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land 1博恩河河曲考古遗址群 (1993) 2斯凯利格·迈克尔岛 (1996) 1 爱尔兰博恩河河曲考古遗址群 (1993) Brú na Bóinne - Archaeological Ensemble of the Bend of the Boyne 博恩宫(爱尔兰语:Brú na Bóinne,意为:Palace of the Boyne,但通常被错误地译为“博因河曲”)考古遗址群位于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柏林以北50公里的博恩河北畔,是多个考古地点的集合体,包括多处重要的史前坟墓,列入遗产范围的包括三个史前考古遗址,即纽格莱奇 (Newgrange) 古墓遗址、诺斯(Knowth) 古墓遗址和道斯(Dowth) 古墓遗址。 博恩河湾是一系列小的冰川山丘组成的5平方英里大小河流交汇处,这里也是发现三个史前遗址的地点,有时也被称作布鲁纳比奈皇家墓地。纽格莱奇墓是三个埋藏遗址之一,也叫做通道墓地。作为通道墓地的遗址的描述仅仅指明了这个土堆处曾经有一条通向中心会所的通道。 巨墓始建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但直到1699年人们才在修路时偶尔发现了它。现在,它是爱尔兰最有名的史前遗迹,也是西欧发现的此类墓葬中水平最高、构思最奇特的一个。从外形看,古朴的纽格莱奇巨墓不过是高坡坡顶上一个微微隆起、遍覆青草的圆形大土堆,但其实,它的构造堪称工程史的奇迹。古老的巨墓墓基就由97块数吨重的大石头水平铺就,其中许多块都刻有象征意义的图案。而整作墓则是由20多万吨石头河土块垒成的。 墓区石头上的螺旋形图案或单独出现或成组出现,有时沿同一方向旋转、有时故意反方向旋转。绕过巨大的墓门石,走进墓穴内部,便见一条19米长、低矮 笔直的石头甬道,尽头是一个不规则的圆形石屋,约6米高,一次只能容十余人站立。室内三个壁凹,每个壁凹里有一个大石盆,大概是进行某种宗教仪式用的。在 石室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具尸体残骸、至少三名死者的骨灰、四件垂饰、两串珠子、一片燧石、一个骨制凿子和一些骨制别针等等。但死者什么人,至今不得而知。 巨墓设计最神秘之处是石室的地面、巨墓的入口与正东方远山山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年冬至早晨,太阳从远山山顶升起,正好能够穿过甬道射到石室的地面,给终年黑暗的石室以及安葬在石室里的死者带来光明;大约15分钟后,随着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石室复归于黑。墓室前还散布着几块巨石;巨石以及巨石阵、石圈,都是爱尔兰与英国独有的史前遗迹,其意义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纽格莱奇墓的通道墓地的入口是一圈由5-8英尺高的独立巨石包围的前院。这些石头中的30块无论是里面还是外面都是扁平的,并且有装饰性的麻点和雕刻。纽格莱奇墓中的石头装饰是西欧使用巨石装饰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切口的许多地方都是线性几何图形,如:锯齿状线条、V字形、三角形、菱形、同心环形、 螺旋形等。最初的理论认为,这些设计是受麦锡尼墓葬艺术的启发,当然现在已经不足为信。 在纽格莱奇墓地区发现的螺旋形单独出现或者成对出现,有时沿同一方向旋转,有时故意反方向旋转。在纽格莱奇墓地区的一个遗址的街边石头中还发现了目前已知的唯一从中心点辐射的三曲枝图或者三倍数的排列方式的实例。起初,螺旋形是葬礼的象征,在爱尔兰人的坟墓中极为普遍,与此同时它在其他的巨石文化中也是如此。从历史学角度看,在巨石文化和新石器艺术中都有的螺旋形与精神信仰中的生死轮回和再生的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纽格莱奇墓遗址的许多螺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都呈现两个漩涡夹一个连接的部分的形式。吉尔·珀斯认为它象征生命之门的开放,或者是诞生和死亡之间、死亡和再生之间的分界。两个布拉吉神都能赐福给人们,同时也是告知人们死亡和灾祸的信使。两个螺旋线传统上也一直被用来表示皎洁的弯月。通过利用螺旋线在数学上的增长性质,人们可以推算出明月之夜出现的时间。这是三条螺旋线构成图案中的简单例子,然而这也是与自然现象规律相关性最强的例子。或许三条螺旋线是布拉吉神三种不同化身的抽象的描述:三条螺旋线可能代表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循环;三条螺旋线可能代表着少女、母亲和老太婆的循环;可能代表着宇宙的永无止境的循环。 将螺旋线和布拉吉圣徒对布拉吉神的崇拜联系起来似乎有点荒谬,但这仅仅是其他重要因素考虑之前的认识。尽管布拉吉圣徒在爱尔兰岛以外以不同的形式和名称广泛分布,但在这个地区是分布是最广泛的。除此之外,它还不仅仅像其他墓葬雕刻类型那样被鉴定为母亲神。在埃代岛一个荒废的石头纪念碑上发现的面部主题雕刻有两个圆环和连接的螺旋线的几何图形安排。还有在布列塔尼发现的带有突出的眼睛和夸张的胸部的雕刻都无疑于布拉吉神有着某种联系。大毒蛇图案、水平的有麻点的弯弯曲曲的雕刻在许多爱尔兰的遗址雕刻中也有发现。它们的存在和其他相似类型的雕刻中发现的可以明显鉴定为与母亲崇拜的图案极大地增大了螺旋线图案使这一类作品的可能性。 博恩宫考古遗址是爱尔兰最有名的史前遗迹,其中纽格莱奇古墓是西欧发现的此类墓葬中水平最高、构思最奇特的一个。遗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和丧葬习俗文化的风貌,同时这个地区也是欧洲史前巨石艺术最大和最重要的集中地。 2 爱尔兰斯凯利格·迈克尔岛 (1996) Sceilg Mhichíl 斯凯利格·迈克尔岛(Skellig Michael),又名大斯凯利格岛(Great Skellig),是位于爱尔兰西南部凯里郡海岸外15公里的一座岛屿,面积0.18平方公里。 岛上的凯尔特风格修道院建于7世纪,在此后的6个世纪中,该岛均是爱尔兰基督教传播的中心之一。12世纪之后,岛上的修士移往爱尔兰主岛。16世纪开始,该岛成为教徒朝圣的目的地之一,但是没有永久居民。 斯凯利格·迈克尔岛是最难到达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从首都都柏林开车需要五个多小时才可抵达凯里郡海边的波特马吉(Portmagee),或从凯里郡开两个多小时车到达波特马吉,在波特马吉的Moorings港口乘坐轮渡(Skellig Boat Trips)可以到达。然而并不是每个到达海边的人都可以成行,要看天气,那里多变的气候,使得每年能出海的天数不多。运气好的隔日就能搭轮渡上岛,运气不好就要等,据说曾有等了一个星期也无法上岛的人。如果天气晴好,近两个小时的航程会伴随绝美的海景。船长会先在小斯凯利格岛停留一会儿,让乘客在船上看看那座布满海鸥的鸟岛,然后慢慢驾船围着鸟岛转一圈。有趣的是,海鸥都集中在鸟岛朝向大陆的一侧,岛后的岩石上基本没有鸟。从小岛驶往大岛只要十几分钟,那里有个简易的小码头,游客从这里下船登岛,游览全岛大约两个小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斯凯利格·迈克尔岛是爱尔兰的圣米歇尔山,这里景色奇绝,恍若另一个世界,同时也是观赏海鹦(puffin)的绝佳地点。 斯凯利格·迈克尔修道院修建在斯凯利格·迈克尔岛这一远海孤岛上,建于公元7世纪,为欧洲现存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修道院修建在岛的高处,需要攀爬一些石头台阶才能到达顶部。修道院的房屋形如蜂窝,沿凸凹不平的岩地而建,没有丝毫的修饰痕迹,惟有十字架显示着这是基督教建筑。从出土文物和菜地遗迹略可了解当时修道士们在这绝海岛上艰辛的生活状况。由于孤岛与陆地隔绝的缘故,修道院鲜有人造访,故而至今保存着原始状态。此外,岛上又是野鸟栖生的乐园。 斯凯利格·迈克尔修道院是最早的爱尔兰基督徒们远离尘世、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生存的写照。修道院是反映基督教初期时代的建筑风格的重要史迹。斯凯利格·迈克尔岛位于爱尔兰西南部海岸约12公里处。约7世纪起,一座隐修院就高高矗立在岩岛陡峭的山坡上了。这是最早的爱尔兰基督徒们远离尘世、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生存的写照。斯凯利格·迈克尔岛地理位置极端偏远,致使人们直到现在都难以光顾,反而得到了特殊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