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案一——反酸烧心8年张...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3-15


张某,女,73岁。主诉:反酸烧心8年。
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堵闷烧灼感,有酸水上泛于口,胸闷恶心,反酸时咽喉不适疼痛,头晕无视物旋转感,查电子胃经示反流性食管炎,平时情志压抑,大小便失禁,下肢时有疼痛麻木交替发作。体态偏胖,平时饮食好吃肥甘厚腻之品,舌暗,苔黄腻,脉弦。既往史: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心绞痛、抑郁状态。

辨证分析:此患者体态肥胖,又好吃肥甘厚腻,以致使痰浊不化,阻滞中焦。中焦如枢,主一身气机之升降,若痰浊阻滞于中焦脾胃,妨碍气机的升降,则胸闷恶心,日久也会出现气逆于上,反酸烧心的症状。咽喉为胃之门户,若胃失和降,酸水上逆侵蚀门户,则出现咽喉疼痛。痰浊之邪,乃湿日久所化,湿邪最易下注人体,阻滞人体经络气血,经络气血瘀滞不行,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感。湿邪阻滞膀胱,又有碍于膀胱气化功能,故出现小便失禁。湿邪留于肠道,湿胜则濡泄,大便稀而不能自控,舌暗,苔白厚腻,脉弦乃痰浊内盛之舌脉。
治法:化痰开窍,活血利湿。
方药:陈皮,法半夏,茯苓,生甘草,竹茹,胆南星,石菖蒲,化橘红,车前草,滑石粉,淡竹叶,酸枣仁,苦杏仁,水蛭,旋覆花,生赭石,北豆根,马勃,桃仁,红花。

加减服药半年,患者近期来诊时诉胸骨后烧灼感减轻,反酸好转,无胸闷及恶心不适感,大便目前可自行控制,便软,日1行,无小便失禁,下肢疼痛麻木感减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