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父母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鞭策我。 隔壁家的孩子考了90分,比你强多了。 你们班的那谁,听说唱歌很不错,你怎么不行? 表妹比你小,就已经知道帮着父母分担家务了,你呢? 于是我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理念:人生就像一场比赛,要么超越别人,要么落后挨打。 一路走来,总是喜欢与别人比较,努力做着“别人家的孩子”。
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头来啥也学不好,反而更力不从心。 闺蜜阿霜曾经也一度迷茫过,看到大家靠写作实现了人生目标,拥有了“斜杠青年”的标签,过上了财务自由的生活,于是也跟风买了一堆课程,开始学习写作。 期间也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的时候在同一起跑线,过一段时间,差距立即拉开了。 有人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文章频频上稿,稿费拿到手软。 而自己早起看书,熬夜码字,可就是不出成绩。 茶饭不思,各种灵魂式拷问: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自己不适合写作。 越想越焦虑,也越来越拼命,最终,稿费没拿来,却把自己送进了医院。 在以别人为参照物,拼命努力的路上。 大多时候,你以为的接近成功,实际上是正在走下坡路。 其实,与其每天想着与他人比较,倒不如静下心多和自己比一比。 02 有一位网友,讲了他求学的故事: 出生农村的他,在高考那年,考上了北大。 山沟沟里出了一只金凤凰,在村里自然算是一件大事,为了庆祝,家里杀了一整头猪招待邻里乡亲。 开校前,母亲把到处筹集的钱包在信封里交给他,并说:“走出咱们这座大山以后,你会遇到更多比你优秀的人,烦闷时,只要记得自己是靠什么走出这里的,你就能赢。” 到了大学,果然如母亲所说,他见到了太多太优秀的人。 有头脑比他灵活的,有视野比他开阔的;还有会计算机、乐器等各种各样特长的。 那些优秀的人,年纪轻轻就小有成就,而他,还从来没有见过电脑长啥样。 当时的他心想: 这个时候,就是要认怂。不是认输的认,而是认清楚自己的命。 有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人具有无法超越的天赋,有人具有长辈的悉心引导。 我的命和那些同学不一样。 把这一点看清楚了,想明白了,他开始了一场乌龟自己奔跑的无尽模式。周围有兔子在跑,有老鹰在飞,他都不管,只是跟自己较量。 最终,他留校任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不与别人争,只和自己比。这很孤独,但这是成长的必修课。 只要你前进一步,就距离目标近一步。 03 以前看过一首诗,叫《纽约比加州时间早3个小时》,印象很深:
人生,很多事是急不来的。 要相信:三四月做的事,七八月自会有答案。 身边有些朋友也许遥遥领先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不要因为自己走得慢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更不要因为太急于求成而打乱自己努力的节奏。 曾看过一个视频,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25岁后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 生命的时间表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因此,无论当下如何,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从容对待,你想要的,终究会来。 就像,姜子牙80岁才挂帅,司马懿60多岁才受到重用,刘备40多岁才有自己的队伍,所以,一切都不晚,该来的总会来。 世上千万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只要去努力,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 04 有一句话叫:你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能耐有多大。 还有一句话叫: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才是最好的人生。 我们在拼命努力的同时,还忘了一个词叫“命运”。 很多事情,你再拼命,再焦虑,也会有人遥遥领先于你。 此时,不要死钻牛角尖,转个弯,调整心态,你会发现,自己也拥有很多,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正如莫言所说: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你羡慕别人能坐在豪车里驰骋,或许还有躺在病床上的人,羡慕你能正常行走。 你羡慕公务员的稳定生活,或许还有安稳的公务员羡慕你自由自在的诗与远方。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生活的好不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