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距今约有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河南,不仅是第一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戏曲大省。有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 、大平调、怀梆、大弦戏、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等13个剧种。主要代表戏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杨金花》《拷红》《白蛇传》《秦雪梅》《秦香莲》《七品芝麻官》《南阳关》《朝阳沟》《大祭桩》《香囊记》等享誉全国。戏曲艺术以其优美的旋律,特有的中原音韵,丰富的传统剧目和艺术家精湛的表演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针对中牟区域的特点和广大观众的喜好,中牟县“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的演出,也是煞费苦心的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发生在中牟的“孔子回车”传说创作的《孔子回车的传说》,首先在河南坠子上进行了创作演出,随后又在河南坠子的基础上,改编成折子戏,受到了广大戏曲爱好者的欢迎。 在“双优”“双带”的舞台上,戏曲节目异彩纷呈,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经过梳理,下面就把部分演员和节目的情况整理如下: 赵晶蕊,中牟县豫剧团的曾任业务副团长,她演出过的曲目有:《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红灯记》选段。同时,她还参与了小品的演出,在庆祝建军90周年文艺汇演中,创作导演了情景剧《蒋冲阻击战》,小品《回家》等节目。 袁笑颖的主要唱段有:《风雨故园》、《小白鞋说媒》和《对绣鞋》等选段,接下来根据剧组安排,她又出演《称妈》等小品节目,是一个发展非常全面的演员。 杜萍演出的节目有《香魂女》、《倒霉大叔的婚事》、《朝阳沟》、《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沁园春▪雪》《抬花轿》等曲目,参加了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节目的演出。 张鑫有《南阳关》、《三哭殿》、《李豁子离婚》等,同时他还是小品演员。 蔡其山,其经典唱段为《永报父母恩》,多次参加重大演出活动,在省内外都享有盛名,是“双优”“双带”舞台上年龄最大的演员。为他伴奏的是闫国峰、雷同。 邢艳红,其主要演唱曲目有,坠子《孔子回车庙》、《除夕饺子宴》、《潘安梦回中牟》和豫剧《陈驸马休要性情急》。伴奏的是杨继山老师。 王改红,有《王员外休妻》等曲目,同时,也是小品的主要演员。 张喜亮,中牟豫剧团的曾任团长,他的节目主要有:《焦裕禄》、《朝阳沟》、《老子、儿子、弦子》选段,为“双优”“双带”舞台创作导演了戏曲小品《社区新唱》、《审舅舅》和《大学梦》等节目。 王爱花,过去就是中牟豫剧团的台柱子。她演出的节目有:《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朝阳沟》、《刘胡兰》和戏歌《沁园春▪雪》、《白发亲娘》。同时还参演了三个戏曲小品。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部分演员和节目内容。我们面对唱段思绪万千,不断地在想,为什么这些如此质朴的唱腔能够传唱至今,为什么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仍然有人对戏曲艺术如痴如醉?反复思考之后,似乎有所感悟,这大概是戏曲唱腔艺术的魅力使然吧! “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双优”“双带”的戏曲演出,就是不断的进行继承和创新,我们演员的演出也显示出特有的中原文化艺术的魅力,并使之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