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3月14日,一个健康的男婴在德国乌尔姆市呱呱坠地,此时谁也不知道,这个男婴以后会改变世界,他叫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继伽利略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相信大家对他都很熟悉,并且普遍印象非常不错。 然而随着《爱因斯坦游记》(2018年)的出版,许多中国人开始无比愤怒,这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竟然在日记里写下了多处带有种族歧视的言论,他到底写了什么?又为何这样写? 首先我们要把时间调回1920年,当年中国现代大学之父蔡元培先生与爱因斯坦有了接触,非常希望他能来到北京大学讲学,给咱中国学子好好说说相对论,但爱因斯坦讲学是要收费的,当年北大并没有那么多钱请他。 梁启超先生得知这个情况后,慷慨解囊,爱因斯坦遂答应于1922年12月中旬来北大讲学,然而直到12月30日,爱因斯坦都没有如约来到北大,而是从日本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几天后直接乘船去了新加坡,后来又在上海和香港停留了几天。在亲眼看到中国的状况后,爱因斯坦写下了如下言论: “industrious, filthy, obtuse people…Chinese don’t sit on benches while eating but squat like Europeans do when they relieve themselves out in the leafy woods.”(译文:这些中国人勤劳、肮脏、愚钝,他们吃饭的时候不是坐在长椅上,而是用欧洲人在绿荫丛林中解手时蹲下的姿势吃饭。) 然后爱因斯坦接着写道:“It would be a pity if these Chinese supplant all other races. For the likes of us the mere thought is unspeakably dreary.”(译文: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其他民族,这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光是想想都郁闷。) 这两段话,无论如何看都带有浓浓的种族歧视意味,以及他作为西方人的“优越感”,许多网友在看完《爱因斯坦游记》后痛心地表示:“爱因斯坦竟然是这样的人!”但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根据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爱因斯坦随后又补充了一些见闻和看法。 在第二次来到上海时,爱因斯坦写道:“Most pitiful of people on Earth, cruelly oppressed and abused, treated worse than cattle; their reward for modesty, gentleness, and frugality.”(译文:这些中国人是尘世间最可怜的人,他们朴素、温和、节俭,却受到了残酷的压迫和虐待,而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 其实结合当时中国的背景来说,底层人民确实受到了残酷的压迫,并且生活在肮脏的环境里,比起起初盲目地说中国人“肮脏”,第二次来到中国的爱因斯坦很快出现了同情心理。并且在随后的“九一八事变”中,爱因斯坦数次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为,并且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制裁日本。后来陈独秀被捕,爱因斯坦致电蒋介石,要求他释放陈独秀。 加上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爱因斯坦亲眼目睹了黑人遭受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压迫,他被深深震撼了,从此四处奔走,为黑人发声,此时,爱因斯坦成了一位反种族歧视的人道主义者。 参考资料:《爱因斯坦游记》《爱因斯坦文集》 |
|
来自: 柠檬猪nyzbh9re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