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1610-?),字天翼,号松壶。系莱芜区程氏十二世,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生,其父程一选由西港村迁居程故事村,生有二子,长子程霖,次子程云。程云自童年时代就博览群书,致力于诗文创作,才华骏发,但对科举仕途不屑一顾。清初,贤人仕进之路进入正常秩序,有好友再三劝其参加就试,他才勉强应允,参与了清顺治五年(1648)的戊子科乡试,结果一举考中,成为举人,获得了进京参加会试、殿试的资格。翌年,参加会试,顺利通过,殿试放榜,榜上有名,获第三甲180名,成为一名进士。 程云中进士后任湖北孝感县令,因不得志,上任一年有余即辞归故里。从此闭门隐居,益以诗酒自豪,家庭生活逐渐败落贫寒,温饱无保障。但嗜酒好客的程云每逢遇到朋友馈赠其粮物时,总是想方设法与朋友相酌几杯以表谢意。在贫困难支之际,得到好友谭其志的鼎力资助,两人结为诗友,终日唱和,“自幼及壮,垂老如初,庶不愧古人之完交”,曾在一首《友到》的诗中咏道:“萧瑟空斋暮,频来不弃贫”,“物态深秋变,交情到老真”,称颂了两人的交情。谭其志卒后,程云为其撰写《太学生谭公墓志铭》。程云性好郊游,游屐所至周边古寺名刹碑林,所到之处如遇善饮酒者即使未曾谋面,径就其家,当故友来交,以酒会友,以诗文唱和为乐。许多田父野老携酒相邀,辄欣然就之,尽欢而罢。每当喝到尽兴时,仍胸怀坦荡,洒脱有度,有唐李白遗风。其“生平我亦眈吟客,万首何人为录遗”,“ 饮酒不暇仙,终焉聊复尔”(《徂徕》诗)的诗句,就是他的自我写照。 程云的诗以格律见长,最擅五律,以晋人为近,有盛唐遗音。《松山》诗云:“古涛垂寂历,寒势夹虚空。”《登新甫》诗云:“野泉偏受雨,草木易知秋。”《新甫归》诗云:“掬泉松气古,穿颉霭石香深。”《郭娘泉》诗云:“停云朝欲白,返照晚能红。”《龙峡桃花》诗云:“山桃初著花,风吹吹不落。”《过长城岭》诗云:“芦花自白非经雪,柿叶先红不待霜”……多么古朴、清新、自然的诗句,读来让人有悠然自得、恬淡舒适之感。《过汶水》诗云:“二十余泉入汶流,清波西去日悠悠。”《徂徕》诗云:“五汶夹之流,不然滔天起。”《登新甫山》诗云:“近拥青徐出,高凭岱岳游”1…… 这些诗句则是气势宏伟,大气磅礴。《钟明府》诗云:“惟来有仙吏,共拜史云舆”,“愿从扶杖观仁政,三载征书答帝纶”。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他从善如流的美好愿景,而从《登新甫》末句“百年丘壑志,今日一沧洲”的诗句又可领悟到他仕途短暂而未达意愿深感遗憾。时人戚藩对程云的诗评价说:“读其诗者多以旷代逸才许之,既而一官瓠落,三黜非辜,窃疑其中牢骚历落、当不知何似,及取《无辨集》读之,怡怡洒洒,借酒自豪,略不知有废放之意,其所养益可知矣。”2 程云一生,才华骏发,不受拘束,大胆尝试诗歌创作,为为当时少有的“逸才”,在莱芜及周边县域文人墨客中颇具影响力。著有《无辨集》,其诗集《松壶诗集》16卷,采入《山左诗抄》,其传列入县志文苑。程云卒年不详,有5子、1孙、6重孙。 注:1.本段引诗多见清康熙《新修莱芜县志·艺文志·诗赋》卷九和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艺文志·诗》卷三十六,载尹承乾主编《莱芜历代志书集成》,第346-347页和1020-1021页。 2.[清]宣统《莱芜县志·人物志·文苑》卷十八。载尹承乾主编《莱芜历代志书集成》第58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