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高祖李渊在此建太和宫作夏宫避暑,于是谷口外被划为“军事设施保护区”,俗称内苑。高墙铁门重兵把守,成为皇家避暑行宫,如今斗转星移,成为长安区滦镇所属,动物园跟前内苑村。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太宗李世民觉宫内烦热,责成画《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的当朝最牛叉的巨擘阎立本的长兄,时任将作大匠的建筑大师阎立德主持,再兴土木,“拢山为苑”将太和宫扩建为三级台地式宫殿群,并建大批附属设施,次年建成。建成后的翠微宫,雨后初晴,李世民端坐含风殿,手捻胡须,北望长安,翠微宫飞红滴翠,晴川历历,且与长安宫苑有连脉接气之感,重重宫殿在阶梯状台地之上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有序排开,目及所见,左右两个景自天成的大山包,恰似宫殿双阙,整个建筑浑然天成且具帝王气派。不仅有山,金沙河汩汩清泉自此向北浸润宫中,此处遂成政治中心,文武百官聚此商榷国是。是处美景,太宗皇帝龙颜大悦,文思泉涌,挥笔而就《秋日翠微宫》曰:“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当朝文人骚客亦不吝笔墨倾情讴歌。李太白在《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中写到:“初登翠微岭,复憩金沙泉。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饮彼石下流,结萝宿溪烟。鼎湖梦渌水,龙驾空茫然”。而唐时写出不朽名篇《陋室铭》的刘禹锡在《翠微宫有感》也不啻笔墨,传神刻画了太宗在翠微宫时的盛况:“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际开。朱旗迎夏早,凉轩避暑来。金阙齐两山,玉宇浮云排。汤饼赐都尉,寒冰颂上才。”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玄奘法师陪同太宗皇帝来此避暑养病并奉诏译经,5月24日译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一卷,弘福寺沙门知仁笔受。同年5月26日,一代明君李世民升遐于此,不日,中宗李治在公卿拥戴下于含风殿登基。此后因先皇去世,并为唐王朝贵族所忌讳,于是王公贵族不愿来此避暑,宫殿寥落,遂改翠微宫为翠微寺,世人俗称“皇谷寺”。没有了繁盛香火和达官显贵的朝拜,迁来的僧人们也树倒猢狲散,寺院也便门庭冷落,香客稀少,很快就杂草丛生继而断壁残垣迅即衰落 。刘禹锡亲历这里繁盛兴衰两重天,写下《过翠微寺》曰:“翠微寺本翠微宫,亭台楼阁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棵松”。从一个侧面鉴证了寺院衰落后樵夫砍伐松树的情形。这里历经繁盛兴衰,见证了盛唐时期的刀光剑影,千百年来,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当年的风流人物、宫阙万间都作了古,漫步在村中,唯有这虬龙劲舞,几搂之粗的古树依然婆娑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唐瓦残碑,雕龙柱基石沉睡在农人的院落亦或野径中,秋风萧瑟中伴随着飘零的落叶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中无息的诉说着当年的风雨。这里的春天,桃花红,梨花白,杏花洒落一地绚烂。数不清叫不上名的野花在深涧中默然绽放,给嫩绿的山野涂抹上丝丝点点的猩红、鹅黄、青紫与棕栗色。陌上桑田的绿茵中一对对彩蝶在花间婀娜起舞,蜜蜂挥动勤劳的翅膀将全部活力尽情释放在耀眼的油菜花间,而一群燕雀却悄然掠过树梢,将清越的嘶鸣播撒回荡在山涧之中。五一前后遍布山脊洁白怒放的白娟梅更是将整个村庄陷入花海紧簇之中,你撒欢后欢欣雀跃坐在高处放眼望去,踏青野炊放风筝,一拨拨驴友穿红戴绿,一片片欢声笑语响彻山谷。这里的夏天,山泉淙淙凛冽甘甜。竹影晃动梵音袅袅,密林深处蝉鸣蛙聒田园盎然。山风拂过林间,松涛波浪起伏带来凉爽的惬意。野花卯足劲盛开,田间林下,到处是花的世界,翠绿的海洋,一束束一丛丛布满山梁,鸟雀嬉戏乐而忘归,葱郁的绿植,自环山路往南筑起一道天然绿篱挡住了来自城市的暑热,天然的氧吧舍我其谁的成为城市的绿肺让人徜徉其间迷醉不已。每值冬季,白雪皑皑之间,惧怕密林厚雪安全隐患,你尽可以沿大路之字形大踏步而上,边走边赏景,看巍巍群山在鹅毛大雪中更显雄奇,堆雪人打雪仗,煮了雪水烹茶,雪中香茗盏盏别有情趣。当沟沟坎坎陷入茫茫雪中,然后看晶莹剔透的冰溜迎着晨光发出青光盈盈的光芒,天地你我,皆在一片童话世界。“孤独不在山上而在街上,不在房间里而在人群里”。当小松鼠叼着残存的松果簌簌穿过雪地打望你,甚至胆大的会在你的手边叼着面包碎屑的时候,你会感觉其实动物和人,彼此可以更加友好,只不过我们生存的都市,我们的教育,让这些动物与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远罢了。这个地方,四季分明,民风淳朴,历史悠远灿烂,如今却因大搞开发,村民早已迁徙到环山路下的新村定居,于是这个历经千年风雨剥蚀,前生辉映灿烂文化的钟灵之地慢慢就变成了一个日见荒芜的废弃村庄。正当大兴土木毁林建设之时,却因三秦出台保护秦岭的措施而搁浅,这个地方因祸得福得以保留。正因为没有了人烟,村里的古树老藤却愈发长势喜人,这就是坐落于沣峪口东梁之上的古老村庄——黄峪寺村。黄峪寺既不是峪,也不是沟,它仅是位于大壕沟之上,翠微山脚下的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但是,这个小山村,在户外驴友眼里,可是一个“名角”,因为对喜欢秦岭的户外驴来说,此处不远不近,强度适中,一年四季都适合遛腿放歌。十多年间,我数次来过,都无一例外的被其间古朴自然的魅力景象所折服。每一次邂逅,都被其千年前厚重而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云烟所吸引。每一次路餐野炊,都因跟同伴们分享所得而心中充满喜悦。每一次徜徉其间,迷醉于大自然的胸怀之中,都会情不自禁的被梦幻的云朵,奇异的野花,甘美的野果,清冽的甘泉以及众多迷人的小鸟和小动物们所深深魅惑,恰逢其时,乐而忘返,常常是身体的疲惫,掩盖不住内心的狂热与激情,凡尘俗世的种种窠臼与龃龉,都会在那时候云开雾散。每一次脱下被几回回汗水湿透暖干的户外衣服,都会意犹未尽的心里默念我还会再来。每一次的分别,都意味着要酝酿下一次意犹未尽的重逢。黄峪寺听起来是个寺院名,实则是散落于沣峪山林之间,被岁月的沉珂蒙住曾经辉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东边是七十二峪的白石峪,子午峪,西边紧邻沣峪。从峪口的角度来说,是黄峪。因为其中心处于三级台地的中营,属于唐代翠微宫太宗寝殿含风殿所在。顺村子往北进入迂回曲折的峪道之中,故当地人把黄峪也称“皇峪”。之所以村名带有“寺”,就是当年太宗皇帝驾崩之后,这里惨遭废弃,改为翠微寺,后来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中。此后,历史的云烟消散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秦岭北麓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风住尘香夏已尽,花未谢,秋意渐近。9月中旬的这个周末,再一次踏上这片散发着雄浑厚重历史气息的山村的土地,行走在秋实累累,野果飘香的山径,登高望远,雨后初晴,空气分外清新,群山万壑,沐浴在初升的朝阳笼罩下,斜刺里东南方望去,万道金光,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愈发葱茏的植被上,晨露尚未散去,草木顺风送来野果野花混合的馥郁馨香,空气清新的不由得人想扯开嗓子吼一声,于是,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男女生合奏声渐起渐落,回荡在旷古幽寂的堑谷之间……这是一次怀古探秘之行,又是一次秋实寻踪之旅,更是一场采摘野果的盛宴,车子顺沣峪口转盘向南,沿G210向秦岭深处推进,经过龙潭戏水景区(G210,966KM+300M),路过净业寺(G210,966KM+500M),经过“三面佛景区”(G210,967KM+500M),看到路边标注的蒿沟梁,即210国道蒿沟口,准确地址是(G210,969KM+500M),车子从北向南,就看到路东有个沟口,竖立一个农家乐般的广告牌,上书大蒿沟度假山庄,徒步和自驾,都是从这里开始愉快的旅程。这个时节,夏日的荫浓滴翠慢慢被满目金黄的果实所取代。中秋过后,果子你方唱罢我登场,走了一路,捡了一路,开心了一路。崖畔上随处听到捡到野果的驴友开心的惊呼尖叫和随风飘过来爽朗的笑声,拇指大的酸枣在崖脑上迎风摇曳,栗黄相间,一嘟嘟笑靥盈盈的从乌油发亮的浓叶间探头探脑的伸出来。橡子树上的橡果已经果熟蒂落,途经树下,静心谛听,砰砰声音带下的是熟透的果实。关掉音乐,端详期间,也许你还会发现可爱的小松鼠正在呼朋唤友的一起尽享坚果盛宴,此刻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冰川时代中那个叫scrat的小松鼠捧着坚果在冰川崩塌之间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可爱形象。甘美多汁的“八月炸”,被鸟儿叼啄后残存的果子挂在枝头,散发的阵阵甜香送入鼻息;夏日生绿的五味子如今已经红莹莹玛瑙坠子般沉甸甸挂在枝头,甜香的味道让你可以循着蜜蜂的行进方向按图索骥的找到它们,一串串小灯笼般南红玛瑙一样的颜色愈发惹人怜爱;野葡萄成熟后蓝莓色的小浆果早已被小动物们捷足先登吃得剩不了几个了,偶尔遇到采一把扔到嘴里,噗哧一下一不小心汁水四溢就会把你染成大花脸;那些被当地人称作“毛桃”的野生猕猴桃,枝蔓已经从绿转黄,在崖壁陡峭处,毛茸茸沉甸甸状如乒乓球般大小的果子上还布满露珠,阳光掠过叶子呼喇作响,仿佛告诉山民或者旅人,快来找我吧,这里有甜美多汁的山果解渴补充能量!这条路沿途丛生的栗子树非常多,站在树冠云盖般的树下仰望,拳头大小刺猬般外壳里,一团团诱人的毛栗已经成熟,用心谛听,时而不时啪啪声清脆的传入耳中,“毛栗炸弹”随风从天而降,“中彩”的驴友一声惊呼后,其余驴友在嬉笑之间,早已身手敏捷的捡到炸开后散落于山间的栗子。“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杜工部当年是否也于重阳前夕,触景生情从而一气呵成。板栗大盘鸡,栗子饼,糖炒栗子……光想着,涎水就吞咽好几回。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在这个斑斓多姿的时月,节假日与其“游车河”看大堵车或者“游人海”,去所谓民俗街感受污浊的空气,不若来到这里,将自己的心情放空,可着自己的体力,边走边看,眼睛收获的是全画幅秋日里,上帝激动的打翻的调色板飞溅后留下的色泽多变的超美自然山水画,而这些天然的景致,更多的是你可以体会感受到的。激动处,相机、手机甚至拿起画笔去竭力捕捉,用苍白的文字去描述也总是挂一漏万,不能穷尽当时你眼里所看和所想。山峦起伏,色彩渐变陆离,倏忽雾霭阑珊,更有那恰如其分“误入”眼中的驴友,都会让你不亲历,无法用语言和镜头去述说的魅力得以显现。这条直通山村的砂石路,宽约丈余,平缓处一马平川,陡峭处坡度在50度以上,驴友行走也是时而不时歇息擦汗,更别说那些自行车爱好者们骑行而上,于是常常在拐弯拔高处看到色泽鲜亮的骑行服和贝雷帽下,一张张流淌汗水但是充满奋进和坚毅的面庞,总是让人在望见佝偻身躯弓成大虾一样奋力踩踏链条的身姿中感知一种生命的倔强和超越自我的催化剂,你不由得为一个个花甲之年精神矍铄的老伯亦或满头银发的老阿姨们这种挑战自我的精神所濡染。山就是那里,景色就在那里,走出去,观世界,你就有了更大的世界观。这里不会迷路,顺大路蜿蜒拔高5公里即可到达村庄,沿途山涧中间,或看到废弃的土坯茅舍间偶有人烟浮动。有的是附近的山民在这个季节去采摘野果的小憩之处,有的是山里的修行者拾掇的清净小院隐修之处,也有山梁上几座寺院里顺风飘来的诵经声和梵音袅袅的佛教礼乐声。黄峪寺古往今来,因为处于唐代翠微宫遗址上,故而周围古树老石,寺院颇多,净业寺,沣德寺,安平寺,卧佛寺、金仙观等众星捧月的环绕在其周围。所以古往今来,这里更是一方朝拜的热土,吸引着善男信女们扶老携幼来此上香还愿,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这些寺庙也都是香客众多香火旺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尚且如此,想想千年来,这条朝拜路上曾经被多少“朝圣者”虔诚的踏过!黄峪寺这个小村庄,默默无闻的偏居一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过着不紧不慢的小日子。80年代中期,随着在被当地群众称作下营、中营、上营阔地平台上,以及周围田地里残存的唐代残砖碎瓦的发现,这个历史的遗迹很快被文物部门重视起来,更是引起大量户外者们探秘访古游的兴起,于是口口相传中逐渐火了起来,于是每逢周末这条山道上就多了更多的背包客和前来观光拜佛的香客,于是农家乐也就慢慢开了起来,村里人的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就在当地联合外边的企业准备大兴土木在这里搞开发的时候,恰遇国家一纸禁令出台,于是在老百姓们已经搬迁到山下的新村里后,一场对户外者来说的“浩劫”戛然而止,村民们也日渐习惯了山下的生活,于是这个逐渐废弃荒芜矗立于唐代翠微宫遗址上的自然村落才得以保留下来。没人居住的房子日渐荒芜,杂草丛生的房前屋后和破败不堪的屋檐残瓦,以及瓦缝中生出的绿苔和瓦松,似乎不尽的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吃完路餐后漫无目的在残存的房屋中穿行,伫立、细品。总有一种隐约的痛漫上心尖,掉色的残存春联让你感受到昔日的生活气息,而垒房或者猪圈的地基上,偶有的莲花瓦当或者雕龙的基柱,无一例外萦绕的是历史的烟云,“遗庙青莲在,颓垣碧草芳。无因奏韶濩,流涕对幽篁”。吊古思今,感慨万千。其实不仅是如今,清代智者慧禅法师曾经在《黄古寻翠微遗址》中这样写道:“金沙河连金沙泉,几户人家几炊烟。青苔埋没柱石基,牧儿时拾残玉环。忽见旌旗满山谷,疑看金阙高九天。一代君王知何处,依旧绿水伴青山”。所以你稍加注意,墙角崖畔,不时会捡到几块烙有古老花纹的瓦片,就连午餐时候从破败荒草中捡了一个用胶带箍起来的老物件,这也算是“牧儿时拾残玉环”了。站在黄峪寺村边的高台上俯瞰关中,远方城市恍若海市蜃楼,近处村寨炊烟袅袅,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怀古抚今,让你感慨不已,村子下面的金沙河,仍然亘古不变的滋润着沿途的草木和这里生生不息的民众,而金沙河的发源地,被李太白当年笔下诗意纵横的一块巨石下的金沙泉眼,几个驴友正汲水烹茶,悠然自乐,不由得遐思连篇,当年李太白游历此间,这里的山野是多么美丽!这一颗颗栗子树,栗子果也砸过李白的冠帽和长袍,是不是也曾经伴随着唐太宗这个雄才伟略的大唐帝王生命里最后的时光。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如今沧海桑田,泉水还是那股甘泉,斯人早已往事如烟。人生一世,皆如草木,“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昔年金戈铁马宫闱勾栏,如今就剩下一抔黄土,茁壮了这一山一水,先贤肱骨,俱往矣,每次想到这些,心里免不了有点怆然涕下。据说这里曾经磨刀霍霍,想开发打造成高级养生会所,如今大势所迫偃旗息鼓,冥冥之中,是不是也是太宗皇帝不答应。如今环视神州,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而历经周秦汉唐十三朝浸润的古都长安,将愈来愈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在文化中心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这个昔日庇佑苍生的秦岭山脉,不仅是中国的父亲山,更是成为复兴我汉唐雄风,承载我长安新程的中流砥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三秦大地重新审视这座山和这座城,保护好这一脉青山,完善修复长安水系,再现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只争朝夕。因为老百姓意见,搬离这里到新村定居,于是这些房前屋后的果树,也就成了无主的苗。村前院后,沿途丛生的野生栗子树,柿子树却长势更加喜人。这下欢喜了这些跋涉而来的驴友,每个人背包都是满满的。柿子树上,红黄相间拳头大的柿子沉甸甸的压弯了树枝。再过半个月来,层林尽染,树叶落光后,只有红格莹莹的甘甜的大柿子惹人怜爱的独挂枝头,更是靓丽的一道风景。等到冬日白雪皑皑再来,白雪在阳光照耀下反射的光芒映照着枝头未落的柿子,光秃秃的树干,唯有那些红色的精灵独占鳌头,那时候再爬树摘下历经风霜雨露的冰甜可口的柿子,掰开来,金黄灿灿,冰甜瞬间直达心肺,那个爽劲,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村庄周围旷野四寂,土质肥沃,如今有几户人家瞄准这些观光客和驴友开起的农家乐也是红红火火的。古老的村寨,传奇的历史,厚重的人文,美丽的原生态景观,都使得这里当仁不让的成为驴友们心目中的净土和乐园。中午时分,一杆杆队伍聚集起来,有的拉有的弹唱,这边是水兵舞,那边是踢踏舞,美酒飘香,歌声嘹亮,村寨陷入欢乐的海洋。各家队伍都可着劲较劲,于是就见百家饭香喷喷的气息弥漫了街巷,引得檐墙上几只大公鸡扯起嗓子,激昂悦耳的回声伴随着飙歌声,呐喊声,锅碗瓢盆的合奏声,碰杯声,更有果实累累的果树飘来的野果和中草药馥郁的香味。倘若唐王在世,此情此景也会被濡染,会不会也载歌载舞与民共乐。这些驴友们的到来,也给沉寂了许久的山野带来了活力与激情。现代的人们,以这种方式来遥寄情思,来追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逸闻趣事。阳光和煦的透过高大的树冠透射下来,点点斑驳中,似乎有了些许醉意。斜倚在一户墙根下晒太阳,朦胧中似乎进入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中,鼾声如雷自内殿传出,有公公窃窃私语说,我王夜梦恶鬼殿外呼嚎,晚上屡次惊醒,这几天还真是发生奇事了,有人说,什么情况,说来听听,有一个声音怯怯的说,王上朝陈说此事,秦琼敬德闻之,主动请缨披挂整齐戎装以伺,一身正气忠肝义胆,各路邪魔闻风而去,自此王不再噩梦连连,这几天还让画工绘制两位将军的像挂在门外,你说奇怪不奇怪。于是这话不胫而走,春节时候,民间便仿效画了秦琼敬德像贴在门口镇守,于是福气连连妖魔不侵。我正思量是不是找哪个公公讨一副画像带回去,一阵急促的口哨将我惊醒,揉揉惺忪睡眼,顺中营往黄峪方向望去,左右两个山包真如戎装卫士,兀立守卫着这个地方,问老者得知,站在黄峪寺村举目往北,左边的叫秦琼寨,右边的叫敬德寨,说来真的是奇了!“鬓角青丝霜雪白,春秋家园,梦里依稀。萦回辗转,寻他千百,蓦然回首今何在”。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有时候的确是一个双刃剑,如何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做到既古为今用,又能造福桑梓,更能有机和传承,的确是摆在今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改造好道路等基础设施,吸引到潮水的人流,固然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但是,要不就是前几年高墙大院的高档会所,要不就是动辄上百的门票,遏制了大众的旅游欲望,让灿烂辉煌的不再亲民,让古老的历史一再尘封。要不就是景区建成之日,垃圾污水横流之时。人潮汹涌,环境承载力极度崩溃,反而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失去了旅游休闲的真正意义。午后二点左右,柔和的阳光播撒在这个娴静的村寨,一拨又一拨的户外队撤离村庄,大地渐渐归于宁静,偶有蛙声和秋蝉的聒噪伴随着村边草地里几头牛羊的哞哞咩咩声,让人感到踏实和生机。环绕村庄的几个古老寺院间或有钟磬声、诵经声顺风飘入耳中,让人感觉冥冥之中的某种呼应和暗示。华盖如运势壮观,古树沧桑越千年,如今物是人非,也唯有这些婆娑的树影伴随着溪流的哗哗声,似乎仍然在诉说着千年如烟的往事。从黄峪寺村下山,有多条道路可走,一是顺大路原路返回,从大蒿沟口出至210国道。二是西北向从卧佛寺经祖师塔到净业寺,回到210国道。三是经卧佛寺过安平寺四天门、三天门等从青华山出。四是顺村庄往北沿黄峪山梁而下,经过十八盘、水库最终到上王村小树林出。五是从村子东边进白石峪,顺山梁沿路标到水库、尼姑庵从秦岭野生动物园后边穿出。应该说,下山沿途强度不大,风景却别有洞天,沿途常常是山穷水复疑无路,转角却遇到光明。翻过山梁远眺,白云苍狗,万千秋景尽收眼底,让人常常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我们几个从白石峪穿出,沿途经过几道山梁,野生的栗子树成片成林,路上熟透跌落的拇指大的野生毛栗子厚厚的铺了一地,惹得同行驴友时而不时弯腰捡拾,一会功夫居然有几十斤重,虽然翻山越岭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是那种畅快的心情和捡拾自然野果的美好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这些衣衫浸湿的劳累。人在户外,身心俱佳。每一次,都会遇到各色的驴队,更是会遇到无数的能人,有的懂植物、有的会摄影,有的懂中药,有的会唱歌,有的更是吹拉弹唱自带伴奏载歌载舞。于是,每一次的户外穿越,都会学到庞杂的知识,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体会到不同的驴友之情。前一阵看到一个访谈,感触很深,摘录两段。“亚里士多德很早就说,美使人净化,悲剧使人净化,诗让人净化。也许流泪,可是哭完就好了。它其实是一个不知不觉的释放。你知道我的朋友都在纽约。两个礼拜要看一次心理医生,交很贵的费用。那我跟他说,你去听一场音乐会嘛,其实有时候就打开了。看一个很好的悲剧,哭过,其实也就好了”,让自己有打开的机会。“我想现代人打开的机会真是越来越难了。因为害羞,不敢给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自己也不敢看到真实的自己。那个好累啊,好累,好累。现代人其实真的很像一个贝壳,就是他紧紧闭着,就是不打开。可是你知道贝壳不敢打开,是因为里面太柔软,太怕受伤。只有美才会让这个东西打开。因为它不防御了,它开始放心了。尤其是在大自然里面。喜欢到户外去的朋友,他会真正找到这个自我”。我不知道此君是不是也寄情山水,醉爱户外,但是人类情感中,很多东西是相通的,面对脚下的山峦和四季变幻的美景,有时候甚至有那种灵魂出窍的感觉,俗世的身躯尚在散发汽油味的喧嚣中游荡,那如入天籁之境的灵魂,早已跨越疲惫安闲如适在山间闲庭信步。龙户外的驴友背心说:“尔虞我诈的社会,人与人失去了该有的信任,你对我好,我觉得你别有用心,我对你好,你觉得我非奸即盗!不是人变了,是环境改变了我们!我爱上了登山,爱上了陌生的信任,悬崖峭壁之上,你若敢伸手,我就敢把身家性命交给你!不再怀疑,不再彷徨,这一份陌生的信任,让不熟悉的我们亲如兄弟,让尔虞我诈的世界,留在了凡尘!走进大自然,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你牵我伴~~”沟口的严福寺旁涧溪穿行,松柏森森,祈福诵经声音伴随着栀子花气味、深沉、悠长的檀香飘入耳间和鼻息,那种幽香让人感到踏实、让人宁静,也让人在这种环境下气息宁静,感受到一种圣洁而内敛的神圣,似乎下意识让人屏住呼吸,不敢妄言,用心去感知和谛听佛印的崇光……寺旁的一堆乱石,早已被过往的行人坐卧磨蹭得油光发亮,几棵柿子树被果实压弯枝桠。微风起,几颗红彤彤的熟透的柿子噗噗跌落下来,散发的香甜气息引得鸟雀和几只鸡仔竞相啄食。边上一方巨石高过二米,一个年过五旬的姑姑着一袭青花瓷蜡染的素衣,秋风起处,裙裾飞扬。她手握长箫,幽幽箫声幽咽泉鸣般四野散开,顺风里越走越远,耳边飘过的是:“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 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 你的影子已看不清 我还在寻觅当初你的笑容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 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 千年以后繁华落幕 我还在风雨之中为你等候 我还在土中为你守候”这是对依稀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遥冀,亦或是对当年盛唐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鲜活的如醉如痴的红尘往事的一种遥祭?!菩提树下,夕阳染红天际,一位明眸善睐、长发及腰,静若处子的红衣少女美若仙子,自山谷碎步款款翩翩,于是石桌石凳前就飘来清越的诵读声:“双手合十,温音婉转,天地飘渺,山谷荡漾,清流涓涓,风竹潇潇,阳光普照,清明万里,杨啼柳鸣,青石巷陌,炊烟缭绕,屋舍俨然,途中归客,谈笑绵绵,倦鸟萦还,斜阳映门,芳草萋萋,霞绯渲染,渔歌唱晚,灯火星点,黛山远隔,清月皓白,叶语沙沙,花思无眠,茶香氤氲,淡静如莲,天籁一曲,万物归心,皆得永生”。溪瀑哗哗,树叶哗哗,似聆听,似掌声,燃遍山崖……终南客老张,不惑有二,陕西咸阳人,曾以终南客老张或长安稼娃张康宁为笔名,爱摄影、爱旅游,喜爱文学,天性驽钝,却又较真。酷爱户外,十几年来踏遍秦岭七十二峪,每逢看到绝美景象,归来多以文字记之,聊以自慰,兼于朋友同事共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