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塘风 海韵新章 | 碧桂园·天樾

 以后的磊 2020-03-15

一座北塘古镇,半部晚清史。从这句当地人流传的老话可以看出这座滨海小镇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角色非同一般,晚清和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都在那个时期特殊的时期进入了另一个层面。


01


定位

业主依旧是非常信任威沃的老客户:碧桂园天津区域,业主对于项目的定位很清晰:在北塘这个晚清和民国气息的古镇,做出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美学大宅”,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的。

项目位于滨海新区北塘片区的泉州到与黄海北路交汇处。在地块的东南侧,场地紧邻地铁北塘站(规划中),京津高速也在项目旁有临近的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建筑风格是按照北塘的民国色彩而定,汲取红色为主基调,宽檐口,在局部突出了一些仿古符号,整体民国味道比较浓厚。

北塘自古兼得渔盐漕运之利,富庶一方,北塘人对大海充满无尽的情感。而作为海防重镇的北塘,也在潮汐涨落中,用坚毅和不屈的姿态,见证了祖国的兴衰。

北塘之风,乃端庄和持重,乃保卫家园的安稳屏障;

滨海之韵,是柔和与温暖,是宾至如归的轻松和气;

在北塘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中, 提取北塘之风骨与滨海之神韵,打造端庄与柔和并重的景观。

从地域特质中提取符号

从历史文脉中提炼气场

从人文风俗中寻得共鸣


02


设计逻辑

概念,对于新中式项目来说,一个好的概念,相当于一道好菜的名字,让人听着就食欲满满。所以,我们在做项目之前做了三轮头脑风暴。

第一轮头脑风暴回顾项目的定位信息,同时将景观风格进行了重新组织,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实地勘测,也走访了周边的竞品项目。

场地选址为一个多路交叉的路口,售楼处建筑呈三角形,西侧为市政绿化带,南侧为城市支路,与城市支路相隔一条带状公园,宽约20米。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位置去打造一个示范区难度不小。首先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对外如何打造,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我们也做了多种尝试:

第一种:开放式

优点:

展示面大,可将高大的建筑物最完整的展示出来,展示面宽阔。

最大化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尤其是对面有环境较好的带状公园。

缺点:

过于开敞的空间不利于景观氛围的营造,示范区的情绪带入感会很弱。

 

第二种:封闭式

优点:

氛围感和包围感强,利于营造“深宅大院”的幽深感。

缺点:

无法内外互通,示范区占地面积较小,若封闭起来会让人感觉压抑。

展示面缩小,外部立面仅能看到墙体,无法达到吸引客流的作用。

这两种方式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时候老板徐小黑同学也刚好出差回来,参加第二次头脑风暴,小黑听完设计团队的两种思路后,若有所思的拿出了所有设计师最痛恨的那句话:把两种方案结合一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做一个半围合的示范区——小黑如是说

于是我们做了第三种尝试,做了一个半围合的外延面。

注意,小编忍不住要开车了

头脑风暴会上威沃首席不正经官Hyde(他很喜欢这个名字)突然不正经起来,图解了一下设计和场地的关系:

首先,售楼处前场,我们的设计一定是好看的,就像臭臭(威沃商务经理兼颜值担当):

现在的售楼处前场逻辑嘛,都是好看,但是不能让你好好看。

小黑点头同意,说,嗯,一,要大家知道我们好看;二,同时不能让外面的人看全。就像民国时候女士穿着旗袍,能看见妙曼的身姿,却看不到你想看见的全部(吸溜)。

Hyde:嗯,例如格栅这种东西。

小黑:三,也不能像坐牢了(谁会想往牢里看)。

Hyde:对的 那如果这样:

用一个橱窗的概念来展示部分美好

小黑:嗯,这个好,我也是这样想的(老板都这样吗?)

Hyde:我们来看一下场地周边的环境,值不值得作为前场视线的背景。

现场是一片市政绿化带,不那么好看,但是又不能说它丑,就像徐小黑

小黑:……这个比喻十分不恰当

Hyde:怎么让不那么好看,又不那么难看的东西变成可以借用的背景?

例如加个框:

小黑:……加个框不显个。

Hyde:

小黑:还不如加个美颜滤镜呢

(滤镜……滤镜……!)

Hyde:我想到了,这样。

小黑:你是不是放错图了

于是,用茶色玻璃加实墙“城市展示窗”的外延展面,在头脑风暴会的欢声笑语中定了下来。

用正经的话说是这样的:

逻辑是这样的:外围依然采用高墙围合,但是在墙上去做文章,人行入口只有一个,视线尽量在最重要的转角处(使其通透)和空间最狭窄处(减弱压抑感)打开缺口,让视线能达到内外互通。

外立面处理方式

视线引导逻辑

从视线的第一点,到转折处的每一个视角,都经过无数次模拟演练得来,做好每一个视点的引导,把客户的视线体验放在首位去思考。

外立面最终样式

既然外立面定好了,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空间的逻辑性了。我们首先将场地划分为几大块,模拟和梳理了人流动线。这里同样我们做了多轮尝试,在这里就不去赘述,说说结论:

1:景观风格、空间和功能划分:

按照项目定位和前面讨论的围合方式,确定“深宅大院”的设计定位后,用多空间转换来实现空间的“小中见大”。


2:重新梳理动线:
模拟多种人群来向确保人流无论从哪个方向到达场地,首先看到的是精神堡垒。
模拟园区内的人流动线,内外视线互通的同时,将大门“立体化处理”,做好视线有逻辑的引导。


3:历史人文元素的演变和落地
取用北塘特色元素,结合文化深度挖掘,形成细节元素的统一。

元素提取和演变(例)

4:材质选择:
外立面,我们采用与建筑相匹配的红色,在多种红色材料中进行了仔细的研讨,最终确定一种景观里并不太常见的“红色陶板”
地面材质,选用的是“夜里雪仿石砖”大板,这种材料大面积铺装显得干净利落,质地也比较舒适。
而在巷道间,我们采用的是“云多拉灰大理石”,这样更有利于营造巷道的幽深感。
上文提到的内外互通,我们采用的是茶色玻璃,茶色与红陶板和其他材料搭配更为舒适。
后场,由于处于建筑的北侧,光照条件相对较弱,所以我们采用的是黄色仿石砖,营造温馨的归家感。


03


施工呈现

设计方案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如何让落地了。施工一共历时50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产生了近40份现场服务记录单,从施工放线到验收把每一个问题都当做一个课题来研讨。

现场服务记录单(设计、施工、现场甲方共同签字确认)

近乎全程跟踪,直到完美绽放。

——登门望府——

北塘之风,红墙金瓦,入必由之,出必由之。

百年北塘,半部晚清史。

晚清及民国建筑多以红砖为材料,人对建筑美学的认知,经千百年传承,已浸润于每个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绝的价值观,构成当地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为此我们主体围墙采用了陶板与云多拉灰石材搭配来打造本项目的“门面”,彰显民国美学。

北塘一缎红绸,河口的鱼群冲天而去,红色陶板与抽象鱼群向上游的仿铜纹样。形象的展现了北塘建筑特点,也诉说曾经北塘渔业繁荣的景象。

——鸿雁鸣福——

惊鸿一瞥,窗探碧波,内外交融。


深邃,而不沉闷,茶色玻璃与景墙的交相辉映

半开放式前场空间,用茶色玻璃“开窗”,使得里外交融。创新的展现形式;历史文化的体现;艺术化的体验感。让独一无二的天樾运应而生。

——映月镜池——

半亩方塘,平如天境,素素清风,涟漪潋滟

静谧水堂,无风不动,舒适的礼仪步道折转前行,有月,有天,有涟漪。月中浪花,光彩夺目,交相辉映。售楼处正对“月亮”之窗,穿壁引光可观外面的车水马龙,在浪花雕塑的闪烁下显得格外亲近,舒适。

——曲水流觞——

一池三山,别致内庭,山石相间,平易近人

光影回廊坐落仙境,深邃且神秘,廊中巨大石台用现代的手法演绎了传统中式的诗情画意,身临其中望穿全园,砂石,草木,叠山,云雾,静谧优雅,意境无限,又是一场可歌的故事。

曲线造景,象征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与太液池),与自然共生、有仙人居住的胜境。优美的曲线加上缥缈的雾喷,让人仿佛置若仙境。

——清吟雅舍——

归家礼序,端庄风雅,画意之幽,云淡风轻

穿过花园行至入户门庭,园路曲折有序,植物茂盛而自然,使得中式大宅的端庄礼序得以体现,空间丰富而私密,增添归家的温馨感。


后记

在这个项目里,项目组通过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提取设计元素,并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抛弃生硬的设计语言,用匠心结合自然去打磨,让居住环境回归本真,塑造北塘之新篇章。

项目名称:碧桂园·天樾

业主单位:碧桂园天津区域

项目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泉州道与黄海北路交汇处东南侧

设计面积:货量区82217㎡;示范区2945㎡

设计时间:2019年5月

开放时间:2019年9月

设计单位:北京威沃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徐庆

设计团队:朱海 李砚威 周魁旺 王鑫 张雅庆 黄湘帆 孙述云 童康乐 宋高仁 郭翱诚 王子旭 李佳明 李芬芳 杨铭秋

施工单位:天津乐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团队:琢墨建筑摄影

注:项目来自 WEWO威沃景观,仅用于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