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会说话的高手,都懂得这8条沟通的底层逻辑

 饮膳道人 2020-03-14

去年上映了一部电影《绿皮书》,获得好评无数。

在影片中,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和司机托尼一开始总是相互看不顺眼,但一趟旅程下来,他们却成为了惺惺相惜的朋友。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答案是:沟通!

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许多问题,本来没什么,但由于缺乏沟通,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结果随着事情发酵,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因为,当问题产生时,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都在情绪上。

这就会导致,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最终却能演变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而在生活中要提高沟通效率,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抓住沟通的底层逻辑。这样会让沟通变得事半功倍。

哪如何抓住沟通的底层逻辑呢?

01.从小处着手,举一反三

在沟通中想传达一些特殊的意图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式非常重要,避免了直接的对抗和冲突,还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应当有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沟通手段,这在工作和管理中总是非常奏效的。

比如,作者在《底层逻辑》中就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天,秘书正准备公司员工和管理层的“签名标贴”,比如分配给某个人一个计算器,上面就贴上他的名字,放到他的办公桌上。如果丢了,这个人就得自己掏钱赔。

我正好路过,就问田秘书:“猜猜看,这是谁安排的工作?”

田秘书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后勤部门布置的,我刚从那里过来,后勤部经理亲口跟我提的要求。”

我笑道:“后勤?那几个人哪一个有这份细心?我告诉你,这是我亲自下达的命令。”

田秘书感到震惊:“老板您管得太细致了,连标贴这么小的事情都管!”

我说:“作为老板,我真的不想管这么细致。但是你放心,现在后勤部的这几个人,要是不迅速进步的话,我肯定有进一步的行动。”

说完这句话我就离开了。而且我知道,田秘书一定会把我的这番话“传达”给后勤部门那几个偷懒的家伙。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的目的就是借助田秘书警告他们,用这个标签的例子引出一个“如何工作才尽职”的话题,让他们自己在部门内部展开讨论。在沟通中想传达一些特殊的意图时,这种方式非常重要,避免了直接的对抗和冲突,还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02.结束了,就别再啰嗦!

沟通时有一个基础原则,就是要节省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完那些重要的事。

沟通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最重要的事情一次说明白,决不啰嗦。

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纠结与困惑、愤怒与失落,根源都来自于我们与别人沟通的方式。如果你总是纠缠在一些重复而无意义的话题中,比如已无法改变结果、也早已结束的事情,很显然你将一直陷入某种消极的情绪中很难走出来。所以,对待事情干脆利落,才能好好沟通,从前面总结有益的教训,然后把后面的工作做好。

03.有时批评是一种保护

批评从来都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候对犯错员工的批评并不是惩罚,而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是一种保护他的方式,说白了即以小伤换大伤。

比如,当你觉得这个犯错的员工仍然值得重点培养,能力比较强和对工作比较重要时,就需要采取这种保护式的批评了。严厉的批评,是既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鼓励他放下心理包袱,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和环境压力,以便更好地发挥水平。

这种情况下,事后做好沟通十分重要,要让他明白自己的真实用意。只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既能达到批评的效果,也不会损及他的信心。

04.别人的错误要在私下说

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谁也不是圣人。我们指出别人的错误也很正常,工作中也需要对同事的错误予以纠正。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当着其他人的面揭丑。你的本意是好的,但在他看来,却会理解成另一种意图:你是想看他当众出丑。他就会对你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敌意,甚至造成关系的破裂。

在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中,发生误解是常态,但是相互理解却很难。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换位思考对人这种生物来说向来是最难以做到的,我们总是希望别人明白自己的意图,很少体谅对方的难处。

因此到处都有人在说:“你不理解我。”可是你理解别人了吗?所以,沟通不是说说这么简单的,是要用心交流的,要站在对方角度,不是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当涉及别人的错误时,能私下讲的,就不要拿到公开场合,否则你可能收拾不了场面!

05.会发言,还要勇于发言

人们都觉得自己懂得很多,是大明白。

比如有人吐槽公司的会议:“老板整天讲空话套话,一点实质内容没有,在我看来……”私下里说的头头是道,听起来很有可行性。可真给他表达的机会了,他又不敢开口,心里的话藏着掖着,没有勇气说出来。有想法却不敢说,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只说不听”是不行的,但“只听不说”也是一种缺点。所以一个人不仅要会发言,还要勇于发言,要有表达的勇气,也要养成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

06.跨部门沟通很重要

(1)跨部门沟通对做好工作十分重要

在工作中,沟通不仅发生在同部门间,在不同的部门之间也频繁发生着,而且对工作的顺利与否更为重要。当两个部门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如果部门之间的沟通不顺畅,交流遇阻,就会严重影响工作的进展。

比如,你不主动交流,其他部门对你的支持便不到位,别人不知道你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你拒绝交流,兄弟部门也会以牙还牙,在某些环节报复你,便产生了一个无人管的交叉地带,形成了工作的盲区。

出现类似的事情时,往往都是沟通的责任,并非有人故意整你。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得学会跨部门的沟通技巧,增强对于工作的集体协调能力。

(2)永远不要嫌麻烦

需要谨记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跨部门沟通,我们永远不要嫌麻烦。

你不要以为和别的部门开个碰头会、发几封邮件就完了,还应该在协作的过程中随时保持有效的联系(探讨和提供实际的支援),主动了解对方的进度,提供帮助或者寻求帮助,互相掌握最新的情况。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被动地等对方告诉你发生了什么问题,而应该通过持续地沟通来预防问题的发生。

07.抬杠不等同于积极发言

抬杠这个毛病一点也不少见,我们都遇到过这种人。不管你说点什么事,他不是冷嘲热讽,就是鸡蛋里挑骨头,跟你对着干。总之他的目的不是好好讨论,而是让你不愉快。

人们为何在沟通时会抬杠呢?根本的原因是对沟通的预期不同。

如何改变抬杠式的沟通方式?

第一,学会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对不礼貌的话题理智对待。

沟通一点都不简单,尤其在职场的语境中。哪怕别人站在权威的角度命令你,语气和用词均不礼貌,让人很想发火,你也要尝试理智地回应,探询对方的意图。有个成语叫“心如止水”,说的便是这种淡定的境界。

冷静和开放的沟通态度能为我们在任何一种场景的对话中带来最大的回报,你也许会吃一时的小亏,但总能用这种方式赢得未来。这是有情绪的沟通中我们的最优选择。因为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避免争执。

第二,学会正面满足对方的需求,并主动和直接地换取正面的结果。

人们之所以要沟通,是因为自己有某种需求想让对方满足。如果你拒绝满足,抬杠就可能出现。

像小田,她觉得自己是在积极发言,在表达见解,其实是未满足我的需求,所以在我看来她不是优秀的员工。

在正确的沟通逻辑中,我们对于对方的要求尽可能正面回应和满足。

即便你没有这个能力,也不要企图迂回或侧面回应。在今天这个节奏紧张的社会,人的时间宝贵,精力有限,遇事不愿深入思考,要学着主动和直接一点,和别人进行较为高效的沟通,才能赢得更多人的认可。

08.沟通的切入角度十分关键

角度不同,效果便不同,对方的情绪、反应和对你的看法也大不一样。因此,沟通时一定要综合地考量“话题、时机、位置、策略”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对具体的问题具体沟通,选取正确的沟通方式。

话题要对——任何沟通要想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把握的是交谈的话题,必须是对方和你共同感兴趣的事物,话题不对,说了也白说。

时机要好——时机不对,沟通就显得冒昧。时机包括时间、场合、心情等,需要面面俱到地考虑到,不能马虎对待。

位置要佳——位置就是切入点,切入点选得好,沟通才能成功圆满,比如态度和语气、解读问题的角度和立场等,选好了切入点,沟通已经成功了一半。

策略要准——必须根据对方的性格、嗜好和品性来制定策略,量体裁衣,才能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