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上听讲解 云逛规划馆(八) 水利东进:龙泉山灌区工程

 简阳君君 2020-03-15
策划:郑   晓
编辑:郑   晓   杨馨雅
图片:汤静毓  万   婷
音频:郑   晓

▲简阳规划馆龙泉山灌区展厅实景图

作为一名简阳人,您或许知道简阳的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翠屏湖。您或许也知道,“天府明珠”三岔湖、“人间瑶池”龙泉湖,湖光山色,烟波浩渺。但您知道吗?这三座人工湖泊都与一项水利工程有关。这项工程,是我们每个简阳人都不该忘却的记忆。它就是——龙泉山灌区工程

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耗时10年,数万人参与建设,历经“文革”动荡,打赢“四大战役”,建成1座引水隧洞、3座水库、1500余公里渠系,开创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盛世奇观。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简阳人民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大胆提出构想,全民投工投劳,攻克技术难关,燃烧汗水生命,118人牺牲,2000人伤残,众志成城,英勇不屈,写就一部愚公移山的英雄传奇。

这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土法上马,艰苦创业”,至今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催人奋进,是简阳人民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龙泉山灌区工程于1970年2月动工,到2020年,这项工程已和我们整整半个世纪之遥,我们怎能忘记,那山中春秋、洞中岁月?它值得我们铭记回望,它必将激励我们感恩奋进!

本期讲解员

郑 晓

干旱肆虐  民心思水
▲图为龙泉山隧洞。洞口两侧分别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干旱肆虐 民心思水 From 简阳城市规划展示中心 00:00 03:37

龙泉山灌区,也就是都江堰东风渠六期扩灌工程,简阳人民习惯称之为“东灌”。灌区从东风渠罗家河坝分水闸引水横穿龙泉山,规划控灌简阳、雁江、资中等县市耕地120.25万亩,现有效灌面75.43万亩。整个工程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长6274米的龙泉山隧洞1座,二是三岔、石盘、张家岩3座大中型水库,总库容3.2亿立方米,三是1500余公里的配套渠系。

龙泉山灌区的修建,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简阳是蜀中丘陵农业大县,但地处四川盆地少雨区,历史上十年九旱,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简阳县志记载,在20世纪初期,甚至出现了百姓卖妻鬻子、吃野菜白泥土为生的惨况。

▲龟裂的土地

▲受旱群众在泉凼排队挑水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都江堰东风渠四期扩灌工程建成,和简阳ー山之隔的龙泉、双流用上了岷江水,而简阳人民眼巴巴看着水已经流到了龙泉山下,却无水可用。有民谣唱到,“天府之国仅西川,四川中东不沾边”“西泽东旱数千年,贫富分明两重天”。歌谣一方面反映了成都平原与东面丘陵地区的强烈对比,更吐露了简阳人民对水的渴望。

▲三岔、贾家区干部群众上报的引水规划手写稿

民心思水,穷则思变。饱受干旱缺水之苦的三岔、贾家区干部群众率先行动,8人组成了工程筹建组,向贾家区借了20元钱办公,就开始了前期工作。他们主动踏勘选点,书面上报引水规划,提出“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要求,这一要求引起了县上重视,经多次规划上报,得到了省上相关部门同意和时任省革委主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的支持。1970年2月,龙泉山引水隧洞破土动工,后被省上列为地方和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简阳人民改造山河的壮举,由此拉开战幕。

四大战役   成就伟业
四大战役 成就伟业 From 简阳城市规划展示中心 00:00 06:01
整个工程由简阳在全县抽调劳动力,县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采取国家补助,民工建勤,农民专业工程队常年施工与冬春群众性突击施工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建设的人员进行军事化管理,按营、连、排、班依次划分,工程共分4个阶段,历时十年,攻坚建成。

▲1970年2月20日龙泉山隧洞二号斜井破土动工

1970年2月20日,工程的第一阶段“龙泉山引水枢纽工程”开始了。工程包括引水总干渠,龙泉山隧洞、张家岩水库和南、北干渠。而隧洞又是整个工程的咽喉,只有成功凿洞穿山,才能引流岷江之水。这是施工难度最大,条件最为艰苦的一个阶段。为了完成这一庞大的工程,3万多名人民公社社员自带干粮和锄头、鸳篼等工具,浩浩荡荡开进了荒山野岭。

1970年2月23日,隧洞开工仅4天,就因查哑炮炸死一人,工程六营(原贾家区)面对困难,情绪高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1971年1月1日,提出“宁舍十斤肉,脱下几层皮,27日打通第一段,一分一秒不能移”的口号,克服了河堰垮塌、水灌斜井,深井缺氧等一系列困难,工人们前一个倒下了,后一个顶上去……大家英勇顽强,殊死搏斗,提前17个小时,取得打通进口至6号斜井第一段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工程人员“打通龙泉山”的必胜信心。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1972年4月26日龙泉山隧洞全线打通

在严重缺乏现代化工具的艰苦条件下,简阳人民完全是靠“土法”、靠双手,打通了6274米长的隧洞。魏明伦《简阳赋》中写到:“钢钎打开百里洞,鸳篼挑走亿吨泥”。工程的浩大可想而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73年2月25日工程竣工试通水,灌区当年开始受益。

▲龙泉山隧洞竣工通水大会盛况

工程的第二阶段,是修建灌区配套渠系。从1972年冬到1974年春。

工程的第三阶段,是修建三岔水库。其建设的难点之一,在于要完成2.4万人的移民安置和对口安置。这里要为大家讲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在一次迁移时,一位妇女突然叫嚷着要下车,当时大家都以为她反悔不想走了,没想到她跳下车,在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揣进了口袋,以纪念家乡。可见,让三岔居民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有多么不舍,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反映出简阳人民心怀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高尚情怀。

▲三岔居民移民搬迁

正是有了灌区人民的无私奉献和鼎力支持,三岔水库于1975年3月1日顺利开工,1977年春季结束,三岔水库开闸放水,灌区大面积受益。    

第四阶段为修建石盘水库。从1977年8月20日破土动工,1980年10月水库全面完工。至此,整个灌区工程全部建成。

▲喜饮岷江水

整个工程从筹备到修建结束,得到了省、地有关部门和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原农林部部长沙风等各级领导曾多次实地视察,给予关怀鼓励。200余个地属以上单位、解放军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帮助和支援。

▲简阳规划馆内东灌工程数据墙

▲感人至深的东灌事迹,引起外国友人关注

▲简阳规划馆讲解员向小学生讲述东灌历史

东灌当时在简阳是头等大事,家喻户晓,简阳全县人民也是积极响应,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河东河西,都积极主动投身建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简阳人,往上数三代,就没有没参加过东灌工程建设的。


腾飞之基  福泽万代
腾飞之基 福泽万代 From 简阳城市规划展示中心 00:00 01:28
龙泉山灌区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在农业生产、防洪排涝、抗旱减灾、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铸就了一座历史丰碑。
▲“天府明珠”三岔湖

▲“人间瑶池”龙泉湖

▲三岔湖为天府国际机场落户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抚今追昔,饮水思源,美好的生活来自艰苦的奋斗。在全市人民抢抓东进机遇,建设三新简阳的今天,东灌精神,有着更为深远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50年前,水利东进,功在千秋,润泽雄州,50年后,成都东进,简阳机遇,百姓福祉。历史再次开启,机遇更加垂青。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怀先烈,用信仰、担当、团结、实干,再创一个又一个奇迹,续写一个又一个辉煌!

从明天开始

我们将穿越时光隧道

去往未来的简阳

我们下期见!

温馨提示:因受疫情影响,闭馆期间如果您对简阳城市规划展示中心有相关事宜的咨询需求,可拨打电话:028-2755786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