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江村(八)

 学海岸边一过客 2020-03-15

差不多了,该结束了。

有人说,你自己家没写。是的,要不要写几句呢?为了完整起见,也简单交待一下吧。

我母亲原是胡卜人,姓胡,很小的时候,大概三四岁吧,抱养到江村(下台门)。我江村的外公姓叶,我母亲便改姓叶。我外公名志昌绰号“和尚”,1950年土改至1958年大跃进前是江村的村长(农业合作社时叫社长),后来年纪大了就做泥作、望山了;外婆梁朱环,土改至“文革”前为村妇女主任,后来养蚕可算能手。我父亲原住青坑山厂,到下台门属于入赘。听人说,我父亲在仙池橘园(江村橘园在团近甚至全县曾经有点名气,当年好像外面经常有人来参观)建设过程中是负责人之一,可以记上一笔。筑水库时,金生当村长,有一次他对我说,库区搞了本书,每个村都有一篇记录,江村的已经写了,“没有写你爸”;他的意思,以为我看到有想法,预先打招呼,写没写是执笔人(不是他)的原因。还有什么意见呢?我父亲去世都40多年了。我自己都不想多写。

当然会写的话,还是有些可以写,譬如:

童年的玩乐:钓鱼,抲鱼,养鱼,养鸟,养蜂,养蚕,打棒,掼贱骨头,走高跷,溜汽车,开小店,装电话,射水竹棍,饭瓜藤打水,等等。

社屋门口晒场上的黄昏,社屋里面养蚕、囱白术,等等。

周边一些地方:如半岭山、青山脚、大太平、扎麦地、火铣弯的冷水孔;村前原来有一个毛竹园,打竹棚做窝;去竹岸的途中原有个冷湾,那里鬼的故事;等等。

……

文中对各位父老乡亲,特别是长辈、老前辈(好多已到另一个世界)“指名道姓”,小名、绰号直言不讳,言语多有冒犯,请原谅。

回顾:老家江村(七)

不写了,发几张照片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