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让物质与心性之间有一种平衡,才有宠辱不惊的修养

 瑞海836 2020-03-15

道德经:让物质与心性之间有一种平衡,才有宠辱不惊的修养。

道德经:让物质与心性之间有一种平衡,才有宠辱不惊的修养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得富贵而过喜,失富贵而过忧。

对于人生来说,成功的状态应该取决于自身人格和品性的完善程度,由自己的人格和品性的完善而决定,而不是由权势和名利所主导。

但是遗憾的是,当世俗演变之后,由于浮躁心性所决定,现在的人完全将成功和物质挂钩,拥有的名利和地位决定了一个人成功的高度,这反而成了时代的通病。

当整个时代都有问题的时候,对的反而成了错的,所以没有人会意识到这是一种问题,而由这个问题所养成的,就是世人都将一个人是否拥有富贵,当作了唯一的成功标准,“得富贵过喜,失富贵过忧”,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道德经:让物质与心性之间有一种平衡,才有宠辱不惊的修养

但是问题始终是问题,在一个错误的信仰和错误的价值观的驱使之下,这种病态的情况绝非常态,因为一个社会也永远不可能处在一个错误的信仰和价值观以下,还能运行自如并且长期存在,在某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临界点,重新洗牌,再逐渐的恢复正常。

作为世俗之中的我们,不管这个临界点有没有出现,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提前应对问题。

而这一切的答案,都在于放下自己对于物质的无限制追求,从而保持对于人格和心性完善的修养。

人活在这个世上,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也没有任何圣人告诉你物质不重要,如果一个人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那么修养人格和完善心性就是天马行空。

但是当一个人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则更应该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品质,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物质更大的成功。

道德经:让物质与心性之间有一种平衡,才有宠辱不惊的修养

不要任由自己扭曲的价值观主导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欲望适度,让自己在人格修养和富贵之间有一个更好的权衡。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知足,常足矣。

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对于物质最好的态度,人生最大的过错就是欲望太重,有什么比永远不知满足更大祸害的呢,也没有什么比过分贪婪更错误的了,所以欲望有度,不贪得就是人生最好的满足。

贪婪是一切祸患的根源,人的思想在很多时候一定会受到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情感迷惑,而丧失对于客观的认知和评判,所以很多时候一个人过度贪求物质,往往是因为自己错误判断了物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物质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但是当背离客观条件,无休止的去追求物质给人生带来的作用时,一定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糟糕,而且很多人都会为自己的贪婪和欲望的深渊付出沉重的代价。

道德经:让物质与心性之间有一种平衡,才有宠辱不惊的修养

所以,一个人要一定要学会从贪婪之中解脱自己,让自己在物质和人格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菜根谭》之中说: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铸。

别人拥有富贵我拥有仁德,别人拥有爵禄我拥有正义,如果是一个有高尚心性的正人君子,就不会被统治者的高官厚禄的束缚。人的力量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力量,意志坚定可以发挥出无坚不摧的精气,所以君子当然也不会被造物者所局限。

当物质和人格之间有一种平衡之后,即便看到别人富贵也不会抱怨自己的贫穷,反而因为自己拥有人格而感觉到富足,也不会感叹自己的卑微,因为知道自己拥有正气而能够挺直胸膛,这才是一个君子对于人生最好的修养和对于物质最好的权衡。

道德经:让物质与心性之间有一种平衡,才有宠辱不惊的修养

人常说“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种高境界对于人生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强忍欲望,而是通过对于事物具备一种更好的认知,对于自我心性一种更好修养之后的豁达和释然,这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修为。

文|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