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婆婆不是妈”的囧境后,是被忽视的边界意识

 不懂gpk5tckt9v 2020-03-15

婆婆是老公的母亲,虽然婚后也叫一声妈,可中间隔着的并不仅仅是她的儿子一个人。而是几十年从未有过的情感依赖和交流,是双方千差万别的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让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突然转换身份,在一起生活,中间的鸿沟可想而知。

虽然儿媳妇在婚前和婚后都与婆婆有礼节上的往来,但这种相处过程中双方多保持着克制,并没有把完整的、实际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细节浮现出来,人设的崩塌和落差在生活的摩擦中越来越大,矛盾根本不可避免。

婆婆之所以不能成为妈,是因为缺失了多年共同生活形成的情感纽带,这个问题早已在上千年的婆媳关系中得以印证,婚后改口就要改心,完全不符合正常的情感构建模式。早年流行的韩剧《看了又看》中,郑银珠和郑金珠是一对姐妹,银珠从小跟奶奶在农村生活,当她被接回汉城时,妈妈贞子在对待两姐妹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事事偏向金珠。我的朋友安姐也有两个孩子,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同时陪伴,于是大宝和安姐夫妇一起生活,小宝由农村的奶奶照看,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安姐才把小宝接回来。她常说,跟小宝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总觉得家里莫名其妙就多了一个人,自己都怀疑是否生过这么一个孩子。你看看,就是血浓于水的至亲,也亲疏有别,何况是成年后的家庭重组。

从心理学上看,0-3岁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重要时期,随着时间推移,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中认知的构建逐渐成型,这是一种从无到有,再逐步融合的过程,对母亲来说,怀孕、生产、抚育,每一个过程都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对于子女来说,也始终心存对母亲的感恩。亲子情感的交融汇聚成家庭关系的纽带,纽带像树一样,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长高长大,稳固的扎根于泥土中。而婆媳关系呢,大概是这个大树旁边刚刚冒出的小幼苗,无论是对抗暴风雨等恶劣天气的防御力还是争夺泥土养分的进攻性,都远不如大树有实力。

何况,即使是至亲的兄弟姐妹,父母尚有偏向性,结了婚就认为婆婆应该把自己当女儿,自己应该把婆婆当妈,实在与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情感逻辑相悖。婆媳矛盾的来源,不在于有没有把对方当家人,而是想得太多、管得太宽,在国人的家庭观念中,最缺乏的是“边界意识”,尤其是当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操办儿女的大小事上,这种生活的“惯性”即使在儿女婚后也难以“刹住车”,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应该继续安排儿子儿媳妇的生活。

尤其是媳妇生下孩子以后,婆媳矛盾立马暴涨几个等级,育儿理念、方式天差地别……婆婆和媳妇都认为自己的考虑最合理,都想把对方拉入自己的思想行为模式,矛盾就产生了。这种矛盾,本质上“边界”模糊造成的,保持适度的距离感,才是婆媳相处的正常模式,成年人的生活需求里,很大的一部分是对自由和私人空间的掌控,友善的界限意识是预防和化解大部分矛盾的“特效药”,因此,守得住自己的“边界”,就可以有效规避许多“鸡飞狗跳”的生活闹剧。

也有人会说,我倒是想保持距离,可生了孩子就没办法了,我给他们家生了孩子,婆婆就应该带孩子,即使她不带孩子也该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孩子确实是两家人情感和生命的延续,但一味把责任推给婆婆真的合理吗?我认为,这样的思想是不够理性的,孩子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决定,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子女负有第一位的抚养义务,婆婆愿意帮忙,作为小辈,至少应该心存感激,而不是心安理得。对于新手宝妈来说,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搭把手,确实能轻松很多,但是老一辈的育儿方式大概率会与当前的育儿理念产生冲突,作为媳妇,是否能接受这种时代差异?要知道,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学习力、记忆力、适应性远不及年轻人强,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带孩子,实在强人所难。如果婆婆不辞辛苦来带孙子,最后还被儿媳妇埋怨一通,换成谁,心里不委屈呢?

换个角度想想,即使是亲妈,也有意见不合、争吵不休的时候,何况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婆婆呢?当然,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婆婆仗着自己养了一个儿子的莫名“自信”就作天作地,可生活不会因为婆媳矛盾就按下静止键,吐完槽之后还是需要解决问题。婆媳关系再别扭,也总有解决的方法,先把自己的情绪心态调整好,保持理性,即使要争也师出有名。总之,能融努力融,不能融,守住自己的“边界”,让老公去应付,要是老公靠不住,也不必委屈自己,在经济独立,有路可退的情况下,快刀斩乱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