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戴氏风水仙灵子 2020-03-15

中国的传统风水理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古代中国,限于当时的科学认识水平,古人把建筑环境气候的太阳辐射、气温、湿度、气流、日照等诸要素以直观的感受和体验,用古代哲学来阐释。这种东方古老哲学与我国古代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学科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一门独特的学问——风水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它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

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表达出人们繁衍生息、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

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对一些能够流传几千年的事物,应该深入研究,通过实践检验它的真理性,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加以利用,造福人类。我们在对其进行定义时,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风水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文化还是地球物理学家、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 

那么,在古代人们在风水中讲求“天人合一”,今天我们在城镇规划设计中也要学会古人的这种思想,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经济与环境、城镇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如何在今天的城镇规划设计中达到“天人合一”,达到和谐呢?我们在城镇规划设计中达到有来龙来水或去水的自然格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中国历代古建筑群遗址和建筑史,可以发现很大程度上就是风水史,古代建筑讲究规整、对称,以故宫和丽江古城为例,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与当地地形特征和风景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交通便利、地域开阔、易守难攻、地处中心的放射状城镇布局。而且古人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温度、湿度等影响,形成了南方吊脚楼、北方窑洞、中原土石房屋等别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如今,随着水泥大楼的拔地而起,人们再难觅那古代的建筑文化,只能到那旅游景点或者是梦回故里才能看到。仅有一点的绿色,也是人工制造,缺少了自然山林的秀色、自然,多了几分人工雕琢的痕迹,难以弥补城镇全是灰色水泥带来的冰冷情结。加强园林景观设计,增添城镇特色

每个城镇要想更吸引居住人群,就要加强园林景观设计,增添城镇特色。城镇中各个休闲广场、城镇公园可以多多引用园林景观的概念,用以设计具有自然特色的人造景观,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城镇绿地面积。同时,要注意对城镇原有园林景观的保护,需要扩建或改建都要以不破坏原有的自然风貌和主体结构为原则,实现园林景观原汁原味。

我国风水发展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从历代古建筑中不难看到风水文化发展应用的痕迹。城镇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它除了具有观赏性,还应该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系统性。在世界文化不断的交流中,作为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我们更应该像唐朝那样做一个巨大的文化输出国,尤其在城镇规划领域上更应该体现出特有的文化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