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年第10卷第18期Chinese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Medicine,2019,Vol.10No.18 -4-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被动肌力训练、徒手体操、 33讨讨论论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肌肉牵伸技术等;OT方面进行 偏瘫侧肢体肿胀是脑中风的常见并发症,可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偏瘫侧肢体抓握毛巾、磨 [3] 原因为:①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回流主要靠静脉 砂板等。PT、OT各每天1次,每次各30min,以患者 与心脏之间的压力差和肌肉收缩对血管壁的挤压 不疲劳为度。③理疗。神经肌肉电刺激仪(KT-90A 力。当肢体瘫痪后,肌肉失去了神经支配,收缩活 型)刺激偏瘫肢体肌肉收缩,每天1次,每次20min; 动减弱或消失,肌肉对静脉血管的挤压力消失,致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HB-920C型),根据患者情 使静脉回流障碍。②营养障碍。血管的舒缩功能 况调节压力为15~25kPa,每天1次,每次20min。注 受神经支配,当肢体偏瘫后,血管和肌肉失去了神 意定期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以及肢体末梢血液循 经支配和神经的濡养作用。③偏瘫下肢水肿也可 环情况。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疗法, 由静脉血栓所致。综合以上原因,血液不能顺利返 其组方为:炒乌梢蛇3g、制地龙6g、狗脊20g、海风藤 回心脏,滞留在静脉中,静脉管腔内的压力增大,液 15g、桑枝15g、桃仁10g、赤芍20g、全蝎3g、艾叶 体被挤压到血管壁外,滞留于组织间隙中,产生了 20g、伸筋草15g、络石藤15g、桂枝15g、红花10g、三 偏瘫肢体肿胀。若水肿持续时间过长,其蛋白质成 七5g。观察局部皮肤完整性,检查皮肤感觉状况, 分会沉积下来,变成纤维组织。如在关节周围,可 用中药熏蒸机(HB-4000型)熏蒸治疗。上方一剂文 发生关节强硬和挛缩,因此对偏瘫肢体肿胀的早期 火煎30min后,取汁200mL置于中药熏蒸治疗机内, 积极治疗很重要。在无肌肉收缩时,要经常被动运 预热,待温度上升至43℃左右,开始熏蒸患肢肿胀 动偏瘫肢体并进行按摩,通过各种按摩手法和被动 处,每处20min,每天1次,30天为1个疗程。熏蒸上 活动,以代替肌肉主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在有肌 肢和(或)下肢的肿胀部位,保持肢体与喷气口的安 肉收缩时,鼓励主动运动。同时要注意避免压迫偏 全距离在25cm以上。熏药过程中,定期观察熏蒸 瘫侧肢体或关节的被动屈曲,注意卧位时抬高偏瘫 部位皮肤颜色及出汗情况,并询问患者感受,注意 侧肢体并尽量保持伸展位。 预防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烫伤,必要时调节喷气温 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疼痛、拘挛麻木,其病理 度、距离和压力。 是瘀血痰浊阻滞筋脉、脉络不通。中药熏蒸是传统 1.4观察指标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30天)后观察 中药结合当代科技的一种有效的外治法,通过温热 患肢肿胀和活动情况,依据《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 [2] 效应和蒸汽压力的共同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药 规》中“中风”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浮 物直达病所,起效快。熏蒸方剂中赤芍、桃仁、红 肿完全消失;有效:浮肿基本消失;无效:浮肿无明 花、三七活血化瘀,海风藤、狗脊、桑枝、艾叶、伸筋 显改善。 草、络石藤、桂枝舒筋活络、除痹止痛,乌梢蛇、地 1.5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 xˉ±s 龙、全蝎通经活络止痛;全方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经 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计 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依靠熏蒸时产生的热量和 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 ˉ压力,能有效促进药物吸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 成比(P)和平均秩次()表示,采用Mann-WhitneyU R 2 巴回流,加速偏瘫肢体肿胀的消退。 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检验;均由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治疗可以明显缓解中风后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偏瘫肢体肿胀,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2结结果果 应用。 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 参参考考文文献献 率为80.0%;治疗组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12例,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总有效率为4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韩新峰,田元生,何英,等.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 ˉ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f,,P) R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ˉ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R总有效率(%) [3]杨亚娟,卢根娣,朱建英.内科护理教学查房[M].北京:人民军医 ①① 治疗组2061040.400080.0 出版社,2009. 对照组2035120.600040.0 (收收稿稿日日期期::2018-09-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