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书评 | 青莲 | 教育,是以爱树人的长行旅途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教育,是以爱树人的长行旅途

                       ——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作者 | 青莲   编辑 | 湛蓝

这个寒假,儿子所在的班级开展亲子共读,他回来便兴冲冲征询我的意见,我在六角图书书系里选择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他欣然应允。

于是,好多个静寂的夜晚,融融的灯光里,便一心和儿子在真挚而朴素的文字里穿行。

《爱的教育》以一种平实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温馨而唯美的世界: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篇篇章章,无不在诉说一种高尚纯挚的人性之爱……默默沉浸于无数平凡而温暖的细节,不禁潸然。

尽管时空久远生死相隔,但灵魂借文字穿越时空,在阅读中得以复活。

为师之心

作为一位教师,对于师生之情的感受真的是太深刻了。不论是失去爱子的校长先生,还是“我”的新先生,过去的女先生、弟弟的女先生、父亲的老先生、声音如狮子却不责罚人的考谛先生,都是那么真诚善良、充满仁爱。那些孩子和先生之间彼此关怀和眷恋的细节,总是让我泪光闪闪。感动之中也融满欣慰,我的许多教育观念和行为在这些细节里得到了认证和鼓励。

记得每次考试过后,总有电话飞来:“桑老师,孩子考的不好,怕是拖你后腿了吧。”一字字,一句句,让人觉得真诚而酸楚。教育环境中随处可见八个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渐近的过程,培养人才也应是长久之计。我真的不愿把这个孩子与那个孩子相比,只想把孩子的今天与昨天相比,希望看着孩子们心灵和身体一起,如同自己预期的那样一天天长高。不愿意用冷漠的挖苦、厉声的呵斥,在孩子遇挫的心灵上下霜,我只想递出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头,用自己掌心的温度点亮他们心中灿烂的阳光。我不愿意把孩子们当做自己赚取荣誉的道具,引领他们顺利迈进人生才是我为师真正的心愿。每每此时,我总是展颜一笑说:“没关系,桑老师的后腿不怕拖。”

做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我对孩子成长的首要愿望。有时调皮,有时懂事,热爱玩耍,身体健康,逐渐自律,这些都是正常。分数,的确可以考量出部分能力,但孩子是学生也是人,需要健全的心智,需要走出户外,见天见地,需要与伙伴、植物、动物相处,在观察与互动中体验宇宙自然的新奇和生命翻新的喜悦。

也因此而常常扪心慎思,教育,该是一场权宜,还是一生长途?

窃喜与亚米契斯给出的答案似乎不谋而合。

为母之情

作为一位母亲,我也非常敏感于这样一些句子:“父亲叫我以休假日招待朋友来家或去访问他们,使彼此更加亲密”,“昨日与华梯尼及华梯尼的父亲,同在利华利街方面散步”,“‘小石匠’到家里来访过我们了”,“我到他家里,一看到他的图书室就羡慕起来”, “(父亲)许可我践泼来可西父亲的约,同作乡野远足”……这样的句子在安利柯的日记中还有很多,这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极为平常而自然的事情,却无意间触动我心底的感伤。

自该书的诞生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准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交通何其便利,讯息何其发达,互联网何其繁荣,然而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内心的幸福指数却在逐日降低,心灵的距离在不断疏远,尤其是孩子。他们和父母亲的交流越来越少,日记是设了密码的,空间访问是需要权限的,朋友也是自己独立王国里的军事机密……他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排得满满的,小小年纪,便拿到了各种级别很高的考级证书、各种大赛的荣誉证书……不可否认,孩子们的各种专业技能的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少了,和父母谈天散步的机会少了,像安利柯那样和朋友彼此走动增进友谊的机会少了,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狭窄,情感越来越淡漠,想象也越来越失神了。很多家长一味忙于工作、兼职、赚钱,对孩子关心的具体体现往往是“考试了吗?考多少分?”难能安静的坐下来,与孩子平静交心,已少有孩子能像安利柯那样读到父母亲意味深长的书信,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接受父母关于感恩、敬师、仁爱之类的教育,这些最人文最动情的生命铺垫常常被教育的功利性和生活的快节奏给冲淡了!

《爱的教育》让孩子们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也让成人想起了往昔;阅读的人就像是沿着漫长的时光隧道,进行了一次心的旅程——或者说爱的旅程。作为一个母亲,在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世风中,得有这样的静夜陪孩子共读这样的书与字,人与事,就如同暮色苍茫山道弯绕之时,看见有微微的光,远远地,照过来,多好,多幸运。

一直把自己的孩子当正常儿童看待。为人父母,欣赏孩子的美好是一种天赋,可接纳孩子的普通、退步、错误却往往是一种难度。把孩子的成长看成一道只能通往成功的云梯,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哀。孩子不是一支对靶的箭,到世上不必只瞄准繁春,热的凉的寒的来了,也该承受不拒,作为一个人的四季才会饱满、完整、健全。

为人之爱

作为生命的个体,我感动于孩子们深挚笃厚的友情、对爱的担当和对生命价值的积极追求。日记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或家庭贫困,或身患残疾,或浴于幸福……出身不等,性格迥异,然而他们心中却拥有着共同的情感:对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真挚的情。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坦诚相对,平等互爱,悲欢互染,彼此紧握。他们心怀纯挚,牵手走过欢乐和困苦,也如同一群圣洁的天使、一股澈洌的清流,赫然穿越我的心田,让我的灵魂为之震撼!

这一切并不仅仅体现了孩子们接受的爱的教育,更有孩子们的爱与进取对成人的感化和校正。作品通过安利柯的生活,观照的不仅止于温暖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更有高尚的民族情结、乡国之恋,这一切构成了安利柯真实而圆融的生活,平凡又伟大,质朴又细腻,蕴藉又鲜明,又是那么彼此联络、浑然一体,自然和谐!

庆幸遇见,虽恨之甚晚。

我多么需要这样一本书。

有了它,我的这间房变得格外的人性、温暖;有了它,我更清楚的知道,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像安利柯这样温煦和善,谦恭有礼,勇敢有担当,宽阔而疏朗的翩翩少年,而不是考试的机器;有了它,会时时提醒我,摒弃偏狭,把灵魂放在高处,用真诚、平等、仁爱、博大的情怀去爱——爱亲人,爱孩子,爱朋友,爱整个人类!

读罢《爱的教育》,轻轻掩卷,想起几年前,读到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的一句话:“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越大。”我想把这个句子进行一下篡改:“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教育,不在分数。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分数,记得越清楚,分数越高。”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亚米契斯这部以爱树人的跨越国界和时代的教育日记,与今日社会中那些急功近利的短视教育,哪一种,使人精神飞升?哪一种,使人伏地为奴?

不言自见。

想想吧,一个人,一个民族,穿行于重重的教育坎途,理想的彼岸,究竟在何处?

路漫漫,那将是一个以爱树人的长行旅途。

编后语

您有新书,请您分享给我们。

我始终相信,内修,始终需要安静阅读安静思索来积累和沉淀,阅读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

您有新书,欢迎您写书评推介给我们,倡导阅读,从我们开始做起。

作者简介

青莲:教书人,喜欢写字。安静生活,隐秘生长。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排版:绿腰  强哥   ETA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一池萍安  一心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米米   从前慢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