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散文 | 段绍东 | 到江边捡拾阳光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到江边捡拾阳光

作者:段绍东 | 编辑:凤尾

       早春时节,我携妻儿老小一家四代从老家出发,直奔元谋县的江边乡而去,早就听说那里不仅有金沙江神奇秀美的景色,还是红色旅游圣地,有红军长征留下的革命标语和“巧渡金沙江”的典故而闻名于世。此时此刻,新春佳节的喜庆还在心头缠绕,此起彼伏的炮竹声犹在耳畔回响。然而,我的心却早已伴着一路阳光飞跃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金沙江边,只盼那涛涛江水能为我们早点讲述当年红军过江的故事。

       沿着元双公路前行,近近的路程,被急切拉长,经过了无数座桥梁,我的视线穿过牟定、蟠猫、戌街、马道地隧道,便看到了元谋热坝舞动的春天爬上了柳枝,睡眼惺忪的木棉花已开始含苞欲放。香香浓浓的年味中,我们穿过元谋县城,进入了被大青栆染绿了的田野,各种果蔬的花香霎时扰乱了我的嗅觉,鳞次栉比的大棚迷茫了我的双眼。车窗外一阵阵的热浪向着我们涌来,那些暴露于光的心事被裹得炎热,眼和心都向着一个目标---江边而去。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江边乡政府所在地。

       江边乡位于元谋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乡政府所在地海拔980米,属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1935年5月3日至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长征进入元谋,为掩护主力红军渡江,在龙街渡石花滩架设浮桥,佯做渡江,在军事史上谱写了“巧渡金沙江”的著名战例。

       2005年,金沙江龙街渡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精品旅游项目之一;2006年4月23日,中国元谋首界红军节在这里举办,大大提升了“金沙江旅游“的知名度,2009年,电影《我的长征》在江边龙街渡拍摄。从此,江边这块风水宝地吸引来了州内外众多的游客,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随着人流、物流的增多,江边在不断书写着新的华章。此次,我们一家便是冲着这股热气慕名而来。

       来到江边,让我首先感受到的是炽热的气候、多情的阳关。从高山之巅来到这低热河谷,儿孙们根本抵挡不住热辣辣的盛情,不得不轻衣简从。等不得渡船汽笛的鸣叫,涛涛江水的怒吼,小孙子早已跟随人流跑到了江边码头。看着穿梭于江心的渡船、波涛汹涌的江水,耀眼的沙滩,家里人都感到是那样的新奇。为了满足儿孙们的欲望,我们租了一艘小艇逆流而上,来到了龙街渡口那金光灿灿的沙滩上,一下小艇,大家就被千奇百怪的金沙石所吸引,分头寻找挑选五彩斑斓、姿态各异的金沙石。在只有3岁的小孙子眼里,每个石头都是他的心爱之物。是的,大自然总是力求丰富多彩,力求无限美好,力求给人们以慰藉和美丽……看着这些形态万千的金沙石,我便联想到了它们艰难的旅程,一定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激流险滩才来到这里,静卧在了元谋这块热土上,它们光滑的肌肤是金沙江水无数次的亲吻抚摸留下的履痕,也是岁月的见证。看着看着,我却被龙街渡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的历史拉回到了从前。

       龙街渡口两岸群山陡立,地势险要,在古代这里曾是川滇两省的商贸大道和南丝绸之路的主要渡口,千百年来,川滇商贾于此往来不绝。是无数文人骚客们吟诗作赋、大抒其情的佳境。明嘉靖14年(1535年),状元郎杨升庵被谪贬戍边后,从云南回四川省亲,途经龙街渡,在金沙江巡检司借宿,入夜听金沙江水波涛滚滚,难以入眠,遂于案头吟出了一首《宿金沙江》,一直流传之今。

       当代文人们更觉金沙江的美,他们面对着波涛滚滚的金沙江豪情万丈。于是,大量销魂的诗歌、散文便登上了各类报刊。更早的历史我只能在资料中去了解,但红军“巧渡金沙江”感觉就在眼前。刹那间,金沙江面上的浮桥斩断了江水,连接了群山,两岸军旗招展人头攒动,战马嘶鸣,离岸不远的指挥所里,指挥员沉着冷静,在运筹帷幄,不时还有敌机在空中盘旋。沉思中忽然传来了快艇的鸣笛声,原来是接我们返回的快艇催促我们上船,飞机的轰鸣便是由此而来。

       上到船上,看着一家人的收获,我不知说什么好,父亲不仅捡到了各式各样的小金沙石,还捡了一个又圆又大的藏青色的大石头,足有五六公斤重,说要带回家做镇宅石,放在家里可辟邪 ,可保家人平安。我虽然不相信这个石头的神奇,但还是满足了一个近80岁老人的心愿,把石头带回到车里。再看小孙子捡到的石头,有玉佩型的、有圆的、有椭圆型的,就连他自己都提不动,我只能在他全神贯注地看江水欢笑时悄悄选择了一小部分留下,其余的就扔掉了,儿子儿媳也捡到了自己满意的金沙石。

       回到码头,已是午饭时间,我们选择了游船上的餐厅,吃江鱼、赏美景、听涛声,一家人其乐融融。等待菜饭的间隙,我再次用目光浏览了江边,浏览了龙街渡,只见江水与岸边的岩石拥吻,清清的江水,像温柔的手,将江岸上的砂子抚摸得晶莹剔透。成--昆铁路、黄(瓜园)--江(边)公路穿境而过,满载元谋冬早蔬菜的货物列车,在金沙江畔飞奔,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抚平了历史的创伤,奏响了齐奔小康的乐章。乡内金沙江航道、启卡公路联通各个村委会,无线电通讯网络覆盖全乡大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已得到保障。田野里一片忙碌的身影,各种冬早蔬菜把乡村装点得美丽富饶,江边在当年红军精神的映照下,正乘着扶贫开发的东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吃过午饭,一家人再次游览了土林奇观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元谋,离开了温暖我心的热坝。这次到江边,我们不仅收获了元谋的风光无限,还接受了一次历史的熏陶,也放松了心情,融洽了家庭关系。回来的路上,晚霞照着热坝,照着元谋富有朝气的面庞。我被江边美丽诱人的人文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陶醉。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梦乡,就在江边龙街渡码头,枕着当年红军架设的浮桥,梦见我与滔滔不绝的金沙江水对话,畅谈人类发祥地的古往今来,我的思绪便随着涛涛江水自由自在地流淌……

       时过境迁,如今父亲已经西去,而父亲带回的石头还静静地躺卧在门旁,每当我看到当年父亲带回的石头,我就会想起父亲,它就像一缕和谐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心上。

作者简介

段绍东,男,彝族,云南牟定人,60年代出生。云南省作协会员。在《云南日报》《中国建设报》《华夏散文》《椰城》《金沙江文艺》《凉山文学》《时代风采》《彝族文学报》《楚雄日报》《毕节日报》《迪庆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余万字。出版文学作品集《余味回甘》、连环画《牟定红色往事》撰稿。鲁迅文学院第16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排版:绿腰  强哥   ETA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一池萍安  一心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米米   从前慢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