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征文 | 马峰 | 斟一杯“兆丰”慰藉乡愁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斟一杯“兆丰”慰藉乡愁

作者:马峰 | 版式设计:强哥

近日,我又收到了父亲从老家河南寄来的包裹,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依旧是那两瓶酒,家乡的兆丰酒。父亲知道我平时爱喝两杯,所以每到中秋和春节前夕,父亲总会给我寄来两三瓶家乡酒,十多年不曾间断,如今寄酒收酒逐渐成为父亲和我的习惯。再次收到父亲寄来的老酒,我不禁感概万千,哪些与酒有关的人和事又在泪光中浮现,父母亲伟大的身影也越来越清晰。

在我的记忆里,最早接触兆丰酒是在我六七岁的时候,那年我家正拆了旧房建新房,家里来了不少帮工的匠人,都是父亲的朋友,也多是爱酒之人。中午母亲在家里安排了两桌饭菜招待匠人们,父亲也拿出了家里放了好几年的兆丰老酒,宴席间我看着父亲与叔叔伯伯们相互敬酒,喝得不亦乐乎,尤其是大人们喝酒时发出那“吱”的一声,我也不禁开始嘴馋,想尝尝酒的味道,那些叔叔伯伯们也乘势逗我,鼓励我多喝,尽管父母百般阻挠,我还是不禁劝,一连喝了三小杯,最后喝得酒醉,晕晕乎乎睡了整整一下午,那时我还喝不出酒香,只知道酒就是一个味——辣,非常的辣。真正闻到酒香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那时候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因单位不景气,发不了工资,所以单位给父亲发了好几箱白酒用来顶工资,其中有几箱就是家乡的兆丰酒。那时因我小时候有酒醉难受的前车之鉴,所以不敢再喝酒,也没有喝酒的习惯,只是喜欢装酒的那个瓶子,想用酒瓶子来装水带到学校喝,于是当时不懂事的我好端端把酒给倒了,那时候印象最深的不是酒瓶的精致,而是兆丰酒那股独特纯正浓郁的酒香,每次开瓶,那股曲味就会扑鼻,沁入心脾,至今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入了山西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又留在了山西的一个县工作,就这样逐步在那儿安家落户,成了一个河南籍的山西人。记得我在即将离开老家踏上火车前往山西工作的前一天,父亲特意安排了一桌丰盛饭菜为我饯行,饭桌上父亲还拿出了家乡的老酒兆丰酒,吃饭间,父亲频频为我斟酒,期间还给我讲了很多人生道理,他告诫我“你已经是大人了,我知道你平时也爱喝几杯,以后在工作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应酬,喝酒是难免的事,但你尽量要少喝,别伤了身体。再说不管去了哪里,都要入乡随俗,跟着当地人生活,吃当地菜,喝当地酒,这既是尊重,也要养成习惯。还有不管你走多远,走多久,都要喝喝这家乡酒,不要忘记你是……”那天不知是父亲酒喝高话多了,还是人过中年变得唠叨了,说了很多该说和不该说的话,有些话虽没说出,但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总之那么一句话,无论身在何地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家乡,无论身居何位,不忘自己的身份。

第二天,我便离开了中原大地,来到了晋北黄土高原,开始了山西人的生活,不觉间已有十几年,因工作和生活所需,应酬难免多了起来,酒没少喝。说实话,山西并不缺酒,山西也是著名的白酒之乡,出产的酒很多,也很出名,尤其是山西汾酒和汾阳王酒更是家喻户晓,远近闻名。人在山西,山西酒自然没有少喝。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或许是天生爱喝曲酒的缘故,亦或许是缘于与生俱来的恋乡情结,酒也总觉得是家乡的兆丰酒好喝。山西酒喝的再多,也总喝不出家乡兆丰酒的味道。山西汾酒虽好,却是清香型白酒,浓烈有余,而曲味不足,远不像家乡兆丰酒一样香气丰满自然,口味浓郁醇和。我深深明白父亲寄酒而来就是想让我重温家乡味,在家乡酒中慰藉乡愁,每次收到父亲寄来的酒,我如获巨宝,百般珍惜。

时光易逝,岁月催人易老,转眼间离开家乡十年有余,期间因为生活奔波,少有返乡回家。如今中秋到来,佳节将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亲思乡之情又越来越浓,然而,今年工作依旧忙碌,回家与老父老母团圆过节依然不在计划之中,我寄愁心与乡酒,我只能斟一杯家乡的兆丰老酒,在一个万籁俱寂、夜深人静的月夜,把酒对月,寄月思亲,酒不醉人人自醉,在浓浓的酒香中、在酩酩的酒醉里回味乡美,回味乡情。

作者简介

马峰:中学教师,爱好写作,发表各类文章三百多篇,累计文字数百万,散见于《中国经济时报》、《法制文萃报》、《山西晚报》、《燕赵晚报》、《大河健康报》、《贵州劳动时报》、《北京青年报》等众多纸媒和多家网刊。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胡家喜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