渗,食之醇香,入口烂而不化。殊不知阳山吊锅做法略复杂,烹制前将腊排骨炖熟,依次码上各种菜,最后再铺上蒜苗和红辣椒。除了吊锅之外,热情的阿婆还为我们准备了几个菜,有咸鱼,豆腐乳,花生米,笋干红烧肉等。这些菜品让我找回了久违的乡土味,这种感觉就像这里的人一样淳朴善良。 白居易诗有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寥寥数笔,白描出的意境直戳内心。眼前况味,一时之间,一种温暖满足油然而生,这种美食的满足感和人情的温暖归宿感足可以抵御严寒。我想,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每当背井离乡的游子归来时,一家人吃着吊锅喝着酒,一种眷念便静静地升腾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而此刻的我们,正像是还乡的游子,无限的乡愁已融入这杯酒中。 走在阳山古老的石板路上,一步一步,深深浅浅,时光仿佛已经凝固,石缝里那一抹绿意盎然的苔藓见证着这里的岁月荣枯。一个人安静地站在那棵结满红色果实的千年红豆杉树下,对这片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满怀敬意。这里的山水孕育了勤劳朴实的山民,孕育了从大山走出去的优秀的学子,也孕育了山民更多的希望。我望着头顶这片天,望着从山顶飘过来的雾气又飘向远方,从山中流下来的泉水又流向山外,我的心似乎迷失在了阳山的茫茫翠色之中。我确确乎不知道究竟是哪位神祗在主宰着这片山谷,是谁使山民在此安居乐业。这里的人们在这里来而复去,在人世间来而复去,日复一日,我们的幸福何曾又大于他们的幸福。在这里,面对这片山水和生活在这里的山民,之如我们这些过客,都会油然而生一种临别踟蹰的怅然,心生一种宁把他乡当故乡的慨叹。 作者简介 心静:风韵雅集,剑胆琴心,文学艺术爱好者一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