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海派名家倪田《纹枰论道图》鉴赏

 继贤阁书画社 2020-03-15

倪田(1855 -1919 ),初名宝田,字墨畊,别署墨畊父,号墨道人、墨翁,又号璧月盦主,江苏江都人,侨上海。画人物仕女及佛像皆取景高远,线条流畅,尤善画马及走兽,能随手挥洒,不用巧笔起稿。光绪中行商到沪,爱任颐画,即参用任法。水墨巨石,设色花卉,腴润遒劲,意境清新而富野趣。

倪田按目前的公论,列为晚清海派六十家,初学王素,后学任颐,是任派重要传人。与吴昌硕交厚,曾为吴昌硕画像,《写吴昌硕六十六岁肖像》现藏上海博物馆。

  (本品——倪田《纹枰论道图》)

今天分享的这幅图描绘的是,三高士松下纹枰论道、一旁有童子煮茶的场景。表面看是高士郊野游玩,松下对弈,很轻松而富有情趣的作品,其实另有深意。

很常见的人物画题材,但在名家笔下却经营得非常出彩。苍松掩映,山石淡绿,草地泛青,灌木茂盛,各个布景细节看似简约却笔笔精细,轻松勾勒却生机盎然,下笔工细和远处留白对比鲜明,却非常自然恰到好处,这是画家心中的理想意境,也是一种世界观的表达

  (倪田《纹枰论道图》三高士)

松下三高士环坐相谈,左边长髯者穿酱土色上衣暗指代儒者,右边青衣应该是暗指道家,旁坐评论老者须发皆白着赭红袍代表佛家,面前的棋盘则指天下。明宪宗朱见深有有一团和气图,将儒释道三家画成一个人,寓意三教合一;倪田画儒释道三家共坐纹屏论道,当是受此启发,寓意中华在儒释道三教共治之下,必然是各安其分生机盎然一派祥和,这是本品的深层次思想表达

  (明宪宗朱见深《一团和气》)

另外要注意的是,人物表情的刻画,非常传神,各具风采。儒者微笑注目棋盘,伸手正抓棋子,这是对弈时猜先的一个动作,但也暗示儒家的积极入世而想有所作为的理念;右边青衣道者双手相抱笼入宽袍大袖中,微笑的看着儒者,暗示道家的无为而治;旁坐的佛家,更是不参与棋局,但却笑指棋盘,暗示佛家虽表面出世却想通过拈花一笑而教化众生的现实做派(手伸得有点长啊)

  (倪田《纹枰论道图》一旁煮茶的童子)

旁边煮茶的童子,其实就是指代大多数人生活和心态。衣着鲜亮,表情宁静,眼神带着迷茫和向往,又有几分怅然若失,手上的扇子已经脱手而不觉知。对比鲜明的是,高士们都带着内心澄明、超脱世俗的微笑,而童子困于眼前、瞻前顾后、无法超脱,神情凝重。

  (倪田《纹枰论道图》落款)

 (倪田《纹枰论道图》钤印)

题款:庚寅(1890)端阳佳日前三日倪田墨耕写。钤印:倪田之印(白文),墨耕(白文)。题款书写自然流畅,钤印清晰纹理自然。创作这幅《纹枰论道图》时,倪田36岁,学画、经商阅历丰富,人格已经完全成熟,把自己的思想写进画中应当是顺理成章。

倪田早期跟随王素学画,王素1877年去世,大约1889年到上海,后在一个古玩店见到任颐的画,很是喜爱,参习其法,画艺精进。那么1890年刚到上海第二年,应该是还没有接触到任颐的画。本品的布景、画法、风格显然是传承王素一脉,思想表达、整体风格比较古典,尚未受到任颐的影响。

松下论道题材的画作,网上公开还有两幅如下。这两幅图,显然受任颐画风的影响,画法大变,尤其是1917年的画作,画法设色都完全是现代风。从这三幅类似题材的画,我们可以看到画家从画法到思想的演进脉络。

  (倪田1907松阴论道图网络公开)

  (倪田1917年松阴论道图网络公开)

一个画家,难免受到时代大潮的影响,倪田放弃早年的画法和风格,转而成了任颐一派的传人,很难用简单的好不好来评判。他侨居上海近30年,靠鬻画为生,难免媚俗与应酬,也有说他好渔色,因此其高质量代表性的画作并不多。而本品倪田《纹枰论道图》是画家尚未受海派影响的前期代表作,且暗含作者深刻的思想表达,无疑是非常难得。

  (本品题款与倪田1917年作品题款比较)

上图是本品与倪田1917年作品的题款对比,即便是中间相差27年,注意看倪田墨耕写这几个字的笔法和书写习惯仍然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本品倪田《纹枰论道图》从画法、画功,到布局章法,到思想表达和意境呈现,都符合倪田的早期风格,题款书写与倪田其他作品题款笔迹一致,钤印清晰纹理自然,可判定是倪田早期代表作,真迹无疑。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不得用于商业运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