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走进三潭 作者:段绍东(彝族)|编辑:强哥 九月是安静的,在这个季节里可以静下心来品味生活的每一段,也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尽情地品尝每一份收获的喜悦。久闻云南大姚有个三潭瀑布尤为壮观,我早想身临其境,探个究竟。周末,我便和几位好友驱车一同前往。 秋季的天空蓝得醉人,出发不久却阴雨绵绵,莫名多了些忧郁和担心。车过中屯,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雨水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隔窗而望,雨被加了漓镜,迷漫一片。车在穿行,走碎了雨。雨刮器一堆一堆地刮落雨的尸体。雾像爱情一样,在山峰的心上游戏,生出种种美丽的变幻。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到达前场,虽然雨过天晴,但路旁沟里的洪水还在奔涌,路上的积水不时被车轮碾得粉碎,溅起的水珠似一朵朵盛开的小花不时在眼前闪烁。走进大姚,一场秋雨洗尽天宇尘埃,草木愈加翠绿,荷花更是娇艳欲滴,途中灰暗的心情豁然开朗。在县城吃过午饭,我们便直奔三潭。 三潭瀑布发源于蜻蛉河。悠悠蜻蛉河过平坝,穿峡谷,来到大姚县赵家店的双沟陡壁上便飞流直下,总落差达405米,形成了壮丽的飞瀑奇观。三潭瀑布又名双沟瀑布,系大姚古八景之一。 驱车40多分钟,我们首先沿南永公路来到了三潭瀑布正前方的观景台,一睹壮丽的飞瀑奇观。只见那湍急的河水气势磅礴飞泻在山谷间,扭动着腰肢,悬于一线。山与水、高与深、崖与瀑、静与动被时空定格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大诗人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著名诗句一下就浮现在我眼前。为了探其究竟,我们又沿路返回,走向三潭瀑布上端。值得一提的是,从入口处到蜻蛉河边的这一山冈,是中科院的昆虫试验基地,漫山遍野到处是人工种植、嫁接的橄榄树,各种叫不出名的昆虫应有尽有,令人称奇。顺游道而下,沿途橄榄树风姿绰约招引着八方来客,善未成熟的橄榄果挂满枝头,在微风中频频点头致意。走入橄榄林,恍如进入空灵境界,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幻异感。过了吊桥,顺 “之”字形游路而下,就可到达瀑布的上游。再往谷底行走,骤间水声大作。原来在我们到来的头一天,这里下了场大雨,河水猛涨,山洪暴发,洪水如蚊龙翻腾,汹涌直下,如巨雷轰鸣,令人惊心动魄。远远看见三潭,双腿似乎平添了许多气力。到达河底,只见河面时宽时窄,河两岸的各种野花,贪婪地享受着阳光,尽情地开放,这种开放从初春一直到深秋。 蜻蛉河在这里蓄势,形成了多级小瀑布,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水花飞溅,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河水被梯田似的河坎阻挡,荡起了层层波浪。沿着河边的小路,我们一行互相照应着,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瀑布口。这里没有安全警示,也没有安全护栏,我们只敢攀着树枝伸长脖子往瀑布直泻的下方看一看。这一看还有点心惊胆战,只见两岸均为悬崖,险岩峭立,怪石嶙峋。其惊险之状岌岌可危。尤其是那隆隆的水流撞击声似千军万马,在心灵上一踏而过,又似爱的呼唤,或憧憬的翻腾……纵观三潭景观,非仅瀑布,绝壁峭崖,如刀削斧劈,巍峨险峻;奇花异草,猴群珍禽,隐匿深山。加之蜻蛉河下游的河谷时窄时宽,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山重水复;河流时而涓细,时而汹涌澎湃,拍岸击石,蜿蜒向东,险象环生。两边如嶂如屏的石壁,如狮如人的石峰,如笋如柱的石钟乳,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风景群。据说在冬春季节,没有洪水,清澈的河流在3个台面形成断裂,向“三潭”倾泻而去,如银练垂空的瀑布,飘洒而下,会激起无数如碧玉般的水珠,瀑底深潭的粼粼碧波,使清澈见底的深潭像宝镜一样倒映出两边的青山。可惜,这样的美景只有到冬季再去品味。 途中我看到了一位摄影爱好者,身背“长抢短炮”很执着地依偎在两棵大树中间,全神贯注地调试着焦距,按动着快门,生怕遗漏了某个三潭瀑布的美景而终身遗憾似的,一动不动。听到说话声,他才看了我们一眼。等他走后,我也照着他的样子抓拍了几个镜头。这镜头不仅记录下我到此一游的历史,更记录下了三潭瀑布的神奇美丽,体味到了它的多姿多彩,风情万种。 返回的路有点艰辛,一路上坡,太阳斜射。走完了九弯十八拐,早已汗流浃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想找个亭子之类的建筑歇歇脚,乘下凉,左顾右盼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几个人只好在橄榄树阴下席地而坐,摘上几个橄榄咀嚼,让快要冒烟的喉咙得到缓解。那种由酸到甜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抬头看天,天仍然是那样的蓝,再看看橄榄树,橄榄树却目不转睛地顾盼着三潭峡谷。虽然他们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也许是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敬佩峡谷坚韧的毅力。回头看看谷底,三潭离我们越来越远,三潭的奇观在脑海里却越来越清晰。 随着太阳的慢慢西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隆隆作响的三潭。坐在返程的车上,我幻想着三潭美好的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三潭景区的进一步提升改造,三潭的美景将会被更多的人知晓。随着车轮的飞转,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声音已渐行渐远,并慢慢走进记忆深处,像是现实的声音过度过渡到我的梦境里去了似的。 作者简介 段绍东,男,彝族,云南牟定人,出生于60年代。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牟定县作协主席、《山茶花》文学期刊执行副主编。在《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中国建设报》《楚雄日报》《迪庆日报》《毕节日报》《华夏散文》《西部散文选刊》《椰城》《时代风采》《金沙江文艺》《凉山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首。主编《县志》《年鉴》《地方党史》《文学丛书》等20余部,出版文学作品集《余味回甘》,连环画《牟定红色往事》文字撰稿。鲁迅文学院第16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审稿编辑:童话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深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