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峰专栏】柳依依 | 高山仙境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柳依依

排版设计:无兮

图源:柳依依

高山仙境

“手上拿着苞米果,脚下烤着霸王火,嘴上吃着暖吊锅,除了皇帝就是我”。这是我县作者高振永先生在写阳山传说时归纳的一首顺口溜,也是对阳山人神仙般生活的写照。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爱打抱不平的汉子,在路上遇见一邻村恶霸的儿子正欲对一无家可归的讨饭女子施暴,此人狠狠揍了恶人一顿并打瞎了他一只眼,这下闯了大祸。为逃避恶霸追杀,带着全家老小改名换姓,逃亡到没有人烟的山里。这里毛竹丛生,野果丰硕,很多荒山野地,可以种植玉米蔬菜,还可打猎,于是搭建草棚住了下来。从此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因朝东向阳取名“阳山”,阳山便由此得名。

阳山座落在横峰县山黄东偏北处,米头尖东南麓的山区地带,隶属新篁办事处山黄场管辖。共有村民八十多户,二百余人。地处上饶、德兴、横峰三县交界处。在阳山最高山峰的米头尖东面有个龙须街山顶,为德兴的饶二镇横港林场,上饶的华坛山镇刘家分场,横峰的山黄林场阳山分场的分界处。故有一脚踩三县的说法。

阳山地势高险,交通不便。村民们靠砍伐树木和毛竹生活,每到伐木季节翻山越岭到三十几里外的篁村和葛源木材收购站去出售,换回所需物品。除了换回的物品外主要粮食便是玉米。

早闻阳山自然风光独特、险峻,吊锅奇特、味美,却一直没有机会前往观光和品尝。一星期前有朋友相邀,我们几个人日盼夜盼,终于等到这一天。

清晨,天空时断时续地下着蒙蒙细雨,顾不上天气的潮湿,我们依然兴致勃勃驱车前往。

车子驶过石桥,坡度越来越陡,远处山间云雾缠绕,似袅袅炊烟升起,望不到山顶。我问萍姐是不是快到了,萍姐说还早呢,这才刚开始上坡。李总开始放慢车速,雾气袭来,视线有些模糊,我提醒他开车灯,刚刚才看到远处云雾,不觉已绕在眼前。尽管路况好,但山路弯曲狭窄,右边靠山,左边悬崖。就这样行驶在云雾中,虽已近午时,却如傍晚般天黑看不清几米远,分不清是云还是雾,车子仿佛在云间行驶,恐高的我随着坡度的陡增,脚有些发软,手拽紧扶手不敢松懈。到最高峰时一个急转弯处,车身已出道,坐在副驾驶室的我吓得闭上双眼,以为定会落下悬崖,原来车身出去,车轮在路上。拐回正路,见李总额头冒汗,可见他也一直紧张着。终于到达最高处平坦路上。赶紧下车休息放松。一股寒气夹杂着湿气扑面而来,没到严寒时节,却觉刺骨。我们一行八人抢占山石站稳。毛总幽默地说:“怎么这么巧,我们八人恰如‘八仙过海’一般到此一游”。随即各自将自己封起八仙称谓来。看着脚下的滚滚云烟,似腾云驾雾般。大家忙掏出手机拍下这云山雾海般的仙境。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山顶,萍姐说山下就是阳山了。果然远处忽隐忽现几栋蓝色瓦片建筑,印证了唐朝诗人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境界。

来到农户家,接待我们的大婶早已将热气腾腾的饭菜备好,只见一铁锅摆在餐桌正中,锅内冒着热气。大婶向我们介绍:“这就是我们阳山的特色菜——吊锅。相传我们祖先,尤其冬季雪天,无法出门,村民们架起柴堆烧火取暖,肚子饿了就用三根木棍架在火堆上,把铁锅吊起,锅内放入野味,蔬菜,玉米,笋干等,边吃边聊。从此吊锅相传至今,只是现在改为炭火加热。”“哇!”看着五色飘香的美食,我们几个女生兴奋地惊叫起来,拿着手机对着冒气的吊锅狂拍一阵。原来锅内有十几种原料,品种不一,荤素搭配,层层摆放都是有讲究的。事先将各类菜肴烧好,然后按顺序摆放锅内,基本以本地自产原材料组成:咸排骨垫底,其次将不易煮烂的芋头、萝卜 、豆腐、冬笋、魔芋豆腐、腐竹、红薯果、油豆腐等依次排放,青菜类放最上面,再铺上自制辣椒油、红辣椒和大蒜叶,红绿搭配,色美又入味。顾不及相邀,一个个先行下筷,品尝美味,不一会,身上感觉热乎起来。如此佳肴,不能不喝酒,萍姐给男士们斟上本地自酿的杨梅酒,平日不喝酒的居然也小酌起来。

饭后我们绕村庄走了走,很多房子都空着无人居住,只留下几户老人守候着这一方仙地。解放前阳山因地势险要,出门不便,山里人很难与外界接触,又无私塾,不识字,条件好点的家庭就学要到十里外的上饶县沙洲村读私塾。

解放后办起了学校,村里的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学校读书。自此阳山人打开了智慧之门。村民有了文化,交通便利了,大部分后生都外出创业做了老板,还有的在县直机关担任了领导,光国家干部就有近十人。逢年过节时便回来与老人团聚。

改革开放后阳山又被纳为国营林场阳山分场,村民们变为林场职工,女的到50周岁,男的到60周岁便能领取一定的养老金。

2008年阳山被建成了新农村,交通、水电、房子等政府都进行了统一规划和修复。成了游客们旅游避暑的圣地。

阳山人对传统文化颇为讲究,他们有句俗语:常年在外人员清明不回家——失祖(忘了祖先);过年不回家——跌鼓(失了脸面)。因此在外工作和打工的阳山人每逢清明和春节都要回来相聚。在大厅吃着吊锅里的佳肴、喝着自酿的玉米酒、品尝自产的南瓜籽,糖玉米,板栗子,欢聚一起,谈笑在外创业的酸甜苦辣。

沿着山路台阶,我们来到一颗千年红豆杉树下,旁边一颗千年樟树相伴,抬头仰望,两颗树相交直入云霄,正值红豆成熟季节,绿色中掺杂着颗颗红豆,似点点红星,悬空挂着。我们奇怪这红豆如何采摘。萍姐说当地的老百姓自然有办法的。采摘下来浸酒,喝了延年益寿。

阳山盛产的抗癌野生类食物很多,其中野生水果有:猕猴桃、山毛渣、毛栗子;野生食物有:高山茶叶、野葛、野菜、各种野生菌菇、黄花菜;野生药物有:金线吊葫芦、红藤根、金银花、绣花针等很多不知名的野类植物, 因此阳山人大都长寿。

我们被阳山丰富的野生食物所馋,为阳山人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而醉,为阳山村民朴实优良的传统文化而赞。 高山仙境中的阳山让人向往,让人留恋!在返回的途中我们依然穿行在云雾中,嘴里哼着那首歌谣:“嘴上吃着暖吊锅,除了皇帝就是我”。

作者简介

柳依依,女,原名黄柳云,以朴实的文字记录真挚的感情,在闹市中求宁静,在世俗中寻自我,追求 随心,快乐,简单的生活。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