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要与黄尾鲴打擂台,千万不能少了这些手段!

 相宇li9r4c6y9o 2020-03-15
从黄尾鲴嘴型特征的角度分析,对其索饵方式始终持这样的观点,即由于黄鲴鱼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吃食轻微。如果钓灵,在钓饵未吸进嘴的那一瞬间,上口裂就已经碰到子线,故导致假信号多。现在就给大                                                                 
                                                                 
钓黄尾可以找缓坡位置,水深选择在一米五六即可,缓坡延伸处是比较偏硬的黄泥底,且带有沙地的感觉更好,避开淤泥底。且黄尾鱼喜欢在缓流中活动,可以在水域的进出水口等一类有流速的地方下钩,还有就是水位上涨后的大坝护堤的石头处,都是垂钓黄尾鱼的好地方。

黄尾鲴个头虽小,但第一次发力并不小,在选竿问题上要考虑钓竿调性,竿子的长短。                                                                 
竿子过长不能及时扬竿,会失去很多信号和中钩率,竿子太硬容易断线跑鱼,钓竿太软又不能将鱼儿及时入鱼护,所以当选用3-7和2-8调性的竿子比较适中。         
                                                       
钓黄尾鲴的钓组。主线和子线不可太粗,尤其是子线,因为饵料如果是拉饵的话,很有可能碰上鲤鱼,所以,兼顾钓鲤鱼的话,主线可以选择1.5左右,子线0.8,如果单纯的垂钓黄尾和鲫鱼,主线选择1.0和0.8,子线0.8和0.6,0.4都可以。

鱼钩的选择方面,由于黄尾鲴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就饵表现轻微,所以用钩不能大,1—3.5号袖钩比较适合它吸入口;双钩距正常在一到两个钩左右为宜,如果鱼的密度大、个体又小时钩距要适当加大,可以增加中双尾的机会。另外,所选鱼钩要具备一定的锋利度和坚韧性,这样才能减少鱼脱钩。

黄尾鲴虽然爱吃藻类,但是其实什么都吃,荤素均可,黄尾鲴平常吃的天然饵料以藻类和青苔为主,这些东西没多大营养价值,所以黄尾鲴每天都需要大量进食,才能保证身体所需。打窝的话用豆饼、颗粒饲料都可以。在饵料配制时,可以加入一点藻粉成分,垂钓效果更佳,饵料一定要状态,使用细条小钩,拉小饵,这样对黄尾鲴这中嘴小的鱼来说比较好入口。
再来说下铅皮坠的重量,要以鱼钩能迅速沉底为准,轻则沉底太慢常遇小鱼半空拦路抢劫。立漂大多使用流线型漂身,长漂脚细长尾的台钓硬尾漂,调漂稍钝,漂尾露出水面约5cm,过多不好,因为漂尾露出水面的长度和漂尾的粗细决定风力对漂讯的影响。

以往抓顿口,钓友是精神高度集中,目光紧盯浮漂,突然见到顿口,本能的就会猛的起竿,黄尾在原地突然被钩住,也会本能的激烈挣扎,这就势必惊动窝里的鱼群。四是这一钓法让钓友轻松了许多。钓时不必紧盯漂象去抓那只有半目或一目,甚至是一个轻轻的不甚明显的微小的下顿,且一有风浪就更不易抓口。

而此钓法,虽要看住漂相的变化,但不必紧盯那个顿口,只要黄尾有吃口,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大幅度的下沉,且不是一下沉就起竿,可以待其下沉3目以上再起竿也不迟,有时候甚至是没漂也能稳稳当当的中鱼,且大都为正口,钩刺入都较深。即便有些风浪、暗流也无碍,因为露出水面的浮漂目数较多,非常显眼,下沉动作也是如此。
黄尾鲴的吃食特点,和鲫鱼鲤鱼比较起来是十分轻的,因此我们会选择相对灵敏的浮漂,在垂钓中若是发现浮漂有倾斜或者浮漂被拖走的现象,那么大多数情况都是鱼在底下蹭线、冲撞所造成的;还有一种假信号,就是由于我们的钩饵过大,鱼想吃饵,但是吃不进嘴,多表现为轻微上顶,很多钓友见了这种信号就想要抓,但是命中率不高,结合黄尾鲴的吃食特点可以发现,越是这种时候就越应该沉着耐心,等到浮漂真正出现下顿之后,再扬竿刺鱼,因此适当的让口技巧,也是避开假信号的有效措施。

黄尾虽属于中小型鱼,但冲劲不小。因此用细钩细线作钓黄尾时,操控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扬竿刺鱼时不能用力过猛,既保护线组也能防止钓钩将鱼嘴拉破而跑鱼;其次鱼在水下冲窜时,切忌用钓竿钓线用力拉扯水中挣扎的鱼,这样只会让其感觉更加疼痛,而奋力反抗,造成断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