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湛蓝|泡在时光里——芽庄

 香落尘外 2020-03-15






脚趾与沙滩抵死缠绵,
裙裾与海风无尽缱绻......
 
《泡在时光里:芽庄》之一


行遍芽庄(Nha Trang),未与君遇。
独自走完全程,你不在,我恰好全力以赴与风景对白。

1。一波三折

距离航班起飞还有一个半小时,刚开始办理登机手续,民航系统因为维护无法办理。
越航值机负责人打电话核实后,知会了我一声:全国系统都一样。
我问:航班会延迟起飞吗?
他说不会。
批文要在所有人办理完登机手续后才能带走,也就意味着我必须最后一个离开。

不停看表,越航当值工作人员也做了工作调整,提前核对批文和护照。
等待中,时间的仪式一秒一个,敲得格外振聋发聩。
饱受煎熬的半小时姗姗过,总算可以正常办理手续。
还有大批的旅客在窗口排成两条长龙等待换登机牌。不停抬腕看表。
距离航班起飞还有30分钟,距离关闭机舱还有15分钟时,终于可以取走批文,几乎是跑着走向安检。
手续比国内航班复杂,层层安检完之后,时间所剩无几,到登机口的通道安静无人......
有种出师未捷身先殒的预感从每一个神经末梢在发出嘲笑。
我一个人误机无妨,没有批文,102人都会面临入境受阻。
硬着头往107登机口跑,跑到登机口时只有一个旅客站在那儿张望,一问,也是本次航班的。
已经到了关闭机舱的时间,登机口又没有工作人员,于是我俩心存侥幸直接登机,进去后看见一个工作人员:还没开始登机!
那一刻,悬着的心安稳了下来,同时又一场虚惊后的虚脱。
瘫。
真想蹲在地上痛哭一场。

经历三个半小时夜航南飞,越南时间凌晨5点过,海上出现破晓前的一抹殷虹。
透过机窗往外望,飞机好像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盘旋,又颠簸得非常厉害。
距离预告着陆时间半小时过去了,飞机依然在颠簸中飞翔,旁边的男士实在忍不住问空乘:搞什么鬼,还有多久到?
空乘微微弯腰解释:还有十几分钟!
刚才也说还有十几分钟,20几分钟都过去了,还没降落。
空乘还是耐心用很蹩脚的国语费力解释:由于天气原因影响,还没接到地面降落通知!
飞机颠簸得更加厉害,外面电闪雷鸣。
旁边的男士整个飞行过程都不曾系过安全带,这会儿老老实实系安全带了。
一直不动声色,如果一切都是注定,出行前已经有人替我紧张担忧过了,一定能获一纸悼文两行清泪。
故安然。

2。  裸露的脚趾

每个人拿着一本护照,两张照片,一份入境申请表等待办理落地签。
签证官表情严肃。翻译、地陪举着接机牌,一看都穿着拖鞋。
出海关后,机场大厅游离的当地人、导游、师傅、搬运行李的小弟,几乎都穿的拖鞋,露出千头万绪的脚趾。
突然想起在红星路四段曽看见过一家店:越南拖鞋!
当时仅仅以为越南产橡胶,拖鞋自然闻名,此刻明白,也许另有因由。
车进入市区,旅客在各自预订的酒店下车。车在芒青(Muong Thanh)酒店停下时,我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斑马线一个白皮肤的清瘦女子身上,她一手扶着草帽,一手抱着婴孩,吸着拖鞋过马路,指甲上露着鲜红的指甲油,万种风情的美。
所到之处,没有很多例外。



拿到房卡后,一刻也不想耽搁,到房间补觉。
醒来已是下午。房间正对大海,推开窗户听见海水拍打海岸的声音与饥肠辘辘的空城计对峙着。想起地陪给我房卡时附了一叠纸片,说餐厅在12楼。
找来看,上面用餐时间写着早上6:00-晚9:30.
也就是说随时有得吃。
餐厅两面临海,巨幅落地窗直对大海,坐在任何一个角落用餐都能对大海一览无余。
这是我喜欢的。
一杯冰咖啡,一份海鲜饭,一份甜品。餐厅点餐埋单的女孩子,身着白衬衣黑色一步裙,很职业的着装。
到了这座小城,一旦发现一个秘密,见谁都想去印证这个发现。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落在她的脚上:拖鞋!

餐后去海滩。
湖水蓝草帽,白色长裙,平底鞋,一条蓝色丝巾随意绕在脖子上。端着相机从不同的角度定格海的万千姿态。
开始在海岸游走,已经足够近了,大海的呼吸在耳畔,张开手臂就能拥抱碧海青天。
可总觉得沙滩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从海岸下到海滩,一步一步接近海,每走近一步,无限接近的渴望就更加强烈。
这种无形的力量,让我的鞋一点点陷入沙里。

没再往前。
坐在棕榈搭成的伞下木质沙滩椅上,放下包,抱着腿,下巴杵在膝盖,呆呆地看着海浪猛烈打向岸边和迎着浪头的人,旋即退去。
也许,从海与岸对峙那天开始,就这样亿万次的重复着。
我该以怎样的距离去探究海水与岸边这千百年的胶着状态?
终于无法抵御这种诱惑。
脱了鞋,双手捧着沙子,让沙子从指缝间流下,慢慢覆盖在脚上。
然后站起身,一步一步朝海浪亿万次扑打过的沙地走去。
 皮肤与沙粒充分接触,我终于再次用皮肤触摸大海,无间距地与大海进行一场除却言语的交流。
脚下,有种挣脱所有缁赘束缚被解放,回复到最本真最原始状态的爽透感。
踩着一波一波推进的浪潮,有一刻的眩晕,长发迎着海风柔顺或凌乱均是风情。
回到躺椅上,晾脚,闭目听浪头与岸拥抱又分开。



这时候,沙滩上来了一男两女。一女孩径直走向大海。剩下一男一女租用了我前面的阳伞。
老板是个30几岁的男子,戴眼镜,穿白体恤,短裤,拖鞋。
有客人来,抱过垫子放在躺椅上。
不久后,那个走向大海的女孩走回到伞下,示意再在伞下加一张躺椅。
我是无偿占用老板的躺椅,在老板抱着垫子过来时,我起身腾地,没想到他连续急切地说:one!one!one!
他见我有让位之意,想告诉我,他只需要一张躺椅,我不用撤。他的脸上有打扰到我的抱歉表情。
只身异国他乡,看着眼前这个忙碌的男子,内心涌起一阵感动。
想起春节在磁器口江边晒太阳喝茶那一幕:老板看位置漫天要价,临江位置坐地起价,而且一桌一个位置亦不肯多加的唯利是图,一时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两个场景强烈碰撞,电光火石,无意间一比,比出寒碜。
了解一个地方的民性,在踏足该地的那一刻便能扑捉到。
按贫富论,这小城的经济远不及国内一线城市,同样是自营者,这少了唯利是图,多了一点点人情味儿。
一时之间,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来印证,一个敢于裸露脚趾丫的城市。
除了让皮肤无间距与自然亲近,更有一种朴实的洪荒之境,保留着人性不曾因交换产生利益驱使之初的感动。
未续)

爱独处,在袅袅茶香中享受自处的宁静。久居成都,骨子里透着这座城市一样的休闲气质。喜欢一个人的孤旅,在行走中追索对真我的认知。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副主编:微凉
排版编辑: 微凉  绿腰   缥缈
审稿编辑: 童话 一池萍安  铜豌豆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总策划:深海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