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我与小偷的 “亲密”接触 作者:蒋新民 编辑:强哥 小偷,是每个人一生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可能遭遇小偷或者提起小偷。我也不例外,在过去的生活中,曾多次与小偷“亲密”接触,见过形形色色的小偷,但可能由于我属兔,对外界事物敏感,眼光敏锐,反应敏捷,使得小偷在我身上从未得手。有时竟天真地幻想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反扒”高手,但回想起那些事件的过程,感觉还是比较惊险。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越来越高,社会治安形势越来越好,小偷也越来越少,但是我想选取过去自己遭遇小偷的几个片断,作以剖析,希望给大家一些警示和启示,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城隍庙里的“镊子党”| 西安城隍庙,与北京、南京的城隍庙齐名,号称中国三大城隍庙。那里古文化气息浓厚,又汇集各种店铺,所以每天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一片繁华。 |(二)公交车上的“刀片手” | 过去经常听人说小偷用刀片割衣服口袋偷钱,我总感觉有点玄乎,但一次亲身经历之后才真正开了眼界,佩服小偷技术手段的“高超”。 那大概是一九九八年深秋时节,上大三的我和王同学有一次乘205路公交车外出。当时西安的交通条件很差,公交车上人满为患。再加上天气很冷,大家穿衣服较厚,显得更为拥挤,人和人之间几乎是相互拥抱着的样子。随着车子的颠簸动荡,人跟着前后晃悠。突然,我感觉有人明显地在挤靠我,机警的我第一反应认为是小偷,就用力挤了一下对方,意思是警告他离我远点。同时,我两手下垂护着裤子口袋,两臂夹紧护着上衣口袋。虽然口袋里没几个钱,但我仍然不想蒙受任何一点损失。因为大家都贴得紧紧的,我也不敢说有小偷,怕遭暗算报复,只能对站在身边的王同学递了个眼色,并用肘碰了他几下,意思是提醒他注意身边的人。王同学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眼光往旁边瞟了瞟,用手拽了拽自己的夹克服。就这样我和他啥话没说,在车厢里保持沉默。但我始终机警地盯着身边的几个人,看他们有没有动静。他们好象都没有任何异常举动,我也心安了。下了车子,我马上给王同学说:“刚才咱俩身边有小偷。”他问道:“是吗?”赶紧一摸口袋,发现夹克的口袋被划了两三寸长的一个口子,学生证和两百多块钱不翼而飞。 我当时感到非常愧疚,原来他在车上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在提醒他,仅仅是我一厢情愿地以为他领会了我的意思。结果遗憾地让小偷在他身上得手了,我们也真正领教了“刀片手”的厉害。从那以后,我们坐公交车更加小心了,尽量与可疑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再也不敢靠得太近。 |(三)公园里的“顺手牵羊” | 公园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地方,小偷则会混杂其中,顺手牵羊。我在西安的兴庆宫公园就有过一次遭遇。 兴庆宫公园是在唐朝兴庆宫遗址上建起来的文化公园,因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而备受人们喜爱。公园历史悠久,风景秀美,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一九九九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临近大学毕业的我与女友相邀去兴庆宫公园玩。公园比较大,我们兴致勃勃地游玩了兴庆殿、花萼楼、沉香厅、龙池等,感觉又热又累,就坐在路边的石凳子上休息。石凳面对兴庆湖,却背对小路。湖边的垂柳妖娆多姿,湖面的轻风清凉拂面,湖中的小船来回穿梭,不时有调皮的小鱼跃出湖面打个招呼,有轻盈的燕子扑棱着翅膀表演戏水,我们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突然,我听到身后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迅即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贼眉鼠眼的男子正猫着腰,蹲在我们后面,伸出钳子般的大手,欲拿走我们放在石凳上面的“傻瓜”照相机。那个年代数码相机还没有出世,“傻瓜”照相机也不是很多,我是找了好多同学才借到的。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抓住相机,大喝一声:“干什么?”那男子却非常镇静地说:“对不起!兄弟,认错人了。”说着转身就走了。我生气地追问一句:“什么认错人了?”那男子撒腿就跑,一溜烟就钻进了不远处的小树林。搞得我俩又气又笑,逛公园的兴致一扫而光,赶紧地离开了那是非之地。女友紧张地不时回头张望一下,担心人家跟踪我们找茬,我心里也“扑腾、扑腾”直跳。 后来每次到公园里去都心有余悸,如鲠在喉,我戏说自己好像得了“小偷后期综合症”。 |(四)长途车上的“拉链客” | 长途汽车也是小偷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长途车上旅客身上都携带一定的钱财,但舟车劳顿,容易犯困打瞌睡,给小偷提供了可乘之机。 大概也是一九九八年,有一次我与堂妹一起从老家乘车去西安。当时在富平县长途汽车站上了车之后,已经没有两个并在一起的座位,我们就分别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后来怀疑是几个小偷提前上车,故意抢占了对他们有利的位子,把便于他们作案的位子留给了后来的旅客。当时我和堂妹坐在同一排,但中间隔一个过道,而且靠过道的两个位子都有人坐了,我们只好分别靠窗而坐。 发车之后,车载音响放起了轻柔曼妙的音乐。一些人就开始眯上了眼睛,包括我身边的男子,还有堂妹,以及她身边的男子,似乎他们都已困乏,都想早点休息。当时,我没有想太多,瞥了他们几眼,就头靠着玻璃,欣赏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车子一颠,头在玻璃上磕了一下,本能地一转头,往堂妹那边探头望了望。这一望可把我惊呆了,只见两个手指轻轻地捏着堂妹平放在腿面上的坤包的拉链,试探着慢慢拉开,已经拉开了一小半,还在作进一步的努力。我当即意识到那是小偷,毫不置疑地唤了一声正在熟睡中的堂妹的名字,只见那两个手指像触电般地缩了回去。 醒来后的堂妹一脸茫然,我望着她暗示了一句:“快要到了,不要打瞌睡。”她旁边的男子装得若无其事,而我旁边的男子则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那一瞬间我吓坏了,也明白了他们是一伙的,我没有再吱声,努力地想使自己平静下来,但心里总担心堂妹再次睡着了。庆幸地是,过了一会儿,在车子即将上高速之前,他们下车了,同时还有三个男子一起下了车子。我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 后来,听哥哥和其他大人讲,有一个小偷团伙,每次从富平县上车,趁大家打瞌睡期间伺机下手,得手之后即在车子上高速之前下车逃离,高速入口处还专门有同伙接应。不知有多少人在睡梦中倒了霉。再后来听说公安专门组织力量打掉了这一团伙,大快人心。 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样的小偷,比如男女搭档的小偷,就是男的作掩护,女的负责下手,因为人们一般对女的戒备心理松懈;还有“小小偷”,就是由大人指挥控制小孩子去偷钱物;还有“雷锋式”的小偷,就是在公交车上假装给老人让座,然后起身站在老人身边,偷摸老人的钱包,等等。总之,这些小偷手段狡猾多样,性质恶劣可恶。目前,小偷虽然比过去少多了,但每个人出门在外,还是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以确保人身和财物安全。因为,自身的谨慎才是防范小偷最有效的招数。真可谓是: 作者简介 蒋新民,1975年生于陕西蒲城,199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大学毕业时怀着一腔热血,携笔从戎,历任排长、干事、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处主任等职。长期生活于江南部队,喜欢文学,爱好写作,善于思考,经常用自己的笔尖记录生活,抒写真情,留存人生记忆,一直处在追梦文学的路上。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强哥 ETA 审稿编辑:童话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深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