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龙政变后,众人都在庆祝武则天退位,大唐复辟,只有他痛哭流涕

 老袁侃历史 2020-03-15

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閤起居,王公已下皆欣跃称庆,元之独呜咽流涕。彦范、柬之谓元之曰:“今日岂是啼泣时!恐公祸从此始。”元之曰:“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给唐中宗李显,大唐正式复辟。当武则天移居上阳宫时,所有的朝中大臣都在弹冠相庆,而有一个人却在为武则天痛哭流涕,与众人的喜庆格格不入,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名相姚崇。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他辅助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因拯救时弊而闻名天下,被人称为救时宰相。

姚崇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姚懿曾担任嶲州都督。他20岁进入仕途后,凭借在自己的才干平步青云。到武则天时期,已经高居宰相之职。

这样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宰相,特别是又经历武则天时期高压恐怖政治,姚崇并不是一个政治小白,为什么在众人都在庆祝武则天退位,大唐复辟时,他却一个人为武则天的辞位而悲泣?难道他不知道就是在打唐中宗李显和其他参与政变大臣的脸嘛。

为人正直,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

  

姚崇性格敦厚,为人正直,坚持原则,敢于伸张正义。当初武则天在诛杀酷吏周兴、来俊臣后,询问身边的近臣,朝中大臣是真的谋反,还是被诬陷时,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姚崇敢站出来,还以全家100多口人的性命作保,认为大臣不会谋反,可见姚崇的耿直,这一点也深受武则天的赏识,很快就被提拔为宰相。

姚崇虽然也参与了神龙政变,但他既是武则天的臣子,更是大唐的臣子。当时的武则天重病卧床多日,无法处理朝政,朝中局势诡谲,加上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在武则天跟前挑拨是非,这对太子李显非常不利。此时,朝中要求武则天还政太子的呼声非常高,姚崇也是其中一员。

  

武则天代唐以来,虽然建立了武周王朝,但朝野普遍认为武则天只是暂代儿子摄政,迟早会还政于李唐。姚崇同样持这样的观点。

姚崇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但他也是一个轻私利重大义的人。他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最终成为宰相,内心非常感激武则天,但他又是一个国家大义至上的人。姚崇参与神龙政变,从大义上是为了国家,但从小义上却是导致武则天下台的帮凶,心里充满了愧疚。

当武则天即将彻底离开朝堂,姚崇想到与武则天君臣数十载,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

武则天乃是中宗生母,不会遭迁怒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母子之情并不会轻易就此割断。实际上,武则天退位后,中宗李显每日都会率百官来给武则天请安问候,要知道,当年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可是对自己的父亲不闻不问的。

李显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自小就在母亲武则天的淫威下生活,对母亲的敬畏已经深深烙印在骨子和血液里。在武则天面前,即使他已经复辟,也丝毫不敢有任何不敬。姚崇为武则天的辞位痛哭流涕,这不会让李显产生任何不快,反而会认为姚崇才是真正的忠臣,其他人不过都是顺风草罢了。

  

李显也知道,重病在床且80多岁的母亲武则天时日无多,不可能对自己再有任何威胁,现在对自己有威胁的反而是自己的弟弟李旦,妹妹太平公主以及张柬之、桓彦范等神龙政变功臣,他忌惮的是这些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姚崇为自己的母亲而哭,李显根本不会把这当一回事,怎么可能会迁怒姚崇而杀之。

李显对自己母亲武则天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武则天曾夺了他的皇位,把他流放到房陵长达10年之久,但最终还是把他接回长安,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否则,没有太子这个名分,即使政变,他也与大唐皇帝无缘。

李显忌惮政变功臣,反而对姚崇更放心

神龙政变并不是是李显一手策划的,他也没有这个胆量和能力,他完全是被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裹挟,不得不被动参与政变,对自己的母亲武则天还是心生愧疚的。毕竟,即使没有政变,皇位也迟早也是他的。现在,他反而成了逼迫自己母亲的篡位者,让自己的名声受损。中国古代王朝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大唐也不例外。

  

神龙政变后,李显不得不把主要功臣封为王。要知道,汉以后,异性很少有封王的,而李显却一次性封了五王,这让李显很憋屈,也让李显感到丝丝威胁。当李显皇位稳固后,这些政变功臣都陆陆续续遭到排挤、贬谪,甚至被杀。

而姚崇这样的一个真情流露的人,反而让李显更为放心,顺利躲过政变初期的政治倾轧,并在唐睿宗、唐玄宗时期再次出任宰相。

纵观中国历史,姚崇哭辞武则天,与西晋的司马孚如出一辙。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叔爷,一直以魏臣自称。当西晋代魏后,魏帝曹奂迁往金墉城时,朝中大臣都在庆贺新朝建立,没有一个人还记得前魏皇帝,司马孚例外。

当时,80多岁的司马孚一个人颤巍巍拜辞曹奂,他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他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晋书》: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参考资料:《新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