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莘县历史上走出的第一位状元

 钟家台 2020-03-15

——王彻!你了解多少?

科考展示出众才华

罢官彰显高洁品性

——记莘县历史上走出的第一位状元王彻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五权宪法》中曾这样表述:“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

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其实就是始创于隋朝的“科举制”,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一大贡献,就其影响而言,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唐代制度,举人到京城应试都得投状,因为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在整个中国科举史上,能考中举人就算光宗耀祖了,能成为进士那更是出类拔萃,能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那的确是凤毛麟角!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累计科考了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再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文武状元加起来总计不过777人。

截止2018年6月19日,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51个。这样算起来,平均4个县才能出一个“状元”,这可比考清华、北大难多了。但在莘县历史上,却走出了不止一位状元。

其一便是王彻,如果你对这个名字陌生,那我就告诉你,他有一个儿子叫王祐(即王祜),因三槐预言而衍生出三槐王氏,被尊为三槐堂始祖。如果你对这个人还不熟悉,王祐的儿子,也就是王彻的孙子,大名鼎鼎的宋真宗时期宰相——王旦,总该有所了解了吧?

王彻,大名莘(今山东莘县)人,生于唐朝景福元年(892年),五代后唐(924-936年)同光三年(925年)状元。他能成为状元,颇具传奇色彩。

后稷裔孙周灵王的长子太子晋(姬晋),繁衍出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其中太原王氏一支的后裔王言,始定居于大名府莘县,曾任唐朝黎阳(今河南浚县)令,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在父亲的影响下,王彻自幼就饱读诗书,才华出众。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数十名举子科举考试,主考官为裴皞。他出了两道题:一为《君从谏则圣赋》,二为《臣事君以忠诗》,殿试结束后,裴皞“精选其文”,结果只录取了王彻等四人,而且当时王彻还名列第三——说起来已经和“状元”无缘了!

但因为裴皞选士别具一格,引起了落榜举子的“众怒”,联合起来四处造谣生事,攻击他营私舞弊,搞得朝廷上下一片哗然。于是迫于舆论压力,唐庄宗下令复试,换由另外一名大臣卢质主持考试,但结果仍为原来的四人中选,只不过这四人的名次发生了变化。王彻的答卷因“体物可嘉,属辞甚妙,细披制做,最异侪流”,从而战胜了原来第一名符蒙正和第二名成僚,桑维翰也发挥出色,最终将名次确定为王彻第一,桑维翰第二,符蒙正第三,成僚第四。王彻成了这次复试的最大赢家,他的成绩不但显示了自己卓越的才华,维护了的声誉,而且充分也证实了考试的公正。

关于这一过程,史书上是有确切记载的。《旧五代史》第32卷、《唐书》第8卷庄宗纪中记载:“癸酉,诏翰林学士承旨卢质复试新及第进士。……丁亥,礼部贡院新及第进士四人,其王彻改为第一。”

33岁的王彻通过了考验、夺取了状元,立即名震朝野,在给家族增光同时也为后世子孙开启了更加光明的前程。

王彻中状元不久即任左拾遗。不料藩镇石敬瑭借用契丹国的兵力推翻了后唐,建立后晋,做了彻头彻尾的“儿皇帝”。王彻毅然辞官归隐,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一岁,葬于莘县群贤堡。

科考展示了出众的才华,罢官彰显了高洁的品性,王彻的所作所为成为子孙后代人生道路上的明灯。他的儿子王祜,累官兵部侍郎,孙子王旦官至宰相。其本人去世后也因为孙子王旦显贵于大宋,累赠鲁国公、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妻子田氏亦被朝廷追封秦国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