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和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多见于“输入性病例”,现在的防疫重点已经逐渐转为“防止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自2月26日宁夏出现首例境外输入病例以来,半个月内我国境外输入病例已达85例,主要是返回中国的中国籍公民。 有专家呼吁:调整签证政策撤回援外人员,同时严防非法入境人员!大家就很关心:“从境外回来的!到北京后到底怎么隔离,怎样具体的措施” 北京社区防控组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介绍: 一是自疫情严重国家入境进京人员,继续执行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 二是即日起,自非疫情严重国家入境进京人员,也要居家观察或集中观察14天,纳入社区健康管理。 三是短期入境进京且有商务等行程目的地的人员,需入住指定宾馆并进行核酸检测,未出检测结果前,不得离开宾馆。 四是不在北京停留,经停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转机出境人员,应接受健康管理。 针对入境进京人员的疫情防控,北京市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区)设立专门的集散点,由各省区市和北京市16区及开发区分别派驻工作组,做好24小时的分流转送工作。 目的地为外省区市的,由相关省区市具体负责转送和安全防护工作。 目的地为北京的,由属地各区具体负责转送和安全防护工作。 1.有固定居所的,各区安排专车专人送至居住小区,严格执行14天的居家观察; 2.无固定居所的,各区安排专车专人送至本区集中观察点; 3.短期进京且有商务等行程目的地的,安排专车专人送至指定宾馆,并接受健康管理。 4.对私家车来接且确定为居家观察的,各区负责登记接机人员和旅客详细信息、签订承诺书后,核实无误的允许返回居住小区。 到达居住小区后,由街乡和社区在小区门口做好对接,出示居家观察告知书,签订居家观察承诺书,落实14天居家观察有关要求,做好日常服务保障。 另外还有以下这些措施要求: 一、分区管理 境外入境人员根据目的地分为北京及其他省市地区,北京地区按照16个区分别设立临时集散点;其他省市分别设立各省市临时集散点。各集散点要保持相对距离5米以上,工作人员通道与入境人员通道分开,由专人引导旅客有序进入集散点,避免人群密集。 二、开展健康监测 北京市各区和各省市工作团队建立健康监测制度,每日早晚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体温筛查、健康监测,询问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并做好记录。凡是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要第一时间到驻地医疗点进行筛查,并及时离岗。 三、体温筛查 入境人员在离开机场海关前要进行健康申报及体温筛查,进入新国展集散点前要再进行体温筛查,各工作团队要对辖区内的入境人员开展健康状况巡视,对有发热、咳嗽等异常健康情况的要再次筛查体温,有异常的要送驻地医疗点进一步排查。各工作团队安排入境人员上转运车辆前要再次进行体温筛查,确保所有转运人员体温正常,无发热、咳嗽等健康异常情况。 四、设立临时医疗点 以顺义空港医院医务人员为主,成立驻地医疗点,负责对各工作团队及入境人员发热、咳嗽等健康异常情况进行排查及应急处置。凡是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要立即通知驻地120,将相关人员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新冠肺炎排查。 五、驻地120安排 北京市在新国展集散点安排3辆急救车,负责安排有发热、咳嗽等需要进行新冠肺炎排查人员的转运工作;顺义区安排2辆急救车,负责有心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转运工作。 六、区域消毒要求 1.旅客滞留区域的物表,如:工作台、座椅、电梯按钮、扶手、门把手等,以及地面,每批旅客离开后应消毒一次。 2.卫生间要专人负责,旅客使用后随时对卫生间台面、 水龙头、门把手、大小便池进行消毒,台面、水龙头、门把手等手接触的表面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室内通风。境外来京人员滞留区域相对封闭,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消毒作用60分钟后通风换气。 北京市将首都机场疫情高发国家入境北京的旅客转运集散地设在新国展。 新国展距离首都机场8公里,交通便利。南北长800米,东西长750米,一期占地面积102.14公顷,室内面积约11万平米,对外相对独立、可实现封闭管理,内部场地开阔,场馆属于“可开合、大空间”建筑结构,通风较好,便于分区管理、开展工作。 此次集散点征用的W4、E4馆,位于新国展最北端,共2.8万平米,距周边最近小区有560米,最远约1公里,场地与外界实现物理隔离,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居民生活、出行的影响。 “北京顺义区:有信心保证新国展集散点周边居民生活出行不受影响” 北京顺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禹学垠表示,有信心保证新国展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不受影响。 禹学垠说,关于这个问题,市工作专班和顺义区高度关注,并且也制定了相应措施。为切断输入性病源,防止人员集聚所带来的问题,北京市在新国展设立了入境人员分流接转的短时集散点。“这个集散点不是医学隔离点,也不是方舱医院,请广大市民放心。” 民航局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安全管控要求,先后下发三版疫情防控指南,将航班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指导运输航空公司、机场在加强通风、消毒、垃圾处理等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航班始发地疫情形势、客座率、航班运行特点等因素,制定分区分级疫情防控具体措施,做到精准防控、精细施策。 →对低风险航班,根据需要进行体温检测,采取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机舱设置应急隔离区等适当措施,保障国际国内人流、物流畅通; →对中风险航班,在低风险级管控措施基础上,根据航班航程,在航行中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提升防控风险标准,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客座布局,减少人员流动; →对高风险航班,尽可能减少机上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机组防护级别,对旅客进行分区管理,发现可疑旅客即安排其在隔离区就坐,并及时通知目的地机场。 加强协同配合, 筑牢首都机场口岸入境防线 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口岸,是防控疫情输入风险的重中之重。 保洁人员在T3-D航站楼进行全面消毒清理(马儒壮/摄) 首都机场在现有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最短路径、最小影响”的原则,重新调整国际进港航班流程,重点关注疫情严重地区和国家的进港航班,仅用时72小时完成对3号航站楼D区的全面改造,将其设置为集中接受重点国家和地区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分区分类、精准实施旅客和行李的集中转运,该区域已从3月10日零时启用。 @各位?防止境外“输入性病例”已经到了越加重要的时刻 相信在越来越严密科学的防疫措施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来源:最爱大北京、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民航网等 |
|
来自: 方青i1wleykyqj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