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一生最后的错误,选择错了接班人,给曹魏灭亡埋下了伏笔

 xianfengdui111 2020-03-15

在曹操的一生中,他也遭遇了很多艰险。在漫长的军事生涯,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也留下了许多败笔。用诸葛亮的话来说,曹操 ' 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 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 这些败绩都可称之为曹操的败笔。

可是,曹操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呢?我认为,军事上的败笔在其次,他最大的败笔应该是在选择继承人上。在这个问题上,曹操的取舍,决定了曹家的命运。

在曹操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已经在讨张绣的时候,为了救曹操而战死。他的正妻也因此和他离异。这样,在曹操剩下的儿子中间,曹彰热心军事,对君主之位没有兴趣。最聪明的小儿子曹冲也已早死。那么剩下的比较合适的候选人就是曹丕和曹植了。

在曹丕和曹植两个人的选择中,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我认为,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我们从曹丕的生平可以看到,此人才能低劣,人品极差,不是合适的君主继承人。

这个人,论文才根本不能和曹植相比。曹植才高八斗,文采精华。每当饮宴唱和,都是曹植独占鳌头。而曹丕的文章根本不足观,和曹植相比不值一提。

论军事才干。曹植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是他对军事有一定的研究,曹操也曾经有意让他带兵历练。后来因为曹丕压制,曹植没有表现的机会,但从他的主动要求带兵的表现来说,他还是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有一定的自信的。

而曹丕的军事才能可以称作低劣。在他指挥的所有战役里,没有多少胜绩。他在对东吴用兵的时候失败,把责任推卸给长江。可是即便没有长江的阻隔,他就是孙权的对手,扫灭东吴了吗?

论情商。从曹丕的婚姻就能够看出他刻薄寡恩。他先是占有了甄氏,当有了新欢之后,就抛弃甄氏,还把她害死。死时下葬,明明知道甄氏是冤死的,还将她披发蒙面,米糠塞口,简直令人发指。

曹丕对待自己的兄弟,冷酷无情,视如仇敌。他把几个兄弟软禁起来,如同囚徒。这种人,根本不可能团结宗族,做到上下一心。正是他的这种做法,遗留到后世,才使得曹魏灭亡的时候,竟然没有家族的人予以辅佐,皇室孤立至极,被司马氏轻易篡位。

反观曹植的情商,比起曹丕要强百倍。他对甄氏一见钟情,他的《洛神赋》传唱至今。虽然曹丕对他冷酷无情,他还是对曹丕怀有兄弟之情。

论智商,曹丕是三国第一愚蠢的君主,他被孙权玩弄于股掌之上。他被孙权的花言巧语欺骗,痛失三国时期最大的机会,夷陵之战。在夷陵之战中,曹丕袖手旁观,不采纳手下的正确建议,夹击孙权,结束三国的战乱。回来刘备说诸葛亮胜过曹丕百倍,不是虚言。

而曹植则从善如流,他对手下的建议能够欣然采纳。他听从手下建议,在曹操的出城门考验里,能够拔剑杀死门吏,冲出城门。如果是曹植在夷陵之战,他肯定要比曹丕强得多。

论人品,曹丕为了争夺继承人的位置,不择手段。他对曹植采取了各种令人不齿的下流手段。用卑鄙手段上位的人,是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的。

至于政治上实行九品中正制,在任用上重用司马懿,这都是曹丕的错误。这一切最终贻害无穷,不但直接导致了曹家的灭亡,还流祸久远。再加上他刚愎自用,连曹操的话都听不进去,曹操让他注意司马懿的动向,他也根本不采纳。

正是曹操选择了曹丕这样的继承人,由于曹丕的个人问题,造成了曹家的四分五裂。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曹操还直接插手,将帮助曹植一派的人,以杨修为代表的一批人予以诛杀。这更是让政局暗流涌动,难以稳定。

事实证明,曹操选择曹丕做继承人是错误的。因此,曹操选择曹丕做继承人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正是曹丕的刚愎自用,冷酷无情的作风,给曹魏一朝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最终,曹魏就间接灭亡于曹丕之手。

责任编辑:

内容来自ZAKER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