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河新 | 真爱 注定永恒

 香落尘外 2020-03-15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真爱 注定永恒

作者:李河新

编辑:强哥

杜鹃花开的时候,他和她相识了,那年她16岁。
 

她美丽、善良,眸子如溪水般的明亮。因为生在大山里,他朴实、憨厚,健壮如同山顶上的那棵松。

后来为了支持大西北建设,他们都去了34团。
 

她记得很清楚,他们相见是在团部连队的食堂,那天排队打饭,相见第一面的时候就喜欢上她了,学校的小河边、戈壁的土路、高高的沙梁上,经常看见他们欢笑的身影,爱的种子就像春天的蒲公英飞舞着。

日子过的飞快,雪山的水流到干渠时,也到了他们谈论婚论嫁年龄。那天浇完棉花地,中午吃饭的时候,她犹豫着,羞红着脸提到了婚事。当时憨厚的他愣了一下,没有作答,半天才嗫嚅着说“只怕……只怕以后,你跟着我会吃苦。”她说“这辈子跟着你苦也是甜的。”

说实话,谁家的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嫁个条件优越的,夜深人静的夜里,她把两人的事写信告诉了远在上海的父母,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一起从上海支边的姐妹知道她们谈恋爱事,都劝她不要天真,婚姻可是一辈子的事,但她却铁了心,不管谁劝,就是一句话:我就要跟他。
 

凭着爱的信念她们终于走到了一起。人总是有落叶归根的想法,他托了很多人,找了很多的关系,终于从荒凉西北大漠,回到了内陆平顶山,和她一起调到了一家化工企业工作。

婚后的日子里,贤惠的她性格开朗,感情细腻,相反他沉默寡言,不善表达感情。有时也有磕磕碰碰,但吵架的第二天就云开雾散。那时工资尽管不高,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儿女也大了,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他经常牵着她的手漫步到湛河、欢笑着爬山。
 

也就在幸福安度晚年的时候,一次两人体检,病情诊断单出来的时候,他流泪了,双双检查出肿瘤,而且住进了同一个房间。他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工作,自己忍受疾病的折磨,躺在洁白的病床上,守侯在她的身边,夜里醒来,经常守望着她,看看被子盖好了没有?茶缸里有没有热水?轻轻地抚摩一下额头。他还为她专门写了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天小便多少次、量了几次体温、血压有多高……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梦。她也有一个梦,就是想拥有一枚象征爱情信物的戒指,因为家里孩子多,开销也大,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她记得多年前,送大女儿出嫁的时候,她看见别的老人手上带着闪光的戒指,那一刻触动了她的心扉,她悄悄地在屋里墙角里找到烟盒里的锡纸,给自己做了一个纸戒指。
 

初春的三月,是她67岁的生日。他给孩子说,无论如何要满足她这个心愿,在儿女们的帮助下,他花了三万余元给她买了钻戒。
 

生日的这天,他亲手把钻戒戴在了相濡以沫49年的老伴指间,把妻子紧紧楼在怀里,“我爱你。你是我独一无二的……这辈子你跟着我辛苦了。”她在他脸上深深地吻了一下,伏在他的耳边说“我也爱你,今天我太幸福,太开心了…….”病房里所有的人都掉泪了。那一刻,让所有人都相信,命有时,爱无涯。
 

她问他,这一生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
 

他深情地握着她的手,抬起头来,看了她片刻,然后认真地说:因为当初,你从大城市来,拿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做赌注,要跟着我,你是这个世上唯一这样信任我的人,我没有理由对你不好。
 

真爱,注定永恒。

作者简介:

李河新,笔名:月亮之上。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新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散文家协会会员、平顶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做过河南《医药卫生报》记者、平顶山文艺广播电台文艺编辑。现在平顶山市卫生系统工作。滚滚红尘,喧哗而迷乱,唯有读书而静心,工作之余,便写起了诗歌、散文,先后在《读者》、《散文选刊》、《西部文艺》、《南方文学》、《奔流》、《知音》、河南日报、健康报等全国各类杂志、报刊发表诗歌、散文30余万字,文学作品多次获奖。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审稿编辑:童话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深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