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 心绪散落不堪拾 作者:李梦莹 | 编辑:强哥 清晨出门,看到地上的积雪,瞬间觉得寒意更烈了几分。 走在路上,路旁披着银装的松树让我脑海中猛然蹦出一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不禁感叹:深冬就这么来了啊!那激情洋溢的盛夏和悲喜交加的金秋,终究是无迹可寻了啊! 刚刚结束的考研带走了我内心长久以来的安稳。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心里却慌乱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也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也许,出去走走是最好的排解。 我走上街头,去不远处的一个店里给助听器做保养。 我慢悠悠地走着,看着路上人来人往车马如流,听着无法抗拒的喧嚣之音,居然一扫往日的烦躁,反感到一种极致的真实。 我笑自己:是脱离这个世界太久了吗?考研考得不问世事,到头来竟忘却人间烟火了吗? 回来的路上,阳光微漾。 我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 过去的大半年里,每次出门都是来去匆匆,今日难得从容,自然要好生珍惜。 从外面回来,顺路去自习室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课本。北师大的参考书目真多啊,我一本本拿起来翻,也不知道在翻什么。看到自己在书上勾画的痕迹,心头漫过一阵隐约的忧伤。就这样,我把每一本书都拿出来翻看,然后放下,码齐。到最后,我看着那一摞摞书本,恍如一梦。 刚刚在街上产生的的真实之感,刹那间被一摞有质感的书轰炸得荡然无存。 是啊,这一切太不真实了。 太不真实了。 两天前,我还坐在考场上答题。那时的我脑里空空,觉得一年多的准备什么痕迹都没留下。即使什么都不会,也还是豪气冲天地安慰自己:“有志者,事竟成。”我坐在考场里等待着发卷,那等待的心情是淡然的、欢畅的。从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的大脑就飞速运转。开始答题的铃声响起时,我的手指仿佛施了魔法一般,奋笔疾书,一页又一页。平日里可是写上一会就会胳膊酸痛手腕疲软的啊,那两天却不觉得,甚至洋洋洒洒写了十二页,最后交卷的时候还觉得写得不够尽兴。 那是生平第一次在考场上产生意犹未尽之感。 时光再往前点,是什么光景呢? 一周前,我还坐在这个位子,读书、背书,也在这个位子发呆、为即将来临的考试而惊慌。我在桌上摊开政治资料和英语作文,背啊写啊。我知道考前的时间是宝贵的,一刻值千金。而我自己的脑子却不听使唤了,注意力完全不在书本上。我的灵魂仿佛飞到了九霄云外。越是着急越是难以集中精力,于是,数九寒天里,我心寒胜天寒。那时候,我忐忑,我迷乱,我甚至质疑自己。我问学姐该怎么办,学姐说不要紧张,她考前也什么都不会。我笑。我是真的觉得什么都不会啊。甚至,我还能看到这一路走来我放浪的行迹。我对待考研,远远没有应有的庄严和肃穆。这种时候,我也会迎着阳光闭上眼睛,问自己:真的做好准备了吗?不论结果如何都可以坦然面对吗? 时间再往前点,我的桌子上贴着一首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有些路注定是寂寞的,像鲁迅那样伟大的战士走得久了,都不免荷戟彷徨,我亦难逃此“劫”吧。这首诗曾经陪伴学长走过两年的考研之路。当我把它刻进我的脑海,我就知道,他走过的路,他经历过的欢喜和忧伤,我也将一点不落地经历。有时候疲了看到这首诗,就会回想起学长给我打电话时“呕心沥血”的教诲。这个一米八五的山东汉子,声音那么好听,那么温暖,在我疲累至极时给了我前行的力量。我没见过他,只知他是一个名字里都会闪光的人。所以我相信,他一定有一双含笑的眼睛,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光芒璀璨。 时间再向前点吧,对于九,十月份,我首先回想起的一定是阳光。上午十点,阳光准时来到我的桌上,仿佛赴一场神圣的邀约。金色的光泽性感迷人,让我坚信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念头——音乐、诗歌、绘画、舞蹈,一切艺术都从那束光线里受孕、脱胎、成长。这是阳光带给我的震撼,它可能是真理,也可能是谬论。我记得阳光打到脸上的感觉,暖暖的,柔柔的。有时候阳光刺眼,让我不由得闭起眼睛,幻想着,幻想着用文字搭建一座属于我自己的城池,安放此生欢喜悲伤,它不惧风雨,固若金汤;渴望着,渴望着能够抵达我期待的圣堂,在那里将羽翼淬火,飞跃高山海洋聆听花开的声音。很多时候,我就那样痴痴地迷醉在一个金色的梦幻世界里。我的书本也会染上太阳的光辉,散发出迷人的光芒。那些个上午我抚着书本,好像都能感到阳光在文字上起舞的声音。阳光是它们的装饰,所以它们不再是单薄的文字的堆砌——它们是诗。每一个字眼都变得欢快而嘹亮,汇成一曲激动人心的歌谣。它们的鼓点和我的心跳同频,在我心里引起强烈的共振。那些闪烁着金色光辉的字啊,就这么褪去了我眼睛里的疲惫和骨子里的倦意,让我的血液再次奔腾流淌,浩浩汤汤。每当那样的时刻来临,我都有一种将成大事、名垂青史的自豪感。每当那时,我身体每一个细胞里的不安分因子都被激活,它们叽叽喳喳,让我坐卧难安。 而今,我又来了。可我不再慌慌张张放下书包就开始背书,不再匆匆忙忙拿出一张白纸就开始模拟答题。甚至,我熟悉又陌生的和我一个教室的小伙伴们,他们都不在这里了。在我心里,他们都是最守时最刻苦的啊!怎么今天,他们都迟到了呢? 是我在自欺欺人了。 一场战斗已经结束,曾经的战士卸下了盔甲,自然再无凭吊战场的理由。所以我来,只能是捡拾记忆的吧。 我的记忆,关于考研的记忆,都是什么呢? 是每天清晨出门时候的精神饱满,是中午和舍友去食堂的路上相依相偎的亲密,是晚自习时教室里的宁静和温馨,是晚上十点二十那个神秘的时刻准时响起的铃声,是我们结束一天的战斗后拥在楼道里一起向外走去的叽叽喳喳的欢喜,是路遇同一个自习室的同学点头微笑的刹那欣喜,是大家去同一个楼道背书的“偶遇”,是那个教室后座的男孩子清冷的眉眼,是第一桌那个女孩子缱绻的长发…… 诸如此类的小小记忆在我脑海中潮水般涌来。它们昭示着过去的时代,昭示着一种无可否认的真实。它们此刻都在向我呼喊:这才是这个教室应该有的样子! 我的落寞又加深了几分。 以前总以为,挺过了考研的“不堪吟苦寂寥时”,迎来的会是“无穷红艳烟波里”。然而我错了。考研的时代才是“无穷红艳烟波里”啊!那些时光、那些人,那么丰盈,那么明媚,那么引人爱、引人怜。 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我再次固执地问自己:考研就这么结束了吗?就这么结束了吗? 以前,在日复一日的背诵、抄写中感到乏味的我无数次盼望着今天的来临。此刻,终于梦想成真,可我为什么会手足无措呢? 这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就像一场恋爱猛然中断,意中人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不辞而别。你醒来,一个人看着满室阳光,无语,也无泪。只觉得两手空空,前尘如梦。 我握着自己写的一本本笔记,看着散落一旁的一页页写满了答案的白纸,悲从中来。 鬼使神差地,我拿出了日记本。 “你年少掌心的梦话,依然紧握着吗?” 鬼使神差地,我写下这句话。 去年此时,我第一次使用这个日记本的时候,就在扉页上写了这句话,以此提醒自己勿忘初心,也是为即将来临的考研生涯鼓气。 而今一年过去,我在本子上留下的痕迹少得可怜。准备考研的日子里,我每日埋没在题海书山,穿梭于宿舍教室,一度冷落了我心爱的图书馆和日记本。许久不曾动笔的我再次握笔,竟然感到一种生疏,一种令我惧怕又不得不面对的生疏。心中万语千言,拿起笔,仍然找不到疏泄的径口。你有没有那样的感觉?好似胸中堵得慌,想张口呐喊,才发现已经失了声。 这对于一个想要执笔取暖、煮字疗饥的人来说,是多么难堪和绝望啊。 这样的结果我早就料到了。 我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可此时此刻,我还是惶惶然,不知所措,无限悲凄。 太久不写字,以至于一时找不到写字的感觉了,这是无比正常的一件事。 还记得考研伊始,我信誓旦旦地对锦瑞说:我会坚持写字,哪怕考研期间也不会荒废。 锦瑞说:你专心考研就是,没那么多时间。 不曾想,他一语成谶。 从九月份开始,我就不停地读书,背书,做笔记,刷题。这样无休止的循环令我疲惫,也令我惊疑。我整装出发就是为了靠近文字,可为什么靠近文字的过程却不再有文字的参与?这样的拼搏是否与我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也曾经问自己:这究竟是靠近还是背离? 所幸今日,一切都过去了。再去思考这些已经没有多少意义。我是一个在他乡浪荡太久的游子,凭着一腔热血单枪匹马走江湖是我做过最任性最骄傲的事。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我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思考、沉淀,慢慢寻回那股潜隐的生命之流。写着写着,突然发现,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握笔而歌的我,仿佛看到了一束光,朦胧隐约又不可抗拒。我想,即使这一刻我还在瀚海中沉沦、泅渡、挣扎,但总有那么一天,那束光,会带我到达彼岸。 到那时,一切才归于圆满。 是的,我坚信。 “你年少掌心的梦话,依然紧握着吗?” 我默念,而后摊开手掌,看到手里什么都没有,却又觉得有什么东西熠熠生辉。 既然不能永远做梦,那就做一个绘梦人。心绪落不堪拾,所幸三千红尘,总有文字可栖身。 作者简介 冰清,原名李梦莹,亦初晨。90后女子,居保定。喜欢爱,喜欢温暖,钟情文字,习小说、散文,师从青年作家夏梓言。 抒发真挚情感,挖掘灵魂壮美。作品散见《散文选刊》《楚风》《东坡文艺》。 鲁迅文学院是她前进的动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她学习的圣地。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强哥 ETA 审稿编辑: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林一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