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尘散文 | 许道连 | 暖冬:2016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暖冬:2016

文 | 许道连

编辑 | 湛蓝

        时光在指缝间流淌,季节在岁月里更迭。不知不觉中,2016年的冬走近了尾声。今年的冬暖于往年,除了小雪节令当天落了场雪,很难找到冬的痕迹。

        这不免使我感到欣喜。因为我喜欢暖冬,也许是对孩提时的寒冬印象太深了吧。那时的冬,北风凛冽,白雪皑皑,街巷中的草屋房檐下,挂着长短不一的冰凌。年少不失贪玩天性的我,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河面溜冰;也爱在旷野雪地中,感受脚踏雪橇手持撑杆滑行的乐趣;更为手掷雪团追逐嬉闹打雪仗乐此不疲。而旧棉衣难以抵挡严冬的寒冷,以至于冬日一到,我的手脚就皲裂、红肿形成冻疮,痛痒难忍,苦不堪言。直到进入青年,随着生活的好转,手脚的冻疮才得以治愈。也许是那段童年的记忆太过于铭心刻骨,所以我很不喜欢寒冷的冬天。更因数九隆冬,地冻天寒,景致萧条了许多,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我向往暖冬的另一种缘故。

        感受暖冬,却是别有韵味,另有情调的。当你坐在小院之中,阳光洒在身上,那种暖流漫过全身的感觉,会让你醉在那半睡半醒的舒畅中;当你迈出家门,路边树木的叶片颜色变深,成为墨绿,常青树却依然的苍翠;当你走向郊外,人家小院的腊梅也已绽放着鵝黄的花瓣。田里的麦苗更是绿油油一片。大自然呈现给人们一幅美丽的暖冬画卷,无不使你感到愜意,令人神怡。

        我喜欢这暖冬的味道,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难以理解一些文人墨客钟情于寒冬。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念一场雪,盼一季凛冽寒冷的冬?并为之作诗赋词。看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唯有“雪尽南坡雁北飞,草根春意胜春晖。”赋有暖意。现在想来,也许这就是诗人们特有的一种心境吧。

       这个冬天是温和的,它不仅有着冬独有的静美,更有经历了春花秋实之后的丰盈之美。人生如四季,在春去秋来中走进了冬季,也将走过一年。这一年,我结束了退居二线后主持农村局工作的时光,少了些劳神和奔波,有了更多的时间静心回味人生,也有了闲情怡致去感受生活。

      在这个祥和温暖的冬天,儿女们已见成熟练达,双双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这使我感到欣慰;女儿继任新一届县政协委员,还被评为“农商行最美行员”,更使我高兴。外孙子在姗姗学步中,迎来了周年生日。斯情斯景,其乐融融,增添了我衷爱暖冬的情愫。

        这个冬天,又是我发表习作收获颇丰的季节。先后收到本埠的、外地的样刊、样报,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和快乐。一年中勤于笔耕,发表作品,见诸《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映山红》《桐城文学》《涅水》《家乡》《江淮旅游》《旅游散文》《城市快报》《东海日报》《潮州日报》《西部散文选刊》等报刊。同时,在《作家平台》《一线作家》《时花文学》《同步悦读》《文学微刊》《散文作家》《百木春深》《香落尘外》《轻风凝露》《艺术荟萃》等微刊上发表大量作品。其中两篇散文,一篇获《香落尘外》赠送旅游景区门票和精美的笔记本,而另一篇则有《百木春深》发起读者投票,评为“2016年度最佳原创作品”一等奖。此外,部分文稿还入书《当代散文百家》。在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多篇参赛作品荣获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被纳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更值得庆贺的是,这个冬季我还收到了一份厚礼——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协会,成为省作协的一员。

       这个冬天是温暖祥和的,这份暖意不仅来自阳光,也来自人性的光芒,人间的温情。我的写作水平能够提升,得益于良师益友们的赐教和鼓励。这其中就有安徽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点拨教学研究中心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为我的《窗前的泡桐树》撰写——《卑微者的礼赞 》。而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则对《秋兰花开》给予这样的点评:“《秋兰花开》给人以文思泉涌、知识丰厚之感。由花想到古人诗作,顺带上现代微信微友反响,再引经据典查辞,交织个人真切感受,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实属触景生情之典型散文。”合工大出版社副社长多次赠书于我。《未名文学》《漫流河》《娥眉州》等杂志主编们不定期惠寄杂志,这些对我的写作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个暖冬季节里,我还应邀为全县有奖征文进行评选,参与《美文、美图-----精彩霍邱》一书的策划和组稿。这使我真切地体味到冬的丰盈和人生的充实。

        斗转星移,时光赐我一个温馨的暖冬,却又将在我不舍的目光里,与我轻轻挥别。春节的脚步近了,院子里,一盆栽的迎春花最先听到了春天的召唤,纤细的枝条和繁茂的叶子缠绕着,盘旋着,沐浴着暮冬的暖阳,在素净无息中,悄悄地孕育着又一个繁华的春天。

作者简介

许道连, 安徽省作协会员,政府津贴获得者。组织编辑出版有《霍邱风情》。散文和随笔发表于报刊和网络。 其中《漫话姜家湖》和《异乡同源话松滋》分获中国作协《文艺报》社和中国作协《中国作家》杂志二等奖。在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多篇参赛作品荣获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被纳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