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落杂文】 风剪云 | 从司棋撞墙想到当今的爱情苟且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司棋撞墙想到当今的爱情苟且

文:风剪云 | 版式设计:湛蓝

文学平台、文学群的盛行,为众多的文学创作者、文字爱好者和愿意发声的人写作、交流开辟了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也给一些话题的讨论提供了畅所欲言的舞台。上平台、逛群也成了我闲暇时愿意为的事情,偶尔为之的闲聊或是文字方式的交流,会让有心和善学之人从中受益,得到创新性地拓展和思想认知的提高。我不是个善聊之人但喜欢看聊,也鼓励一些有主题的闲聊讨论(但不支持胡侃),个体的学识和认知终究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学识思维总有优于他人的地方。因此,看聊的过程总能让我清楚意识到自身所学的不足,让我能结合书籍、社会、人性等可涉及的内容以有限的智慧去作一些思考联想,也期望能总结出一些自认为是的真知灼见给读者在辩识上些许有益的借鉴。

比如,最近在群聊中看到关于爱情的话题,也引起我对当今人们爱情观的思考和分析。其实,爱情,犹如每个人除出生时生命的基本功能之外的其它事物一样,也是陌生而全新的事物。人,自从胚胎形成、发育、成型至出生,都是在母亲的体液里完成的(我不确定胎教的功能)。而人出生时首先见到的是一个血红的混沌、幽暗而陌生的世界,只能以一声啼哭宣世而临,并开始从零到有,艰难地成长与认知,这个过程是苦而漫长的,漫长到伴随你的一生。在这过程中,时时刻刻怀有对美好的向往,包括对生存的渴望、生活的适应和爱情的理解与参与等。因此,出生之后人遇到的所有的物事是没有定式的,爱情更是如此,只能在生命的历程中通过一些既成的传统的说教和人性的本善去理解、感悟和辨别,达到自我修为和自愿遵从的境界。而对爱情的启蒙和认知要相对更晚一些,且绝对会伴随一生。

可能正是因为爱情没有特设的定式,我觉得现今爱情观的教育引导是个缺项,人人都有不同的感知。当然传统道德观点形成的思维,引领大多数人从相对客观、全面的方向去认同爱情,但也有一些人由于各种差异原因对此有偏激和缺失的论调,即使看上去很符合某些现代青年的口味,但绝对没有考虑到社会责任和道德修为的范畴,甚至在片面的认知下使得个人的生活作风等方面产生了许多社会乱象,影响甚至败坏整个风气。有人把爱情单纯地看成性行为,成为一种行乐的借口。有人说,爱情是荷尔蒙的产物,也有人说爱情是一段时期的情绪渲染,还有人说爱情就是个虚无的感觉,也有人觉得爱情是个自私的东西等等。当然,除了你有明显的不良欲望和目的性,其他的所有说法但从一句话来看,没有偏颇(因为没有定式),都不能说是错的反而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觉得,爱情之所以组成一个词,单纯说爱不行,单纯说情也不行。爱可以是单纯的,可以是性、是亲、是友、是社会、是万物。有了情字的组合铺垫,就是个综合社会秩序、责任、婚姻、家庭、道德伦理系统的复杂的事情,而不是单纯的情爱行为了,即使你的荷尔蒙指数达到了极顶。只有建立在上述基础上的两情相悦(当然这是最完美的了),才是真正的爱情。避开了那些综合内容的苟合,虽不能完全说是满足你身体需求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但起码是欠妥的不完美的。

当然了,情,对于本质较好的人来说,是个难以充分言说和形容的夹杂着各种复杂体验的奇妙的感觉,而对于邪恶质的人则如同吗啡瘾了,可能还会延伸出更烈的邪恶。因此,对爱情的本质必须有个理解,不能简单把男女之间的事都等同于爱情,并且爱情是有底线的。不免使我想到当前一些男女间的乱象,现在,特别是安逸宠爱的生活中长大的青年甚至少年,三天一男女朋友,月余一个同居对象,以身体欲望的刺激感受驱使放浪行为,还美其名曰“情感体验”“生活磨合”。还有一些人为了安逸的生活享受,为了满足物质和虚荣的需求,牺牲心灵意愿与肉体,以物质的给予和获得作为爱情标准来看待,而背后却又有着见不得人的行径。这些,实在是与爱情这个高洁的词汇沾不上边的,且根本入不得眼。说得轻一点是玩弄自己、玩弄他人,上点高度说是亵渎社会美德搅乱秩序的人性的扭曲和不负责。还有就是西化方式的流毒的侵蚀而忘了自身的好恶(东西方的道德观念是有较大差异的)。人性的欲念,有一些本身就是邪恶的(包括情欲,当然情欲也是爱情最重要的部分),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界的领导者,并且得以健康地繁荣和延续,就是在长期的进化中与自身邪恶的欲念斗争、克制约束,形成智慧与道德修养浸润的基因,从而有别于并高高在上地统治物界。如果没有了这种自律自约,那迟早会走向灭亡的终点。

因此,个人觉得爱情也是衡量动物界质次的标准之一。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人类是个特例,还有一些高贵的物种。之所以高贵,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对爱情(权且称作爱情)的真正坚守与维护,甚至比人类更加专注。荣成市烟墩角这个地方,每到冬季,西伯利亚上万只天鹅飞去那里聚集过冬,每个冬天或是春节后尚未转暖的日子,我都会去那里看一看它们。天鹅,也是物界中算得上高贵的群族。据专门人士长期跟踪观察与研究,天鹅是终身的一夫一妻制,在一起成长、生活的过程中,天鹅之间互相了解吸引找到相悦的伴侣,并且终其一生相伴。有了后代,在群体中有严格的家族生活圈,非常纯情和专一,如果其中一只逝失,另一只绝不会再寻觅配偶,选择孤独终老。正因为如此,天鹅才能跳出无法超越的绝美的舞蹈让人陶醉。还有另一种高贵的群族就是鸽子,研究发现,鸽子也是纯情专一的,一伴而终。养过鸽子的人都知道,鸽子长成成鸽后,必须雌雄成对饲养,如果分开养的话,是绝对养不活的,所以鸽子也是聪明且很有灵性的生物。天鹅与鸽子,绝对不会似人类的有些人借口于生活俗世等原因,而对爱情采取苟且态度,所以成了其他的鸟禽类所无法比拟的优等的群族。特殊的动物界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所以说爱情绝不是单纯的情爱,而是建立在道德、秩序和信念基础上的复杂的范畴,一种需要共同向往的高洁的美好,绝不是可以苟且而为之事。

自古以来,对爱情的传颂和宣扬,总是在纯洁、真挚、专一的方向上引导,这应该是数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总结的最优结果。许多文学作品中,对爱情的宣扬也是重要部分。

千古名篇《红楼梦》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其中对爱情坚守的宣扬也不遗余力。贾府二小姐贾迎春的首席丫鬟司棋,便是个烈性的对爱情幸福有着向往的代表人物。《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写到司棋在大观园中私会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表弟潘又安,从书上的描写看,大有西厢记中成就好事私订终身之风。其大胆无视大观园的清规戒律和有悖封建礼教的行为用今人的眼光来看是不得不佩服的,即使写在那时,也不能不说是内心的一种美好向往。然而那个潘又安也不是个磊落之人,被鸳鸯撞破之后,连夜吓得丢下她逃走了。她于是大病了一场。后来鸳鸯发誓不告密并温柔劝慰,司棋才慢慢好了起来。司棋的光彩在抄检大观园时方才显露。突然的搜查,她和恋人之间的定情之物与书信都公之于众。先前被鸳鸯撞见吓得发抖的司棋此时反倒一脸的无愧和平静。可以说完全是爱情仗的胆。第九十一回中,潘又安回来了,书中写那人道:“自从司棋出去,终日啼哭。忽然那一日,他表弟来了……司棋说:一个女人嫁一个男人。我一时失脚,上了他的当,我就是他的人了,决不肯再跟着别人的。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逃了呢?就是他一辈子不来,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妈要给我配人,我原拼着一死。今儿他来了,妈问他怎么样。要是他不改心,我在妈跟前磕了头,只当是我死了,他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就是讨饭吃也是愿意的。他妈气得了不得,便哭着骂着说:你是我的女儿,我偏不给他,你敢怎么着?哪知道司棋这东西糊涂,便一头撞在墙上,把脑袋撞破,鲜血流出,竟碰死了。”司棋的性格气质在这里变得光彩四溢,虽然没有才子佳人的卿卿我我,但这是她掷地有声的爱情宣言。她明确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自己的所需所求、自己的所思所想。与自己的表弟潘又安爱上不说,还互通款曲,情书往来,私会大观园,当她母亲表示绝不成全这桩恋情时,她便以死表达自己的意志,绝不肯唯唯诺诺地活着。在整个大观园中,只有司棋,将爱情进行到底,让火热的青春绽放在大观园,只有司棋真正领略了爱情的美好与甜蜜,虽然潘又安逃走让她伤心,但毕竟还是等回了他,并且为她殉了情。如果司棋死时知道潘又安为她殉情的话,她肯定是带着幸福的笑容离开人世的。

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相传发生在河南汝南马乡镇,梁祝于求学途中相识,后来同到红罗山书院读书并产生爱情留下经典的十八相送。经师母的指点,后来山伯带着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祝家将英台许配马文才,英台得知山伯死讯,执意让马家迎亲队伍绕道山伯坟地,英台下轿祭拜,悲愤过度而死,后葬于山伯墓东侧。又传,英台祭拜时山伯墓遭雷劈裂开,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飞。故事虽然凄美些,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确实让人为之动容。

因此,爱情绝不是简单的情感、愿望、欲望,它有复杂的伦理关系,承诺关系,更不是简单的以性爱为目的的苟且行为,有着关系道德、伦理、社会和责任等内容的至高无上的境界。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依恋、情感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虽然有跨文化的差异,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但真正的爱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即使是在世俗的层面,佛陀也承认情感的。对于外力的影响(就是前面我所说的一些人托辞的借口),我认为成熟的人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去权衡,但不可以屈服,因为很多事情因为爱情的主体的执着,一起就能予以克服。假如因为付出多少来衡量爱情的深度,多半是不真的,以对方的付出来决定自己的付出就是一种绝对俗世的交易。长久的爱情,更不能以之初的激情来打分,即使再美的风景,久而久之也会有视觉和审美的疲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总是看远方的风景独好的原因,如果这种感觉出现,只不过是熟视无睹或者忽略了身边风景的存在罢了。

当然,对于司棋、梁祝的爱情,虽然凄美而决绝,但我不完全赞同,因为其中的综合因素他们没能够做到用心去权衡,没能很好地化解与克服,达到兼顾美好而折中的目的。但比起现今有些打着爱情旗号的不负责任的苟且行为,还是要高出很多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并不是我赞同的情感态度,但如果你是因爱走入了婚姻家庭的,若双方懂得经营婚姻,这样的爱情是丝毫不会因为升华为亲情而淡化和消失的。何况,即使没有很深的爱而组建的婚姻,也会在日久的磨合中转化成相濡以沫的爱情!

作者简介

风剪云,本名周卫东,江苏靖江人氏,客居山东青岛。闲暇时喜欢读书写字,无笔尖生花之才,染墨仅以心绪为端,年华如逝水而记忆长存,但求他日,一壶酒一盏茶,捧半寸斜阳品今生所历,足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