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故宫是咱新乡人盖的!

 风舞猿 2020-03-15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均为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故宫宫殿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世所罕见。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昭示着500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说了这么多关于故宫的介绍,跟新乡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得从万历年间的一场大火说起。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三殿又灾,延烧两宫(乾清、坤宁)。这是故宫第三次着火,这项修复工程持续进行了三十四、五年,直到天启六年(1626年)才建成皇极殿,转年中极、建极才竣工。说明此时的明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能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乾清门以北为内廷。外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即今之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轴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侧翼,是皇帝行使权力、登极大典和召见群臣的主要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居中轴线,有御花园、东西六宫环绕,这里既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皇后、嫔妃以及太后、太妃等居住的地方。

乾清宫旧影

按古代说法,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中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述了历代皇帝的美好愿望。所以这两个宫的名称从明初到清末,一直没有改动。

具体地说,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皇后在此同住,皇帝有时也在此召见大臣办理国事。坤宁宫是皇后住的正宫,皇帝和皇后大婚时,在这里举行仪式,并在此住几天,再另居他官,平时皇后每天在此祭神。我们如今看到的宫斗剧,大多发生在内廷这里。

也就是说万历年间的一场大火,把皇帝和皇后的主卧给烧了。房子烧了,皇帝和皇后的脸上可挂不住了,赶快找人重盖啊。这盖房子的是谁呢?就是新乡人贺盛瑞。

贺盛瑞,字凤山,新乡获嘉人。明代建筑管理专家,曾先后任工部屯田司主事及工部营缮司郎中,任职期间负责修建泰陵、献陵、公主府第、宫城北门楼、西华门楼,以及乾清宫、坤宁宫等工程。

贺盛瑞

既然两宫这么重要,皇帝把这项工程交给贺盛瑞负责,说明对他的人品和才能是何等信任。他接受任务后,翻阅了修建三殿(大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施工档案材料,在修建两宫中予以借鉴,创造了许多古代建筑中的奇迹。

坤宁宫旧影

一是表现在大量使用了商品买卖和货币流通的手段,这就反映了在明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例如用木料、石头、金砖等,修三殿时都是派官员去催运。而修两宫时,只通过商人把银两发往产地,材料就送来了。修建三殿时用民夫、工匠,是向各地平调摊派的,修建两宫时,是用钱召募的,干活的人有的是长期雇佣的,有的是临时的。

在施工中,承包奖励手段随时使用,就连抬土这点小活也是如此。比如在向金刚墙中填土,工地只有民工二十多人,两人一个筐,没有三、五天是完不成的。贺盛瑞说,多抬一筐土加钱两文,用红木屑为标记。于是各个民工飞快地抬运,,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些例子在书中很多,为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实际依据。

坤宁宫东暖阁西间

二是表现在创造先进工具上。比如,在从很远的地方往北京运送长三丈、宽一丈、厚三尺的大石头时,修三殿,是派顺天等八府民夫两万人,造旱地船拽拉运送,还得派官员督促率领。每一里地掘一口井,用来浇早船和解决民工饮水问题,共计二十八天运到北京。官员和民工的费用总计用银十一万两之多。

而修建两宫时,改用制造十六轮大车,用骡一千八百头拉运,只用二十二天就运到北京,总共用银不到七千两。这项发明创造,产生了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究竟会占什么样的位置,我这里不评价,让建筑学家们去评论吧。

“在乾清宫工程中,由于贺盛瑞在劳动管理和经济核算中的改革措施,为施工约了大量白银,深得上下称赞。”这是史书上的记载,事实上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坤宁宫旧影

在重建两宫的工程中,贺盛瑞颇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一共节余了九十多万两白银。但他既没有向当时的其他官员一样,向掌权的太监行贿送礼,也没有和工部官员把钱私分,而是把银两上交了。其结果不但没有邀功,倒被加上一个“冒销(虚报)工料”的罪名被贬到外地作小官去了。他写过一篇《辩冤疏》向皇帝申诉,但万历皇帝不理政事,根本不理会他的申诉,贺盛瑞便抑郁而终。

他的儿子贺仲轼为父伸冤,根据父亲的笔记、口述,写了一篇《两宫鼎建记》,重点记载两宫重建建材采备用银情况及如何杜绝工程中贪污情况,为后世宫殿营造定额立下标准,也为现代考证两宫提供了重要依据。

贺盛瑞是新乡人,儿子自然也是。其子贺仲轼,字养敬,号景瞻,明朝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曾任镇江知府,最后任西宁、山东兵备。晚年闭门著书。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贺仲轼在获嘉县巨柏村自己的书房里留下遗言,和妻妾五人一块自尽,以示效忠皇上。后人在该村为他修建有五节楼,现仍存。

获嘉五节楼

自获嘉县科举考试有资料记载以来,全县成为“进士”的共有十九人,而贺盛瑞和贺仲轼二人成为“父子进士”,也确是奇迹。他们又都是身居要职,政绩突出,著作垒垒的清官,这应是获嘉人在历史上值得自豪的一点。

获嘉的贺氏家族并非只有这二位成名。

前面已经讲过的贺盛瑞和贺仲轼是“父子进士”,并是五品官位。贺盛瑞的父亲贺国清,也被皇帝封为五六品官位,在获嘉县城城隍庙西侧,贺氏祠堂对面修建有住宅,宅内有藏书楼,大门上挂有“父子进士”石刻匾额。

在巨柏村,修建有供读书的“巨柏园”别墅,园内楼阁亭台,清雅别致(见民国县志《柏园记》)。他们的后代有功名的也不少,如贺仲轼的嗣子贺振能是康熙丙午(1660)年举人,善长诗文。贺振能的孙子贺万来是嘉庆辛酉(1801)年举人,曾任知县。这说明他们的后代还是书香门弟。

获嘉的建筑行业自贺家以后,逐渐繁荣。获嘉县现存古建筑如武王庙、县衙、城隍庙、文庙、登觉寺等,多系明清时期获嘉工匠修建或重建。这些古建筑的结构和工艺都有较高的水平。

清末,京汉、道清铁路和焦作煤矿修建时,大批获嘉工匠参加了铁路沿线的站台、票房和矿区建设。

1934年 道清铁路焦作车站

1917年,获嘉人李德福等迁往郑州,创建了“公义顺营造厂”,厂址在延陵街。当时郑州豫丰纱厂、天主教堂、碧沙岗公园、岗佐医院及一部分市内住房、店铺,皆为公义顺营造厂修建。

此后,以公义顺为基点,建筑工匠陆续集结郑州,后来鸿顺昌营造厂、协记建筑公司、福记营造厂、中西营造厂、协昌恒营造厂等陆续建立。此时获嘉在外的建筑工匠约两三千人。

1920年 郑州豫丰纱厂

1930年前后,获嘉上述建筑队施工区域发展到开封、洛阳、西安等地。在开封参与了河南大学的修建,并修建了开封师范、开封高中、黎明中学、两河中学、北仓女中及河南邮政总局、天主教堂等工程。在洛阳白马寺、铁路土木建筑工程及市内店铺住房的兴建中,获嘉县“花家班”(因该建筑队中姓花的最多而得名)颇负盛名。

河南大学旧影

同期,东至徐州、连云港,西至山西绛州和陕西、西安、大荔县等地,南至武汉、长沙、九江、南京,北至北平、天津,均有获嘉县建筑队承建的工程。此时在外的建筑工匠约四五千人。

建国后,获嘉县在各地的建筑工匠约六七千人。所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以获嘉为首的新乡人,从明朝发轫,达到巅峰,如今走向全国各地,值得每一位新乡人自豪。

请您记得,当你再步入故宫博物院时,站在乾清宫、坤宁宫前,自豪地跟导游讲一段历史,这是我们新乡人曾经修的。想想这画面一定挺美的。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里读懂新乡文化
加小编入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