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新民|人生五友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心|不|染|尘 —— 尘|又|奈|何

人生五友
作者|蒋新民   编辑|湛蓝
 

    步入不惑之年,回顾走过的历程,感觉有五个“好友”始终相伴,亲密相随,他们便是烟、酒、茶、球、书。这也许是除了爱人、亲人之外,最亲密的伙伴,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增色不少,添趣无穷。
  先说说烟,也就是香烟。最早接触香烟是在高中时代,那时候偶尔从父亲廉价的香烟盒中捏一两根出来,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吸上几口,虽然被呛得流眼泪、打喷嚏,但却因为满足了自己强烈的好奇心而洋洋得意。后来上了大学,到了最青春、最躁动的年龄,香烟就成了向别人炫耀自己成熟的一个标志。那个年龄段,感觉手上夹根香烟,或者嘴角叼个过滤嘴,或者嘴巴里连续吐几个烟圈,特神气、特有男子汉气势。所以,那时候虽然穷得在学校里几乎连生活费都难以保障,但两块五一包的“哈德门”香烟却是我口袋里的必备品,以致于班里、系里的“烟友”没烟的时候都来找我要,有时甚至会在上自习期间还一起公然在教室里抽烟,熏得一些女同学躲得远远的,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自己真是傻得可笑。

  大学毕业到部队工作后,香烟也成了我生活、工作中的必需品。有时找人办事、协调工作,先递上一根香烟,感觉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融洽了氛围,密切了关系,事情也好办了许多。特别是在机关当干事、股长的八年期间,加班熬夜写材料是家常便饭,那时候夜深人静,青灯孤影,半靠半坐,微闭双眼,点上一根香烟,轻吸一口,思路犹如缕缕轻烟,慢慢吐放,缓缓流淌,瞬间茅塞顿开,柳暗花明。那八年几乎没有离开过香烟,平均每天至少抽一包,导致患上了慢性咽炎,经常嗓子干涩,刷牙时呕得难受。后来在医生建议之下就下决心戒烟,规定自己每天最多只能吸十根,并且早上刚起床不抽烟、三顿饭前后不抽烟、晚上睡觉前不抽烟、上厕所时不抽烟、公共场所不抽烟等等,就这样从数量上、时间上、场所上慢慢强制自己戒烟,一段时间后彻底与香烟说再见。很多朋友都佩服我戒烟的勇气和毅力,事实上,我更多地是为自己健康着想。如今虽然已不再吸烟,但十几年的“烟龄”还是让我不能忘记吸烟的神气和快感---烟舞轻扬,我心飞翔,一根香烟,赛过神仙。



再谈谈酒。人常说,烟酒不分家。事实上,我接触酒的时间很晚。最早接触酒是一九九八年,大学三年级在陕西省民政厅实习期间。当时实习所在处室的领导带我去大酒店吃饭,从山沟里走出来、从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我,第一次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不知所措,几乎不知道该吃什么、该怎么吃,就稀里糊涂地被他们热情地灌醉。当时的情景和刘姥姥在贾府宴席上别无两样,可以说是洋相百出。
后来,大学毕业前夕与同学、室友在校门口简陋的饭店里点几道菜,喝“散伙酒”。清晰地记得,七个傻傻的“有志青年”当时在一起回顾大学生活,畅想未来人生,互送美好祝愿。最后喝得烂醉如泥、有哭有笑,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回到宿舍。没过几天就带着酒后的豪情壮志各奔前程,踏上了不同的人生之旅。
工作后到了部队,酒也就成了生活的调味品,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在连队当排长时,炒两盘花生米,买几袋简易食品,揣几瓶易拉罐啤酒,与战士躲在排房里喝,拉近了距离,融洽了关系,赢得了信任和支持,排长当得顺风顺水。在机关当干事、股长时,经常拎两瓶白酒,与同事、战友相约一起,三五个不嫌少,八九人不嫌多,交流感情,调剂生活,快意人生。在营里当教导员时,与机关干部、营里部属经常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不分白昼黑夜,无论营区内外,喝遍了白酒、啤酒、红酒、黄酒、洋酒,那时候真正喝出了名声,喝出了感情,喝出了团结,喝出了军心士气,喝出了凝聚力战斗力。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感觉很有乐趣,营里官兵团结心齐,完成任务出色,营队各项建设走在前列,得到了各级的肯定和表扬。当了团领导后,与上级首长、政府机关、地方领导、企业老总等接触很多,工作应酬增多,酒场也多,好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推进完成的,喝得更多的是工作酒、协调酒,有时感觉很累、很烦。后来中央出台了作风建设“八项规定”,部队也有了“禁酒令”,喝酒的任务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心情大好,再很少有那种胡吃海喝的场面,更多的是回到家里,爱人烧几个可口的小菜,自己一时高兴,斟二两家藏的小酒,陪着娇妻、爱女,边吃边饮边品味,那种感觉极为惬意,甚是美妙,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这么多年来,自己与同学、朋友、同事、战友、家人、领导等等,可以说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人都碰过杯、喝过酒,有小杯轻酌,有开怀畅饮,有对瓶尽吹,甚至有用碗盆海喝。通过喝酒,结交了朋友,宣泄了感情,增进了友谊,推动了工作,促进了事业,也丰富了生活,收获了许多许多,真可谓是“酒里有社会,瓶中装人生”!自己也曾醉过、晕过不少回,但喝酒带给自己更多的是激情、是信心、是力量、是豪迈、是刚强。我爱喝酒,但不贪杯,酒将伴我一生,直至到老!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自己写的:愿携千斛酒,隐作桃源人。


再聊聊茶。我与茶接触得更晚,因为上学期间根本想不到喝茶,也没有条件、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直到机关工作后才开始正式喝茶。每天上班到办公室后,烧一壶开水,沏一杯绿茶,一天的工作就在悠悠、淡淡的茶香中展开。这一习惯有始无终,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我不懂茶道、茶艺,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但有几点是长期坚持、不容更改的,就是我喝茶必须是绿茶。我喜欢它汤清叶绿、爽心悦目,感官上环保、健康、诱人;更喜欢它恬淡清香、沁人心脾,味觉上生津、解渴、提神。我泡茶必须要用透明的玻璃杯子,我喜欢观赏茶叶经浸泡后在杯子里慢慢绽放、徐徐舒展、缓缓浮动的样子,不由得会联想到人生的起起落落、跌宕起伏。每次品茶,我都是先打开杯盖,把鼻子凑到杯子口上,轻轻地嗅一嗅,让茶香透彻心肺,直渗透到全身每一个毛细血管,再呷几口清茶,顿感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然后慢慢续加开水,一边工作一边品茶,把品茶融入工作的过程,无意中既消除了疲劳,又增加了乐趣,愉悦了心情,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喝剩的茶渣我会全部倒入办公室的花盆里,既当作鲜花的营养肥料,又可以吸收异味、净化空气,非常环保。长久以来我办公室里的花都养得比较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茶渣的神奇作用,由此感觉茶渣有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
茶香人雅,可口的茶水能令人神清气爽,心静神安,所以说喝茶的过程是静心的过程,是沉思的过程,是启迪人生的过程。喝茶真正喝的是一种心情、一种享受、一种境界。茶里日月长,壶里乾坤大。喝茶让生活更美妙,更有味道,更有深度和厚度。



再聊聊球。我喜欢球类运动,特别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喜欢看球,二是喜欢打球。对球类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亲。父亲过去是篮球健将,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民发展体育运动的时候,他与村里的几个同龄人组成篮球队,代表生产队到处参加比赛,可以说是打遍方圆无敌手,周边几十里的人都认识他,曾经一度还被选入县篮球队。那时候看到父亲在球场上英姿飒爽、叱咤风云,我们在骄傲的同时煞是羡慕。我经常和哥哥抱着父亲的篮球到学校的简易球场去玩,一玩就上了瘾,篮球自此就走进了我的生活,也带动我喜爱上了其它的球类运动。
后来上小学、中学,期间,我们总是在黄土飞扬、凹凸不平的土地上打篮球、踢足球。在没有网球、没有划线的地方打羽毛球、排球,在水泥板上放两个砖块打乒乓球,经常是一大群男生哄抢一个篮球,更是把足球踢得冲天高,或是把排球当作足球踢来踢去。往往是下课铃一响就冲出教室去抢占乒乓球台,还把羽毛球拍子上面的弦线拉得“嘣嘣”直响闹着玩。当时,虽然条件极为艰苦,玩得很不专业,但感觉很有乐趣,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在那个精神文明建设落后,文化生活单调的年代里,打球成了我们调节生活、增加乐趣的重要途径。后来电视普及了,我就经常看电视直播的精彩比赛。印象最深的当属收看一九九八年法国世界杯。当时我上大三,宿舍里刚刚装上有线电视,可是学校规定晚上十点半必须熄灯,同时会自动切断有线电视信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知那位铁杆球迷的仁兄想的“奇招”,偷偷在一个宿舍里搞了一台带天线的小电视。结果总是有几十个人凌晨爬起来,用凉水冲把脸,光着膀子,穿个裤头,挤在仅有十几平方的小屋子里,有的席地而坐,有的靠着床架,有的床上下铺各坐五六个人。当时正值盛夏,由于怕学校宿舍管理科发现,就关紧窗子,严实地蒙着窗帘,里面热得象蒸笼一样,空气几乎凝滞。我们大气都不敢出,汗直淌到裤裆里,进球了也不敢喝彩,只是轻轻地“嗷”一声,紧紧地攥着拳头,互相捶击庆贺一下。中间有两次,我们还在半夜骑着自行车,跑到一个西安的同学的家里看球赛。席地坐在他家的客厅里,也是不敢吱声,怕吵醒他的父母,天亮时才骑车子返回校园上课。那种劲头、那种精神、那种乐趣一辈子都难忘记。就那样我记住了世界杯经典之歌――《生命之杯》,记住了高卢雄鸡、德国战车、巴西桑巴、橙色荷兰等,记住了罗纳尔多的非凡、齐达内的老辣、贝克汉姆的魅力、巴乔的忧郁、卡恩的神勇、苏克的神奇、亨利的灵动、欧文的阳光等等等等,感受到了足球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魅力。
从那以后就经常通过电视看球赛,看欧洲五大联赛、看世界杯、看NBA、世乒赛等等。我看比赛,既看结果,也看精妙的配合。看绝杀、看黑马、看球迷疯狂,更看重的是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过程。我感觉过程才是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就象人人都知道将来会死去一样,但怎样活到老的人生过程最耐人寻味、最值得关注。同时,我看球的时候也非常喜欢了解比赛背后的事情,象球员的家庭出身、奋斗历程、个性特点、教练的风格、球队的技战术特点、团队的协作配合等等,通过这些深层的了解,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激励自己象球员和球队一样奋斗前行。可以说,每个伟大的球员都是一部人生传奇,每场精彩的比赛都如一幕生活大戏!
同时,我也经常打球,打得最多的是篮球,一直坚持到现在。虽然球技一般,但我非常热爱、非常执着、非常投入。因为在球场上可以忘掉自己的年龄,可以忘掉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不如意,可以忘掉一切烦恼和忧愁,可以大声地呐喊、尽情地奔跑、肆意地释放、毫无保留地渲泄。通过打球锻炼身体,强化意志、耐力、韧性和团队意识;通过打球结交朋友,沟通感情,增进友谊;通过打球调节心情,释放压力,体验运动的酣畅淋漓和激情快乐,增强奋斗前行的自信和动力。篮球带给我的是无限乐趣、激情、力量,感谢篮球、热爱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我将坚持运动下去,直到不能动的那一天。



最后说说书。我喜欢书,这里的“书”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读书,就是自己喜欢读书学习;二是书写,也就是自己喜欢写作。对书的钟爱可能是自己的天性。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翻看连环画,记得有《岳飞》、《杨家将》、《水浒》、《少林寺》、《霍元甲》、《铁臂阿童木》、《林海雪原》、《智取华山》等。那些连环画几毛钱一本,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很是吸引人。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交换着看,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带劲,反过来更激发了看书学习的兴趣。
小学、初中时,家里穷得叮当响,大人们都忙着干活挣钱,养家糊口,根本无暇顾及我的学习。而从小就懂事的我却出奇地好学,根本不要别人操心学习,全靠自觉。那时候没有所谓的书桌书房,放学回家后在院子中间、树荫下面,甚至田间地头,随便坐个小板凳,爬在一张四寸宽、一米二长的长条凳上面就开始写作业了。作业完了经常看书,那时候根本没钱买书,都是从别人家里借来的,也没得选择,有啥书就看啥书,我看得最多的是《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今古传奇》、《民间故事》等。有时为了安静地看书,就偷偷拿着书,爬到田地角落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面,横坐在树杈上,背倚着枝干,一只脚勾着树身,两只手“解放”出来捧着书。那一刻,没有人打扰,四周一片清静,微风吹来,树叶在耳边“哗哗”作响,人随着枝条上下晃动,犹如坐在一条自由飘荡的小船上一样轻松自在。看得投入的时候,偶而会有蝉儿扑棱着翅膀落到身边的枝条上,毫不顾忌地榨吸水份;会有调皮的蚂蚁顺着树干爬上来钻到我的裤管里,肆意地骚扰、叮咬;会有不知趣的小鸟突然窜进树丛里来,发现不对劲后又惊慌失措地逃离。我在树上常常一呆就是大半天,直到了吃饭时间,听到远处传来家人的呼喊声才窜下来跑回家。
到了高中,课程紧张,学习任务重,但稍有空闲我就会看课外书。印象最深刻地是那时候看《平凡的世界》。那是一九九五年,在高三的时候。当时刚过春节,母亲刚刚去世,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因为家里穷得可怜,自己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才二十岁,思想上、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在离家几十里的高中住校学习。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一下子感觉自己变成了没娘的孩子,好像以后无依无靠了,对前途对生活瞬间失去了信心,心里很迷茫。虽然再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我内心一团乱麻,终日无心学习,胡思乱想,成绩迅速下滑,老师和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班上同学手里得到了一本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别人都在专心学习备战紧张的高考,无心于学习的我则抱着《平凡的世界》一口气读完。我被书里的人物、情节所吸引和感动,觉得自己的出身、经历、家庭状况、生活遭遇等与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他们极为相似,有了一种被幻化的感觉,觉得他们就是我,我就是他们。他们那面对困难不低头、屡遭挫折不放弃、与命运抗争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激励和打动了我,令我大受鼓舞,力量倍增,一下子好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昏庸的头脑顿时变得清醒起来。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振作起精神,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一定要抓住有限的时间拼一把,考上大学,为自己、为家人、为逝去的母亲、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一贫如洗的家庭现状争一口气!
就这样,后来的三四个月时间里,我完全像变了个人,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我的成绩迅速提升起来,最终在当年的高考中以全班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考上了西北大学,实现了我人生的梦想、青春的跨越。虽然我考上大学有多方面原因,有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但我仍然非常感谢《平凡的世界》,感谢路遥老师,是他们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改变了我的命运!从上学到工作二十多年来,这种精神的力量始终伴我左右,激励我前行。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就是一部好作品的力量,一个伟大作家的魅力所在,激励一代人,影响一时代!我正是从路遥老师身上和他的作品中汲取了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前段时间,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致敬路遥》,用以纪念伟大的路遥、感谢《平凡的世界》。
也正是在高中的时候,我在读书学习的同时,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记读书笔记、写个人日记。刚开始时看到一些人生格言、精美文章就会摘抄下来,经常地翻阅学习,产生了共鸣,撞击出思想火花,就开始自己写日记。我写日记的内容很广泛,有记录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有对事物对社会的看法和评价,有人生的体会和感悟,有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和抒写,等等等等。这一习惯一坚持就是十多年,从高中到大学,再到部队工作后,总是一边读、一边记、一边思、一边写。工作后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可以说读、记、剪、思、写五个字较为准确地概括了自己的学习轨迹,这也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积累的过程。先后积累了二十多本读书笔记、日记本和剪贴本,发表了几十篇文章。这一习惯的长期坚持让自己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理性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自己受益匪浅。在部队工作期间,不管刚开始那几年给领导写讲话稿、写工作总结、写经验材料,还是后来当了营团领导自己直接面对部队讲话、作报告,或者是面对上级首长汇报工作、介绍经验等,都能够做到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现在我仍然坚持写东西,我不是专业作家,但是我非常喜欢写作,也算是自己长期形成的一个业余爱好。自己写东西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别人看,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记录生活,抒写真情,留存人生记忆。因为,我总感觉人这一辈子,不能只纯粹为了追求物质财富,更要注重精神上的财富;人一辈子不能稀里糊涂地白活一场,而要留存值得回忆的美好事物。这也许就是我写作的真正目的。为此,我会用笔尖及时记录身边有意义的人和事,会对社会上的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追忆过去生活中刻骨铭心的一幕幕,会对未来作出深情地展望,会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等等。有时想到了啥东西值得去写就赶紧记到纸条上,回头再进行整理。有时半夜来了灵感会一骨碌爬起来写,甚至天明。有时一段时间里不写点东西,总感觉生活里缺少了点什么。写作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知识宝库。读书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收获的过程。写作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整理的过程、升华的过程。读书、写作,让人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头脑清醒,是很好地修心、养德、健脑的方法途径。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做到书和笔不离手,读书学习永不放松!
一路走来,烟、酒、茶、球、书,“五友”相随,长期作伴,带给我的是前行的动力、无尽的欢乐、美好的回忆,此生有五友,快哉美哉! 
作者简介
蒋新民,1975年7月生于陕西蒲城,199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大学毕业时怀着一腔热血,携笔从戎,历任排长、干事、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处主任等职。长期生活于江南部队,喜欢文学,爱好写作,善于思考,经常用自己的笔尖记录生活,抒写真情,留存人生记忆,一直处在追梦文学的路上。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强哥
审稿编辑:童话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深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