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炕围子画!

 nmcd350 2020-03-15

炕围子画又称墙围画,墙围。是一种中国民间常见的室内装饰画。在中国北方较流行。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亦随着走西口的农民们传到了内蒙古西部地区。

炕围子画!

吾乡属高寒地带,农村中家家户户都有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蹭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的白土(亦叫甘子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一高约二尺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了脏衣污物之累。

炕围子画!

最初形式 实用性有了,但无美感。于是人们又以墨线绘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再画几枝兰叶墨花,果然悦目好看。就这样,最初形式的炕围画出现了。

稍后,又以颜料做底,色彩画花,桐油涂罩。既鲜艳亮豁,又坚固耐久。日常脏污了,以湿布揩擦,则又光亮如新。因此,炕围画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了。

炕围子画!

进而,由于众多兼擅宫廷、庙宇彩绘的画匠投身此业,各种建筑彩绘图案、表现形式得以大量的借鉴和引入。而民间木版年画在城乡的盛行,各种画传图谱的刊印流传,又为炕围画的画作内容提供了丰富 多彩的“蓝本”。炕围画的表现能力日渐成熟,形式格局逐步完备,此时当是清代应无可疑问了。

此后,又经过多少年无数民间画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合力,新型油漆涂料和绘画颜料的应用,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和滋补,使得这一乡土之花,枝繁叶茂,越开越艳。

炕围子画!

及至今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炕围画的华彩丽姿,遍及千家万户。

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即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以各种画空。既具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美感,又具简繁对比,主从相映的丰富表现内涵。炕上部分是其主体,锅台画、灶头画、看墙画是其外延部分。

炕围画的高度一般为二尺左右,现时由于房屋建筑日渐高大宽敞,炕围画亦有逐步增高之势;其长度则依照炕的大小而定。

炕围子画!

炕围画画空、边道以外的空间部分所涂色彩称为底。有的画匠使用红棕色,红火浓艳,强烈醒目;也有的用深浅绿色,素雅大方,清新悦目。二者各具其妙,各悦所好。

边道图案是炕围画的精华所在,对炕围画的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评定一套炕围画的精劣高下亦多以此为标准。 边道的种类极为繁多,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纹样反复连续而成。常用的有:退色边、玉带边、竹节边、边棠边、冰竹梅边、卷书边、万字边、狮子滚绣球边、富贵不断头边、夔在套蝠边(蝙蝠寓福)、暗八仙边(八仙手持的道具)、鹤寿边(白鹤与各种寿字)、福寿边(佛手与桃或蝙蝠与寿字)、金玉满堂边(金鱼加水草水纹)……或古朴、或新颖、或简洁、或精细、或平面展开、或立体凸现、或强烈明快、或平和迷离,可谓是百色百样、美不胜收了。

每套炕围画边道的繁简多寡不尽相同,但都是有机组合,相映成趣。如若再仔细体味其中吉祥涵意的构成匠心,那更是如嚼橄榄,余味无穷。

同边道相配的还有几种适合形图案纹样,画在画空两旁的为“卡头”;设在第二组边道下面角隅处的称作“角云子”,这些图案都是“细炕围”的附加装饰,具有锦上添花之美。

画空也称“池子”,是炕围画的点睛之处。有长方形、圆形、菱形、扇形等多种形制。表现内容丰富,人物、花鸟、山水、风景无所不有;表现手法多样,工笔重彩、水墨写意,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装饰粉画“多元并存”。

如今,炕围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的发展。画匠的素养虽有高下,但是经过师徒相传,借鉴姊妹艺术的优长,我们可以窥见炕围画形式之内蕴,集品类众多的艺术形式,容五花八门的表现手法,纳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倾其所爱,尽其所想,反复铺陈,叠加组合,构成了其大红大素,大雅大俗的美学品格。

文革时期,样板戏风靡一时,一种炕围子连环画布应运而生,人们直接将画布贴于墙上,涂以清漆,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时尚,寓教于乐,我就常常流连于这些《智取威虎山》《红灯记》《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等画作。

炕围子画!

吾家窑洞里贴的是木纹纸,比炕围子布更简单,也更便宜,炕头贴一张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去机场迎接从莫斯科回来的周恩来总理的之伟人相,记忆尤其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